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调解》金牌调解员何玲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26日 河南卫视



  5月20日,当网络上时髦的年轻人正在呼吁“大声说出"我爱你"时”,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栏目的子栏目,《百姓调解》的金牌调解员何玲却正赶往登封一对爱情走到岔路口的夫妻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何玲,原本是名高校管理人员,生活规律,工作并不繁重。可是自从2010年进入“调解员”这个行当起,为了别人家的美满幸福,她开始了几乎周周无休的奔波。

  东方今报记者 毛韶华

  赵伽/文 吉朋/图

  两年来,何玲调解了上千件案例,成功率高达95%,“每天有200多个热线电话打进来找我们调解,这说明老百姓越来越懂得用正规途径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暴力了,那我忙点累点又算什么?”在去往调解现场的途中,接受东方今报记者采访的何玲如是说。

  【调解路上】

  从前的紧张和如今的淡定

  和任何一次调解一样,5月20日出发前,何玲从求助人的电话中初步了解到,这是个遭遇了第三者的家庭:男人有了外遇,二人已经离婚,可仍住在同一屋檐下。当前夫表示不同意前妻寻找新的幸福时,作为求助人的前妻希望调解员帮助她和丈夫分开。

  在去往登封的路上,何玲一直谈笑风生,就如同武侠小说中的高手般,越是大战在即,越是淡定自若。不过和记者聊起刚做调解员的那段日子,何玲也承认,在见到当事人之前会紧张,怕他们一发火会误伤人。“有的当事人激动起来看到什么就拿什么,乱扔砖头之类的东西。有一次好不容易把当事人劝和了,回到车上,司机大哥问我,你胳膊怎么流血了,我这才发现原来争执中受了伤”。

  快到登封的时候,说起求助人的基本资料和家庭住址时,司机大哥的一句话让大伙儿吓了一跳:“这家好像来过。”不过对何玲来说,这种情况早已习以为常,“有时候调解过的当事人仍会打热线,往往我们到了现场,他们才说,你们这是第三次来了”。

  【调解现场】 一句话就触动了对方内心

  虽说是第一次见到电视之外的何玲,可求助人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握着她的手,顾不上寒暄,就迫不及待地倾诉起来。然而,如果任由求助者事无巨细地诉说,这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尽管何玲的调解风格以温柔著称,可她更懂得适时中断对话,引导求助者拣重点的讲。

  一番交流后,求助人拿出证据等物品,让何玲仔细检查。看着求助人激动得泣不成声,何玲并没有过多地安慰,她只是说了一句:“你很优秀。”就一下子触动了求助人内心最敏感的神经。求助人放下感伤,配合何玲开始准备解决问题。

  听着求助人口口声声说要和前夫分开,何玲可一点也不信她,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犀利的观察,何玲把整个事件看得门儿清:“求助人和丈夫几次离婚、复婚都是放不下他,加上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所以她的意图就是让她前夫和第三者在众人的见证下撇清关系。”

  最终,经过何玲的细心调解,当事人和前夫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愿意重新开始。

  【调解之初】 是挫败感激励她坚持下去

  调解完已是下午三点,在回去的车上,人人都一脸疲倦,而何玲仍兴致很高地在说着调解心得。就在当天,另一个地点、另一个线索还在等着她。

  两年多里,一周工作六天,对何玲来说是常事儿,甚至有时周末也会被占用,可她却乐在其中。“咱们栏目的记者都是年轻的孩子,工作热情很高,虽然我有时感到很疲惫,但我不想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只要他们约我,我就会去。”何玲算了下,常规的调解都会在3个小时内解决问题,但是碰上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调解一个对时也有可能。“有次回到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但是丈夫和儿子都在等着我,感觉很温暖”。

  95%的成功率,是这样的成就感支撑她的热情吗?恰恰相反,何玲说,自己的第一次调解经历其实充满了挫败感。“有个女的自称有病不想养孩子了,当时那期节目反响很大,很多好心人都寄来钱、物品帮她,谁知我们拍到最后一天,才发现她的真面目,原来她经常利用电视台来骗取好心人的钱财。”何玲说,当时她特有挫败感,不过也正是这件事,让她想通了:“有很多人,在发生矛盾的时候不知所措,他们真的不会解决。如果我们能好好引导,就会少出现一些这样的骗子。”

  【印象何玲】

  《百姓调解》栏目的编导张美娟是大家公认的最了解何玲的人,在她眼中,何玲虽没有调解员许桂荣的犀利,没有调解员僧百信的理性,但她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却更彰显了大女人和小女人集于一身的特点。“说她大女人,是因为她温柔、智慧,处理事情头头是道。而说她小女人嘛……”张美娟笑了,她告诉记者,何玲虽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总是长发飘飘,注重仪表,而且爱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我们跟她在一起完全没有年龄感”。

  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首播版每日19:40播出 来源今报网

2012年05月25日09:47   河南卫视
 


分享按钮>>淮安市委决定开展向何达平同志学习的活动
>>何素梅:传承雕刻的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