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牵心中的“小红楼” 七旬华侨何源清回乡三件事
-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28日 广州日报
文/记者华莹
日前,祖籍江门白沙升地里(原属新会)的旅美华侨何源清的摄影作品系列“华花世界”在故乡展出结束后,他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恩师一起回到了母校江门一中。今年77岁的何源清旅美多年,在摄影等领域有所成就,多年来始终心系家乡和母校。
何源清此次回乡为了三件事情:一是回故乡、回母校举办摄影展,二是将一位华侨的遗物带回家乡,三是重修白沙何氏族谱。恩师、母校、族谱……这都是牵动着这位古稀老华侨的血脉乡情。
回母校办摄影展不忘谢师恩
日前,江门一中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校友摄影书画展,展览作品全部来自于7位老校友,他们个个都已白发苍苍、年逾古稀,最老的已有87岁。其中一名,更是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纽约,他便是该校1948届校友、旅美华侨何源清。
此次展览,何源清带来了80多幅花卉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全部摄于他纽约的家中的花院,主题为“华花世界”。
在展览开幕式上,何源清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隆重地请上来一位耄耋老人:“他是我当年读书时的先生欧阳雄老师,是我在一中教过我的、唯一还健在的老师。”
“我的老师已经92岁了。”何源清告诉记者,1948年,他入读江门一中(原新会县立第二中学),就在那里,他与老师欧阳雄相识,就此结下了长达60多年的师生缘分。1949年,何源清举家搬离江门。他在家乡生活的最后一段记忆,定格在了江门一中的旧校址——红楼。
“回母校办展当然要邀请我的老师。”何源清表示,这是他首次回到家乡、回到母校举办展览。此前他已分别于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纽约第一银行画廊举办过两次个人摄影展。
远渡重洋送华侨遗物“回家”
何源清祖籍江门蓬江区白沙乡升地里(原属新会)。1949年,何源清跟随家人迁往香港。后来师从香港摄影名家邓雪峰,转攻摄影领域,曾先后出任四家杂志社总编辑。
1984年,何源清一家移居美国。1987年,何源清出任纽约中华公所的英文秘书,专门负责对外联络。两届任满时已是1994年。“当时的薪水很低,没有几个人愿意做。”何源清说,觉得能帮同胞做点事,所以坚持了下来。
正是这份坚持,出现了一件令何源清至今难忘的事。“有次一个美国律师打电话给我,说正在处理一个华侨的遗产。”当时那位律师告诉何源清,一名已故华侨留下了一些中文书籍,他看不懂,“你一定要,要不然我就丢了”。为了不让华侨遗物随意丢失,何源清把那三本书领回家里保管。何源清告诉记者,一本是食谱,一本是英文文法书,一本是中英对照马来语文法书。何源清说,“这些书都很珍贵,起码有一百年的历史。它是早年华侨怎样在国外生存的记录。”
“前段时间听说江门有个华侨博物馆,我觉得把它们带回来是最好不过。”于是,此次除了回乡、回母校办影展外,何清源还完成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华侨遗物护送“回家”。
心愿:
重修族谱填补历史
“现在还有一件事没完成,就是续编我们白沙何氏的族谱。”自小酷爱文学的何源清,对历史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数次回乡时,何源清也会翻看以前的族谱,研究历史,却发现他们白沙何氏族谱早已年久失修。“已经有300多年没有人理了。”
通过翻阅新会县志等史书,何源清得知,白沙何氏的始祖,应是元朝初期被南宋封为忠勇勤王大将军的何聘卿,其后人为躲避元朝追杀,来到现在的江门市白沙乡定居创业开族,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
“白沙何氏有很长的历史,移居到海外的华人华侨也不少。”何源清告诉记者,早在三四年前他就开始准备重修族谱,发动本地族人前往香港、澳门等地寻找后人搜集资料。“现在手上已经收集到不少于10套资料。原则上可以开始修了,但资料还是不够。”何源清说,他还将计划到新加坡、美国等地寻找白沙何氏后人,整个族谱重修计划将用10年的时间完成。
2012年05月25日08:19 大洋网-广州日报
分享按钮>>何昌林画展昨日在徐州艺术馆开幕
>>湖北:蕲春县大同隆重举行何氏宗祠竣工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