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县陶岭乡大村何氏家族与抗战的史实

    中华何氏网 2012年9月2日 中国新田网


 

2012年08月16日   中国新田网
 


中国新田网讯(记者 唐人杰)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隔67年之后的2012年8月15日,记者来到新田县陶岭乡大村采访,了解当年在新田这个受战争影响相对较小的“后方”所发生的一段与抗战有关的史实。

大村人、新田县政府办退休干部何宗勇向记者出示了2004版的《何氏宗谱》,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943年夏,日本侵略军在大半个中国横行,南京市私立行健中学眼见无法生存,教师学生准备各自逃生。陶岭大村人何光春老师在此校读书,毕业后又留校任教,他提出建议,并出面组织行健中学近两百名师生,从南京辗转数千里迁来大村,在大村公祠和两座小学堂里上课、住宿,保住了学校,维持了学生的学业。日本投降后,行健中学于1946年辗转桂阳仁和迁回南京。

何宗勇找来了当年在行健中学念过书、至今还健在的三位老人:86岁的何宗仁、79岁的何宗玉和78岁的何宗桂。老人们回忆、讲述了当年的一些情景。行健中学来新田的教师有3男1女,校长姓朱,其子朱一永也是学生之一。村里和临近村子甚至嘉禾县都有孩子来此入学。他们早上到村头树下读书,上午上课两小时,下午上课一个半小时,开设的课程有国文、数学、英文等。课堂设在公祠里,戏台上教高中,堂下教初中。

老人们带记者去看了公祠和两座小学堂,可惜公祠和学堂都已重建,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模样。在村口小河边,何宗玉老人指着一片草丛说,这就是当年师生们洗碗、洗衣的码头,石阶都被泥掩埋了……

大村并不大,但因该村尊教重学,在历史上较有名望,历代多有将军、知县等文武人才涌现,清末时全村竟有近20人同戴官翎。私立行健中学南迁,无疑推动了该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此后,该村文化人才更是层出不穷,仅何光春老师的后人就出了12个大专以上毕业生,其中三子何宗廉一家9口人便有7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该村教育之发达由此可见一斑。
 


分享按钮>>纪晓岚后人“谱”出革命传奇
>>“环保卫士” “铁人”何培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