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玉州区司法局仁厚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何剑

    中华何氏网 2012年11月16日 广西新闻网


 

甘做“解铃人”-----访玉州区司法局仁厚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何剑

2012年11月13日11:10 来源:广西新闻网 作者:刘理桂


     “甘做"解铃人"”
近日,记者走进玉州区司法局仁厚司法所办公室,一位憨厚的年轻人正耐心地与纠纷双方当事人交谈,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而此前,双方当事人却曾经因为土地纠纷,各执一词,脸红脖子粗。经过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双方终于心平气和,坐下来聆听调解员对案件的处理建议。

  这位正在调解纠纷的年轻人,就是年仅27岁的玉州区司法局仁厚司法所人民调解员何剑。在调解实践中,他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工作一年来,他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积极投身人民调解工作,耐心细致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共解决处理各类重大疑难案件40多起,平息群众集体上访20多起,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9%,做到了“大小矛盾不出镇”,筑牢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为仁厚镇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巧干勤学,练就扎实基本功

  何剑是一名退伍士兵,2009年参加全区政法干警考试,考取了玉州区司法局仁厚司法所干部一职,随后到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委培学习两年。从一名退伍军人到一名专职人民调解员,需要大量法律知识的积累和调解技巧的掌握,此时的何剑,可以说是一名不折不扣的门外汉。

  “刚接触人民调解员工作时,自己没有一点这方面的经验,面对的都是年龄比我长的群众,心里难免紧张起来,一开始讲话都不敢大声。”面对困难,何剑没有退缩。他将自己不多的工资分出一部分来购买法律书籍,白天拼命干工作,晚上就学习国家的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对一些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知识、人身损害赔偿解释、人民调解工作技巧和法律援助案件受理条件和程序等,他更是要求自己烂熟于心。

  “时间久了,经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知识多了,自己的政治头脑更清醒,理论视野更开阔,调解工作也得心应手起来。”

  情系百姓,真情感化暖人心

  一次,仁厚镇道良村村民陈某又因建新房与侄子发生了土地纠纷。

  何剑参与调解后,了解到两家人的积怨竟然已长达20多年。“当时,我发现当事人双方性格都很倔强,互不退让,但彼此之间还是以叔侄相称。”于是,何剑以“亲情”作为化解矛盾的突破口,与双方当事人拉家常,进一步讲明叔侄之间应好好珍惜亲情,互谅互让,以免同室操戈授人话柄;接着又从法律角度上对叔侄俩作说服教育工作。经过何剑的一番耐心调解,叔侄俩终于作出了让步:陈某同意退后1米建房,主动留出排水、屋檐滴水的地方,并保证今后排水、通风、采光等不会影响邻居;侄儿则表示马上把阻塞道路的石头搬走,不再阻拦叔叔家建房。随后,何剑马上为双方起草了协议,叔侄俩当即在协议上签了字。此案一调解完毕,叔侄之间20多年的矛盾也随之化解,双方又恢复了亲情。

  “当好一名人民调解员,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处事要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取得村民的信任,才能做好"解铃人"。”平淡朴实的话语,体现的是一颗为民尽心尽力的炽热之心。何剑知道,化解矛盾纠纷,不仅要靠磨破嘴皮、跑穿鞋子,更要靠调解员有一身正气、一颗良心、一份真诚、一份责任。

  “每次看到一个个当事人满怀怨气而来,调解后满心欢喜走出调解室,一种职业的光荣感和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这就是何剑甘做“解铃人”的朴素心态。 (记者 刘理桂)

 


分享按钮>>何光英:60年为爱厮守 苦难夫妻演绎真爱永恒
>>江西新华成功学子何涛:早起的鸟儿有虫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