【IT精英】何淑芬筑梦中国软件产业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13日 网络搜集


 

在过去四年内,她带领团队与本土4700多个软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得超过3800个软件实现了优化。是什么样的激情,使得她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什么样的梦想使她带领自己的团队推动业务与中国软件产业一起发展,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成功秘诀?

在与英特尔相伴的日子里,何淑芬始终在软件服务领域辛勤耕耘。亚太区五年的磨练,美国一年的洗礼,她在这些辗转停驻的经历中,精心收集起每一粒果实。2005年,她来到了中国大陆,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开始了筑梦的征程。通过“支持中国软件行业,助力中国产业自主创新”,何淑芬携手合作伙伴,期待与飞速发展的中国IT产业共成长。

感受“软件”新动力

2005年的8月16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划破天空的朦胧,何淑芬收拾好行装出门了。这一天是她的生日,和往年不同的是,何淑芬没有留在家里庆祝生日,也没有去公司上班,而是匆匆赶往机场,搭乘飞往美国的航班,她要去完成一件重要的使命。

转眼间在美国总部软件部门为期一年的体验工作结束了,在这期间,何淑芬一方面协助软件与解决方案市场部副总裁兼总经理Renee James女士的工作;同时也在准备着“全球经济形势对英特尔投资的机遇与影响”的调查项目。就像经历一次冒险,何淑芬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许多富有挑战的工作。而这次经历也让她深切地感受到英特尔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与软件公司的密切合作,对软件产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这一次,同样是去英特尔总部,可是何淑芬却有了新的身份——英特尔亚太区合作伙伴关系部门和战略业务发展部门总监,致力于软件与服务事业务在中国拓展。公文包里装着此行最重要的材料——中国软件园项目计划书。她希望此次美国之行,计划书能获得总部的支持。

“中国软件园”项目,何淑芬酝酿已久。2005年初次接触英特尔中国区域的软件服务业务的时候,何淑芬意识到,软件园区的建立能够助力IT产业的孕育与发展,这里将聚集中国IT产业的新兴企业和未来人才。凭着自己五年的亚太区软件营销经验、一年的美国软件服务体验,以及做全球经济调查的前瞻性眼光,何淑芬敏锐地嗅到了建立中国软件园的广阔前景和巨大商机,她认为,如果英特尔能通过软件园来做项目,必将大有作为。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何淑芬亲自对中国已有的11家软件园一一进行实地考察。中国软件行业的发展态势、软件园的人才状况、中国政府的投资政策、英特尔在中国软件园的机遇和挑战,何淑芬对每一项都做了具体地分析,并制定具体周密的实施计划。

在英特尔总部,何淑芬把成熟的想法展示给总裁,激动阐述了这个项目的深远意义,“在中国,软件服务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中国的用户是买英特尔的信誉与产品体验,体验是从内容、应用、服务来体现。并且开拓与本土软件产业的合作,也是英特尔在中国的不断布施产业影响力的关键。”

“我们的想法就是采用与软件园合作的模式,挖掘有潜力的软件企业,帮助他们借助英特尔的工具和平台研发应用软件与解决方案,并借助英特尔的市场经验,开拓国外市场,实现双赢。”

“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中国软件产业实现腾飞的理想,并书写英特尔在中国发展的新篇章。”当何淑芬兴致勃勃地讲完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她注意到了总裁眼中的兴奋。她知道,项目通过了。而这,也是她此次美国之行收获的最可心的生日礼物。

之后,她没有片刻停留,立刻搭上返程的飞机。在国内,等待她的,是轰轰烈烈的开始……

筑梦“软件园”

通过推动“英特尔软件园项目”成长,促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是一个充满着艰辛与挑战的过程,“这个项目从来没有人做过,我们是开创者!一切都要在摸索中前进!”但是,一想到这个项目寄托着自己心中的三个目标:让本土的软件开发商最快最迅捷地学习英特尔的技术;增强我们团队的战略思考能力,英特尔不仅仅是做芯片,也可以做软件;通过本土人才的培养,实现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何淑芬便感到动力十足。

“我们和本土软件厂商进行深入沟通,寻求合作的机会。看看本地软件产业是否可以利用英特尔的工具、软件和平台,进一步提升软件、解决方案开发能力和服务水平。”

而这只是合作的最初方式,何淑芬的计划里,希望与软件厂商建立更加深入、长远的合作关系,“不仅从技术层面上进行支持,也能够帮助合作伙伴们定位产品,与其分享机会,助其应对挑战,提供市场经验,帮助合作伙伴通过英特尔的平台把产品推广到国外。”

也正是这一项目如星星之火,在中国迅速成燎原之势,而金山、东软、用友是最先的受益者。

“金山软件公司在游戏、防毒方面都有很强的本土研发能力。与其合作,我们从起点做起,从帮助金山把产品放在英特尔的平台上进行优化入手,很快就找到了合作机会。”

金山独立研发3D引擎的游戏——《剑侠情缘3》,受限于处理器资源的利用,初期画面并不够炫目,体验也可以进一步完善。“我们与金山合作,通过对游戏引擎实行多核多线程的并行处理,使得游戏对多核处理器的效能利用更为有效和合理,效果空前炫目,体验逼真超绝。通过我们的技术支持与服务,金山很快实现了产品优化。”

与东软的合作是全方位的,何淑芬如是说,“我们不仅帮助他们做做产品研发创新,同时推动其采用云架构;一方面助其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帮他们完善企业文化。”

在与用友软件长期的合作中,我们提供的关键的技术支持涵盖了大、中、小各种企业的解决方案:从帮助用友NC系列产品实现中国第一个ERP万人并发测试到与和U9合作IT四维效能发布,以及和伟库合作打造基于云计算的Saas服务,这些全方位的合作满足了用户“快速响应、灵活组合、简单部署、高拓展性”的技术要求,使得用户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按需定制服务质量成为现实。”

就这样,经过近五年的发展,英特尔中国已经与本土4700多个软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帮助超过3800个软件在英特尔平台上进行了产品优化。而这样的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在与软件厂商的合作中,何淑芬的团队不仅仅作为软件服务商的形象出现,他们同时也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参与其中。通过融资帮助金山在香港上市,协助东软重组,“为本土软件厂商提供一个更长远的规划与发展战略。” 而在这些合作中,英特尔并没有收取任何的服务费用。

除了与软件厂商合作,人才培训也是“软件园项目”的亮点。

“中国的软件产业不缺少基础人才,但是缺少有创新性的人才。我们不希望中国永远是世界工厂,我们希望通过人才培训,让中国成为全球自主创新的中心。”怀揣这一远大理想,何淑芬带来她的团队把人才培训做成了一件很“费劲”的工程。

“我们通过软件园项目,为本土员工带去有意义的培训。与他们分享英特尔今天有什么创新的技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开发新的应用和产品。我们的客户经理直接到软件园,与本土开发人员交流,并且通过技术合作来实战演练。”谈到这,何淑芬自豪地说,所有与英特尔合作过的软件厂商,他们的员工都接受过这样细致的培训。

除了对开发人员进行实战型配型,何淑芬和她的团队还将培训推广到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软件学院。“我们在高校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带去软件服务领域里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只有中国本地软件产业成功,英特尔在中国才能更成功。”在何淑芬看来,中国软件产业也是英特尔在华、甚至是全球业务发展的一片土壤,只有这片土地上的产业生态系统健康,才会更有利于英特尔的长远发展。

成功的秘诀

作为“中国软件园”项目的策划者和推动者,何淑芬对这个项目的实施倾注了无数心血。而今,这个项目引燃的中国软件产业大发展的燎原之火已然熊熊。

看到软件园成为本土软件厂商的跃步发展的平台;看到自己一手打造的80人团队成为软件合作伙伴亲密的朋友;看到合作伙伴在英特尔的帮助下,研发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何淑芬知道,软件园项目已经取得了成功。而这份成功源于公司倡导的“勇于冒险”,植根于“客户导向”的企业文化。

“不论做什么,都要以客户为中心,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客户的需求。如果我们不能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就不可能做出有影响力的产品。英特尔没有人做过软件园的战略,无人知道怎么为软件商提供服务,以及以什么标准来衡量我们的服务?但是这一切的核心无疑是客户。因此,客户满意、客户成长就是我们战略成败的试金石。”

“了解了客户、了解了竞争对手以后,一定要有胆识。胆识是成功的筹码。没有人告诉我们怎样能成功。但是,我们知道只用勇于冒险,才可能会找到答案。”

这是何淑芬在“软件园”项目上的成功心得,也是她一路走来,探索出的经验。

曾经两番带过团队,曾和其他员工一起为一个项目而群策群力,一起迎接挑战,一起收获成功,何淑芬坦言自己很享受团队合作的过程。当然,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军人物,她也有非常明确的选人标准。

“我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我也希望和有理想的员工一起共事。他们不一定很聪明,也不一定要经验丰富,但是一定要有追求,有热情,有激情。”

“他要敢于冒险,敢于尝试,甘愿吃亏。多冒险,就能有创新能力;多尝试,就能积累经验;多吃亏,就能学得更多更快。”

对成功的深刻感悟和不懈追求,激励何淑芬一直走到现在。而她也渴望与自己的团队共同追逐梦想,共同创造奇迹!

数年打拼,无数次冒险,何淑芬的梦想得以实现。而何淑芬对这些,似乎并不以为然,她说,“没有我的女儿,没有我的丈夫,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功。他们是我事业最大的原动力!” 此时何淑芬脸上洋溢出的幸福,宛如灿然绽放的花儿,令人羡艳不已。

 


分享按钮>>专访四川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何俊帆
>>何志华的颠簸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