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传人何海林隐居深圳

    中华何氏网 2012年5月30日 網絡搜集


 

  本以为只能在类如电影《叶问》中演艺明星甄子丹的拳脚间,才能领略咏春拳的魅力。没想到在寻访深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记者见到了真正的高人咏春拳传承人何海林。

  67岁的何海林居住在四周充满街市气息的泰宁花园,颇有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觉。泰宁花园的保安显然对何海林很是熟悉,张口闭口称他为“何师傅”,并热情为记者指路。在刚刚开张不久的“何海林咏春拳馆内”,何师傅向记者讲述了他和咏春拳的不解之缘。也许是从15岁便开始习武的缘故,何师傅有一种行云流水的从容姿态,总是乐呵呵的,仿佛有种秘而不宣的喜讯在心中。

  咏春拳曾是“贵族拳”

  何师傅介绍,咏春拳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此拳初传于福建永春县,为该县严三娘所创,以地名为拳名,故名“咏春拳”。此外,也另有其他传说。可以确定的是,这套拳法乃根据蛇与白鹤对打的动作所悟,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性。民间有句俗语“打蛇随棍上”,讲的就是用棍子打蛇,蛇却爬上来了,咏春拳便有这个特点。咏春拳在广东、福建两地曾经十分流行,后来在武术之乡佛山出现了“咏春三雄”:阮奇山、姚才、叶问,其中因电影的缘故,叶问最被普通大众所熟悉。

  何海林1944年生于佛山南海,他成长的时代,咏春拳在佛山被称为“贵族拳”,一般有钱人才能进入这个圈子。何海林的家里并不富裕,但15岁时,他却产生了学习咏春拳的强烈想法。姚才之子姚祺当年是何海林家的邻居,在父母的恳求之下,姚祺收下何海林为徒,因为悟性高,武功好,后来何海林成为姚祺的首徒。

  健身卫国才是根本

  何海林的生活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充满着英雄气息。实际上,他和普通人一样,先是在佛山一家大型工厂工作,1984年又因为工作调动来到深圳,直到60岁退休。如果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很少有人知道他会咏春拳。

  当时曾有一个患精神病的职工,经常跑到工厂闹事,很多人都被他打过。一天,这名精神病职工跑到何海林的办公室,扑上去便打,何海林使出一招“膀手”,立刻将他弹出了4米多远。从此,何海林便名声在外了。

  从15岁练习咏春拳开始,何海林保持着每天早上6点练功半小时、晚上7点开始练功两小时的习惯。如今他已经67岁,可是身体依然硬朗,据说前几日跟四五个30多岁的徒弟对打,都不落下风。

  很多人慕名而来,找何海林学咏春拳,但徒弟并不是随便收的,每个人都必须从学员开始,因为武术的传承,一定要看一个人的人品。何海林对徒弟有个规定,就是只能练拳,不能参与打斗。若遇到危险,能保护自己就好,不可伤人,健身卫国才是根本。

  何海林有个8岁的小徒弟,读小学。很多同学都知道他会咏春拳,十多个同学来跟他比试。小徒弟在人群中打出一条路便跑,不敢违背师傅的规定。何海林告诉记者,咏春拳是非常低调的拳法,平时绝对不会轻易出手,只有遇到极其危险的时刻,才会毫不留情。

  舍不得离开这块土地

  何海林教授咏春拳的功夫有小念头、标指、寻桥、黏手、八斩刀、木人桩等等,另外闭目黏手、掌风熄灯是他的自家秘笈,竹桩更是独家秘传。

  人们通过电影,看到了咏春拳手在木人桩前练习的情景。何海林说,其实竹桩的练习难度更高,毛竹有弹性,变化大,跟同人对打的感觉十分接近。目前在国内,只有何海林拥有竹桩。

  这个竹桩曾经吸引了很多外国人慕名前来。曾有一个英国人,出了很高的价格请何海林去国外教拳,被何海林拒绝了。“我舍不得这块土地,我的功夫要传给更多的中国人。”

  何海林有个愿望,就是找个更大的地方办个咏春拳学院,有理论、有实践的系统培养传承人。采访时,何海林让记者看他的一张张证书,如“世界武术功夫段位制总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佛山精武会荣誉会长兼咏春拳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深圳武术协会常务理事”等等。他说,毕竟自己老了,若眼睁睁看着咏春拳中断,实在太可惜了。这些名头倒没什么,自己就是想做点实事,让咏春拳发扬光大。


分享按钮>>万氏宗亲联谊总会万盟、万长友访问中华姓氏网
>>著名画家何水法美术馆“抱华楼”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