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拾荒者何运良的高尚人生

    中华何氏网 2012年11月16日 辽宁文明办


 

生活在桂林街道安民社区的2000多户居民几乎家家都认识“收废品的老何”——何运良。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河南来连打工者,多年来为社区居民做好事上千件。居民们常说:“这个收破烂的老何是个好人!”在大家眼里,老何不是陌生的外来人口,而是社区大家庭的一员。
不识秤的老何收废品讲诚信

“哪都不如大连好,大连人好!”老何常这样说。老何,名叫何运良,今年50岁(1963年出生),从老家河南汝南县外出打工,老何去过很多城市,最后来到大连,在安民社区租了一个3平方米的小“偏厦子”,靠收废品生活,至今已有十余年了。

老何不识字、不识秤,居民们卖废品,都是自己称好重量,老何就按斤两付钱,十余年来,几乎没有居民骗过他,有一次,一个居民多收了老何的钱,第二天追着把多余的钱还给老何,因此老何认准了大连人都是好人,安民社区的居民也看好老何讲诚信,老实忠厚,都愿意将家里的废品收集好,专门等着他来收。就这样,老何在安民社区自己的固定“客户”群,每个月收入稳定在一千五百元左右,虽然房子很小,收入也仅够他和老伴以及小孙女生活之用,但老何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挺幸福。

老何总说,俺不能辜负了大连人对俺们的关照。每天天没亮,他就把居住的小区收拾得干干净净。每天清晨他骑着三轮车挨家挨户收废品,所到之处看到有垃圾就顺手送到垃圾点,帮居民清理楼院的障碍物、疏通马葫芦,帮老人搬搬抬抬,帮居民维修楼道灯,楼梯脏了他主动擦洗,谁家有了大事小情总会第一个想到找老何帮忙……

社区公益劳动老何总是冲在前

去年冬天,接连几场大雪,路面被冰雪覆盖,老人小孩出行十分困难,一不小心就能摔上一跤。老何得知社区人手不够,二话不说回家拿上铁锨,就赶到现场除雪、铲冰,难活累活他抢着干,寒风凛冽,他的双手被冻得通红,可他根本顾不上,他只觉得这是在为社区做好事,是在为居民解难题。

像这样又脏又累的社区公益劳动,总能看到老何的身影。创建文明城市时期,不少楼道内都有乱堆乱放的杂物,大木板、水泥、砖块……老何总能在社区需要时冲在前面,手拿肩扛,干力气活。虽然自己经常累得汗流浃背、灰头土脸,可看到楼道被清理得干净整洁,老何总是觉得很欣慰。有一次,他正要出门收购废品,看见好几位居民在楼道口正清理一处卫生死角的垃圾和淤泥,就赶紧上去帮忙,由于沟内沉积物太多,老何干脆跳进沟里,不顾沟里扑鼻的臭味,一锨一锨地将垃圾铲出。上岸后,他顾不上自己满身都是污泥,乐呵呵地说:“干这个,你们不行,我是专业的。收拾干净了,大家都高兴了,多好!”

金城街6号楼高7层,居民经常把不用的家具搬到通往顶层阳台的过道上摆放,久而久之顶层废弃杂物堆积如山,成了老鼠的安乐窝。老何听说这事后,找到社区主动承担清理的任务。社区干部担心老何前几天清理楼道时被碎玻璃扎破的手掌,可老何毫不在乎,扛着巨大的沙发,老何受伤的手渗出了血,贴满膏药的腰又疼了起来,可他还是坚持着。笨重的家具,难免会碰到居民家的门,面对不理解的居民的责怪,老何诚恳地一次次道歉,得到了居民的理解,不少居民也上前帮忙,让老何觉得心里暖暖的。

不久前,辖区里有栋居民楼由于年久失修、线路老化,走廊里的感应灯坏了。何运良自费买来灯泡、灯座,带上工具,修好了感应灯。有人说他,自己的生活都保证不了,还花钱帮助别人,有点儿“冒傻气”。可老何却笑道:“虽然我们靠收废品为生,经济收入不多,但是能为大家做点事情,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我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要做一件好事,哪怕是捡起一块砖头,防止别人绊倒这样的小事。”

助人悦己老何乐在其中

老何是个热心肠的好人,在大连这座城市,因为乐于助人,他这个河南来的拾荒者,结交了不少好朋友,他用自己高尚的品格打破了人们对于外来人口、对于拾荒者的成见。

几年前的一天,老何在香炉礁干活,有个骑摩托车的老大爷车坏在半路上,老何看到大爷急得满头是汗,二话不说就上前帮忙推车,一直从香炉礁推到大爷在工人村的家。夜幕渐渐降临,老何累得直不起腰来,他对老大爷说:“大叔,您这摩托太旧了,得好好修修了。我今天没带着工具,改天帮您看看吧。”过了几天,他真带着工具赶来帮老人修好了车。从此,两人交上了朋友。老人70多岁,儿女都不在身边,家里有什么事就愿打电话找老何帮忙。就连老人家中装修,都是老何掏钱雇车帮老人排的渣。老人有时还会专程骑摩托车到安民社区看望老何,知道老何是收废品的,总会送他几个旧塑料瓶子,老何为此很感动:“人家来看我就已经是把我当朋友了,这几个瓶子代表的可是这一份情谊。”

有一天,老何在路上遇到一位领着小孩迷路的老人,老何看老人和小孩已经很累了,就用手推车拉着老人和孩子沿胜利桥-人民路-青泥洼桥几乎转了个遍,找了一宿,快天亮时,终于在天津街老煤场附近找到了老人的家,老人当即就就要给他跪下,老何赶忙拉住老人,一起抱头痛哭,老人是喜极而泣,老何却是在自责用自己没文化,不认识路,找了这么久才找到。老人的家人要给钱酬谢,被他拒绝了。他说,本来是做好事,要钱就变味了。

在姊妹楼附近,有个姓高的老人被车撞倒,老何看到后,立马将老人送到铁路医院,因此他和这位老人成为了朋友。

老何刚到安民社区居住时,华昌街3号住着一个五保户的小脚老太太,名叫邹淑英,当时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到她家帮忙照顾她,给老人做饭、洗脚等。一次,老何在帮别人送菜的时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给老人买菜、送饭,他的妻子负责给老人洗脚、洗头,老人是小脚,洗脚时必须拉上窗帘、门帘,老何的妻子每次都不厌其烦地按照老人的要求去做。2000年,老人带着对老何夫妇的无限眷恋辞世,是老何夫妇为老人擦身子换衣服,并送到殡仪馆,让老人体面的离去。另一位居住在洛川街海港楼大院的孤寡老人,80多岁,肚子长瘤,生活无法自理,老何在收废品时了解这个情况后,主动跟妻子商量,让她每天抽点时间帮着老人做点饭,还帮助老人洗头、洗脚、剪指甲,收拾家,此后了十多年直到老人去世。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次,楼长王丽华的丈夫突发脑血栓,家中没有别人能帮忙,老何和他大儿子就帮着把老人抬到医院。在办完住院后,老何还常去帮忙照顾、送饭。当王丽华感谢老何时,老何腼腆地说:“你家做好吃的总喊上我们去吃,你家有事,我能不帮忙吗。”

老何就是这样一个人,别人对他的帮助,他点点滴滴都记在心头,而自己对别人的付出,常常记不清。他告诉记者:“逢年过节,社区给辖区困难户送米面油,会给我也送上一份,街坊邻居看我们老两口拉扯小孙女不容易,又送衣服又送吃的,大家对我这么好,我给大家做点什么也是应该的。”十几年过去了,老何在与社区居民的朝夕相处中,在大连在安民社区找到了归属感,他从不觉得收废品低人一等,他说自己还要在这里继续干下去,为了自己,也为了报答大家。

 


分享按钮>>寻找开封市包府坑干休所庞兰亭及家人
>>【美食宜宾】百年传承 高县“何氏鸭儿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