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何银粉 小板凳一刷二十年
- 中华何氏网 2012年6月11日 天山网
亚心网讯(记者陈勇 马元摄影报道)蚂蚱在6月的平原林场不知疲倦地跳跃,高耸的夏橡依旧沉默不语。木匠谨慎地努努嘴:要货就问里面的老板娘吧。和自己年纪相仿的苏式建筑里,何银粉腼腆地停下来:“一个12块,质量好着呢。”
一尺见方的小板凳积木般堆在身边,记录一家三口幸福的过往。49岁的何银粉带着胶皮手套,娴熟地一只只刷漆,表情虔诚且淡定。白驹过隙,20年熟悉的味道,真的要结束了吗?
1993年,丈夫赵福志被平原林场招工,何银粉从甘肃平凉老家来到玛纳斯,作为家属一并进入林场劳动服务公司。利用榆树和白蜡的杂料,做简单实用的木板凳,送往乌鲁木齐几个大中专院校。象牙塔里的新生们在嬉闹中洗完脚,谁能知道胯下的家伙,来自130公里外那片接天郁葱。
劳动服务公司5年后解散。一直跑销售的男人停薪留职,坚持这“有搞头”的事。年轻的妇人已成为熟练漆工,夫唱妇随,板凳作坊产品继续畅流。“合作了好多年,根据订单来。”何银粉说着,手里继续忙活。雇了对陕西木匠夫妇做凳子,她负责刷漆,丈夫跑销路,一年还能卖几千个。“去年走了七八千个,机电学院、警官学校都有……”
墙壁裂缝四溢,椽条探出天花板,残破的黑板上那些模糊的粉笔字,一一印证着岁月的抚摸。“这是林业学校搬走后留下的教学楼。处置旧资产,我们就买下来做板凳。”回忆当年的果敢,何银粉声音高起来:“98年,花了3万呢。”
刮腻子,磨砂,上漆,再磨砂,再上漆。五道工序一丝不苟。开学不到3个月了,眼下是最忙的季节。布鞋上的灰和裤腿的污迹诉说艰辛,想起吉尔吉斯的儿子,才能暂时忘却疲倦。儿子外贸中专念的俄语,去年毕业后进了比什凯克的民族大学。“不学咋办呢,现在找个工作……”嗔怪中,掩不住母亲的骄傲。
工坊已经被列为县里的文物,工费逐年看涨,也雇不起了。 “想好了,今年年底就不干了。这一片就有3个做板凳的,说实在的,紧紧巴巴过日子。”遗憾写在何银粉脸上,瞬间又换作欣慰的笑。丈夫去年又在林场上岗了,工资到手两千四。她按政策补交了养老保险,明年就能退休,每个月也能领一千多。
明天,看得见,也摸得着。“文物楼”里忙,院子外租平房住,凑合了这么多年,场里分了好几年的74平方米楼房也该享受了。今年春节前,还低价分了30亩地,都种上了玉米。现在场里红火了,退休了再找个活干。何银粉憨憨地笑起来,“得动啊,学费不高,国外生活费贵啊。”
天山网 2012年06月11日 11:39:52
分享按钮>>何达平:“创新之火”铸就辉煌业绩
>>亳州市谯城区:爱心送给坚强母亲90岁的何瞿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