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新九论第二篇:“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

    中华何氏网 2012年9月2日 何平


 

时间:2012-07-10 07:43:47 来源: 河南日报

     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这既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更包含着河南胸怀大局的庄严承诺。

  要想透析这份承诺的内涵,体味这份承诺的分量,读懂这份承诺的价值,需要在中国、世界发展的立体背景下,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战略时空中,全方位地审视河南、探究河南、谋划河南。

  (一)河南蕴藏着解读中国发展的重要密码。仅仅一年半时间,中原经济区跃升为国家战略,绝非偶然:人口过亿、中部之中,经济大省、文化厚重,华夏祖地、中国缩影……

  “三农”问题,困扰已久;实现“三化”,梦寐以求;生态和谐,浸润亦深。自古至今,发展和进步,一直是中华民族必须直面的重大主题;粮食和生态,始终牵动着国家长治久安的敏感神经。在中原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燃烧着由传统迈向现代的火热激情,蕴藏着解读中国发展的重要密码。

  从强农兴工“两篇文章联起做”、“两个难题一起解”,到“两不牺牲”、“三个新型”、“三化”协调,一路艰辛跋涉,一路冲关突破,一路欣喜收获,河南走过的和正在走的这条路子,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人民持续探索的结果,是科学发展观在河南的生动实践。

  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正是有了持续探索一条“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不懈追求,正是有了“四个重在”的务实发展,中原经济区才上升为国之方略。

  在中国现代化道路走到一个新的重大节点之时,中原经济区为中西部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扮演着“探路者”的重要角色。

  (二)河南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让世界共享中原经济区发展机遇”——在龙年春天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面对众多中外政商领袖、境内外媒体,中部大省河南发出了热烈的邀请和豪迈的宣言。

  仿佛一个具有巨大魔力的磁场,中原经济区紧紧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美国《华尔街日报》一位资深主编颇有意味地感叹,探究河南的发展道路,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继富士康之后,又有百威英博、瑞士迅达、香港和记黄埔、日本NTN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直接或间接在河南省投资,至此,在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72家。

  (三)河南的粮食是“国人口粮”。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河南粮食总产占全国的1/10,特别是作为“国人口粮”的小麦占全国的1/4,夏粮实现“九连增”,总产连续6年超千亿斤。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中,河南的贡献和地位举足轻重。

  民以食为天。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半点理由。“饭”字半边是“食”字,半边是“反”字,没有食就会反,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河南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粮食怎么保”始终是绕不开、躲不过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能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河南的同志肩上是有责任的。”温家宝总理连续九年九次到河南,每次视察的重点都是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我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脆弱平衡、强制平衡、紧张平衡的态势,在“三化”同步协调推进过程中,解决好粮食问题是重中之重。确保国家粮食战略安全,河南过去不曾动摇,现在不可动摇,将来也决不会动摇。

  (四)河南的山川是“天下财富”。坐拥四大山脉、横跨四大流域,怀抱辽阔的黄淮大平原,自古中原就是一块有利于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地方,连南贯北,承东启西,不冷不热,四季分明,山川秀丽,地肥水美,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上苍赐予的这方风水宝地,哺育了华夏民族最早的农耕文明。小麦的颜色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肤色,天人合一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心灵之中。河南的宝贵财富是秀美山川,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优越的自然禀赋成就了河南历史上曾有的辉煌荣光,“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凝结着中原大地最古老和深长的智慧。

  建设中原经济区,农业和粮食,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生态和环境,只能提升,不能牺牲。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严格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高效利用,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这是党中央的谆谆嘱托,更是一亿中原儿女的庄严承诺。

  (五)“两不牺牲”是河南自身发展的需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有限的土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很难让农民的口袋真正鼓起来,生活殷实起来,“一亩地里奔小康”,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当工厂的烟囱越来越密,马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天空却不再蔚蓝,河流不再清澈,池塘里的蛙声越来越稀落,美丽的田园风光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穿名牌喝污水”,这样的生活注定不可持续。

  按照国家对河南下达的耕地保护任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底线”已咫尺眼前,粮食增产任务却限时保量。踩着耕地“红线”讲安全,其实最不保险。我们必须严守“红线”不过界,绷紧粮食这根弦。

  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亿多人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近600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这就是今天的河南。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和环境承载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为继、民生难以为继、发展难以为继。

  (六)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紧密相连。古罗马哲学家奥勒留说:“无益于整个蜂群的,也无益于单只蜜蜂。”

  “两不牺牲”既是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立足河南省情,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的重大决策。“两不牺牲”是“三化”协调的前提和基础,正是有了“两不牺牲”的承诺,河南务实发展的形象才得以持续展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

  (七)“两不牺牲”体现着河南探索的独特价值。最近有一本名为《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的书颇为流行。书中谈到:未来的幸福程度,取决于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资源存量有多大。

  放眼全国,提出“两不牺牲”承诺的惟有中原经济区。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更加清醒:那种使耕地减少、粮食减产的路子,决不能走;那种靠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路子,也走不通。我们开拓的“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路子,是对正反两个方面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从而在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上作出的自觉转变。

  放眼世界,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和希腊国土面积相近的省份,探索走出一条养活人最多、资源消耗较少、环境破坏程度较低的路子,本身就是对发展的贡献、对进步的贡献、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贡献,这个价值怎么估量也不过分。

  (八)一诺千钧。“两不牺牲”,责任如山,担当争先,境界高远,自觉奉献,是一亿河南人对中央、对全国、对子孙后代迸发出的誓言。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轨道,一场新的伟大变革正以星火燎原之势,重塑着这片古老土地的模样,而那些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命运,也正悄然经历着亘古未有的改变。

  (九)践诺必先从农村破题。实践证明:越是落后的地方,蕴藏的发展潜力越大;越是薄弱的环节,越容易实现新的突破。做到“两不牺牲”,推动“三化”协调,就要先从最落后的方面抓起、最薄弱的短板补起。在河南,这场变革必然要从农村破题,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实现“两不三新”的切入点和关键点。

  浩浩中原,一场“山乡巨变”正在风生水起。

  “新型社区是我家,农村不比城市差”——这绝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今天中原大地活生生的现实。

  让我们走进辉县市常村镇常春社区看一看:排排红顶粉墙的楼房依山而建,一条碧波荡漾的水渠玉带环绕。饭店、超市、游泳池、文化中心、医疗中心、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一应俱全;居民家中,200多平方米的房间洁净明亮,电脑、宽带、燃气、上下水应有尽有,社区居民过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建新型农村社区,不仅节约了50%左右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城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农业产业化、农民职业化,农民真正实现‘不离乡不离土’、就地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探索这条路子的真谛和要旨,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一位农业大市的书记清醒而坚定地说。

  (十)牵住“三化”协调的“牛鼻子”。产区互动,城乡一体,土地“流转”,指标“漂移”……人多地少这一最突出的矛盾,倒逼出干部群众更多充满智慧的创新创造。

  耕地往专业组织、种粮大户集中,产业向集聚区集中,人口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从而使农业和粮食有了最牢靠的保证,同时避免了农民重复建房造成的攀比和浪费,使生态和环境得以根本改善。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以新型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可以激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资源要素,使“三化”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找到了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办法,架起了城乡互动、共同富裕的金桥,让“两不牺牲”的庄严承诺落地生根,水到渠成。

     (十一)承诺是“扩音器”,践诺是“显微镜”。要让最新最美的蓝图化为现实,说到底关键在做,说到做到,说好做好。

  如果把承诺比作“扩音器”,那么践诺就是一架“显微镜”。在这个“显微镜”下,思想认识的深浅,方式方法的优劣,高下立见,一览无余。

  承诺是“座右铭”,践诺是“试金石”。也许,“两不牺牲”之中有“牺牲”,但“牺牲”是为了“不牺牲”。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用局部的“牺牲”赢得全局的安定,用暂时的“牺牲”换来长远的发展——

  这样的“牺牲”,是充满自信的牺牲;

  这样的“牺牲”,是顾全大局的牺牲;

  这样的“牺牲”,是高度负责的牺牲;

  这样的“牺牲”,是凝聚力量的牺牲;

  这样的“牺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样的“牺牲”,高瞻远瞩,令人尊敬!

  (十二)“庄严承诺”需勇气,攻坚克难贵创新。

  面对“两不牺牲”的高标准、严要求,打造新型工业化的试验区、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干部的思想就必须更解放,创造性地处理好体制、机制和先行先试的关系,统筹好保粮、增收、过上好日子的关系,做给群众看,领着大伙干。

  我们正在走一条前人未走的路,“两不牺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是全新的课题,更是世界性的难题。敢破敢立是责任,勇于担当是本领。20年前,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至今仍振聋发聩。我们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为目标,大胆探索,勇于推进,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同时为改革者营造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环境和氛围。

  (十三)“庄严承诺”要牢记,履行诺言重持续。

  承诺容易,践诺最难。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是我们发展的底线,也是河南的责任,更是国家的大局。这个承诺的重大意义,什么时候都不能看轻了、思浅了、想短了,而要从内心深处廓清了、认准了、拿稳了,坚定不移走下去。

  “两不牺牲”的承诺分量何其之重。全省一亿人的吃饭问题要解决好,6000多万农民的发展和出路要谋划好,国家的粮食安全更要保障好,面对这样的重担,我们必须履行承诺,尽职尽责,千难万难不松劲,持之以恒做下去。

  (十四)“庄严承诺”是考验,加快转变是关键。

  面对这条路子,为了庄严承诺,需要领导干部真正学明白、想明白、说明白、做明白;

  面对这条路子,为了庄严承诺,需要领导干部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探索,替未来打算;

  面对这条路子,为了庄严承诺,必须坚持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定要主动转,加快转,早转早主动,晚转必被动。

  主动转,就要摒弃“口头上很重视,心里面不提劲,行动上随大流”的消极心理;加快转,就要克服种种顾虑,消除“等、靠、要”的痼疾,打破部门利益的阻力,大刀阔斧清除“拦路虎”、“绊脚石”,将领导方式进一步转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轨道上。

  (十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两不牺牲”的承诺,蕴含着河南人的底气,展现着河南人的骨气,挥洒着河南人的大气,洋溢着河南人的豪气。

  “两不牺牲”的承诺,就是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

  “两不牺牲”的承诺,稳固的是“三化”协调之根,彰显的是科学发展之魂,收获的是厚生丰民之果,激荡的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时代强音。

  蓝天作证,大地倾听。“不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这是我们坚守的承诺,这是我们不变的忠诚。

 


分享按钮>>何平新九论第一篇:亿万人民的热切期盼
>>何平新九论第三篇:破解难题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