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迎春:让残缺世界也完美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18日 商广网




残疾是一种人生的痛苦,而她却让残缺成为一种美丽,让残障儿童寻找到失落的幸福。她就是何迎春,商丘市特殊教育中心的校长,一朵盛开在残障儿童心中的迎春花。今天的《劳模风采》就来认识一下何迎春。人生都有拐点,1989年,18岁的何迎春从南京特师学校毕业。她没有走进父母为她安排好的单位,而是来到了设备简陋、缺少教师的商丘市特殊教育中心的前身——商丘市聋哑学校。当时,学校只有两名教师和4名学生,仅有的一处破旧房屋被木棍、秫秸和废报纸隔成两间,一间上课,一间办公。何迎春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特教事业。

残障儿童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因为教学条件限制,把盲童、弱智学生阻隔在校园之外。于是,建一所综合性的特教中心,成了何迎春心中的梦想。1995年9月,弱智和盲童班两个新的专业班开班了,商丘市聋哑学校成为河南省第一个集盲、聋哑、弱智3类残疾儿童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校,“商丘市聋哑学校”也更名为“商丘市特殊教育中心。

这个学校比较特别,每天面对的都是残障孩子,比方说刚才来这这些聋孩子,他们第一不会手语,第二也没有口头语言,但是有的孩子还在这里住校,所以要照顾这些孩子要从他的生活起居到吃饭,包括教他学语言要多管齐下,一块进行。

何迎春是一个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人。2003年10月,何迎春对传统的聋哑教法进行大胆改革,率先开办了河南省第一个双语实验班,提出“手语为主、口语为辅、书面语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为了让一个两岁半的聋哑孩子开口说话,她和培训班老师为孩子带上助听器进行单训,帮助孩子做呼吸训练和舌操。

我们专门聘请了聋人老师和健听老师一块同班授课,从孩子两岁半的时候这些聋孩子就送到学校,我们的老师是又当大姐姐又当大哥哥,同时又是他们的临时的家长,从他们文化生活开始,从他们的语言开始,一点一滴地教他们手语,认识所有的周围的事物。

在双语教学中,何迎春迈出了艰难而自豪的一步。商丘市特教中心脱颖而出,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命名为全国第一个聋儿双语双文化项目实验基地。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人类的天性;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人类的爱心;爱别人残障的孩子,那才是一种崇高。何迎春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放在了这些孩子身上。

早上7点半到学校,有时候晚上7点半还不能回家,也就长时间得在学校,因为这些孩子吃住都在学校。

20多年来,何迎春的头上萦绕着一串串耀眼的光环: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省级优秀辅导教师奖、省特教和康复工作先进个人、区十佳党员标兵、区十大优秀青年、感动梁园十大新闻人物、区科技拔尖人才。而何迎春却说,孩子们的进步和成长比这些光环更加让她心满意足。

何迎春说:“所有的孩子我都感觉到在我们学校成长,很小一点点,有的最小的2岁半,一直成长到一二十岁,这样一个大姑娘,大小伙子,就跟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么多的孩子都要挂在心里面,心里面很满,虽然很累,但是很温暖,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都觉着非常的欣慰。”

时间:2012-05-17 18:18:08 | 来源:商广网

 


分享按钮>>重庆市公安局长何挺率重庆公安英模赴京接受表彰
>>塔城老风口筑路机械驾驶员何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