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保鲜”的何老师,我们喜欢!
-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24日 中国教育报
在高校课堂里,说起最枯燥、无趣的课程,许多大学生会与思想政治课联系起来。然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位名叫何畏的80后女教师,在她的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堂上,常有这样的场景:第一排的位置要靠竞争才抢得到,已经结课的学生会重回课堂“蹭课”,学生发言争先恐后……
在学生心目中,何畏与传统“毛概课”老师有点不一样:她常常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探讨交流,一起闲聊打趣,不知情的人甚至看不出她是个老师。
许多学生都记得何畏第一次上课时的情景。刚开始上课,学生们就发现PPT上显示的不是教学大纲、课程讲义,而是两个大大的字:何畏。顿时,学生们对这两个字很好奇,纷纷猜测其中隐藏的“深意”。这时,老师开口了:“这是我的名字,请大家猜一猜它的含义。”经过一番议论之后,学生们纷纷将它解释为“何所畏惧”。这么一解释,大家顿时觉得这个老师的名字“很霸气”,对这个与众不同的老师产生了兴趣。
这样的关注只是短暂的,如何让学生对课堂的内容“保鲜”?“要想真正地使学生爱上这堂课,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随后,何畏开始积极引入课堂思辨、小组展示及专题讲座等形式。
何老师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追捧,借着这种发展势头,她开辟了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同时开展形式创新、内容丰富,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活动。
2011年,正值建党90周年,何畏组织学生把经典红歌与现在流行的摇滚结合起来,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点燃了学生们的激情。
何畏的“毛概课”还会紧跟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她与学生们一有机会就会坐在一起探讨社会现象,还上演了一场模仿《非诚勿扰》的青春思辨会。
与许多老师一样,何畏也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但不同的是,她会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全凭学生自愿完成。学生们总愿意为这些作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何畏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些作业:文字说明、现场演讲、PPT展示甚至是一个小短片,与其说是作业,不如说是一件件风格不同的作品。《中日震后对比》就是学生沈晓海自制的一个视频短片,对比了中国与日本的政府、军队、媒体在紧急时刻的反应,从而引发学生们的深入思考,像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
“老师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鼓励学生来创新,集思广益来丰富课堂。”何畏说,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她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活力,也逐渐地认识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她的许多活动方式、课堂形式最初都源于学生们新鲜的创意和有趣的点子。
许多学生表示,与何老师在一起,学到的不仅仅是这门课的知识,有许多平时很少接触到的领域都会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逐渐去了解。
这样敢想敢做的老师很合学生的“胃口”。去年教师节,快要下课时,最后一排的学生忽然站起来,举起手中撕得不太整齐的作业纸,上面写着“何老师,教师节快乐!”那一刹那,何老师被学生这种简单的、纯朴的方式感动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6月,何老师还与一些热爱这门学科的学生一起创办了一个团队,名叫“毛概集团”,同学们都亲切地叫她“团长”。“为了迎接团队成立一周年,近期我们将准备一个名叫《加油,中国!》的微电影。来,让你们提前看一下海报!”何老师打开手机相册,微笑着对记者说。■本报记者 沈大雷 通讯员 车卓雅 李欢欢
2012年05月24日10:57 沈大雷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按钮>>记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何万龙
>>何念试水中国首部都市财经喜剧《女人一定要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