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炎陵中村龙潭何氏三杰

    中华何氏网 2013年6月23日 株洲新闻网


    酃县(即今炎陵县)南部中村乡龙潭村,是四面环山的一个小盆地,一条小河穿村而过,小桥流水,田畴阡陌,幢幢农舍,鸡鸣狗吠。有人说,龙潭村风水很好。从山脉形胜上看,它南有“龙凤呈祥”、东有“卧龙摆尾”、北有“犀牛望月”、西有“烈马奔腾”。这个龙潭,原来名叫“龙圹”,传说有个高人指点说,水圹也,水面窄,水不深,养出来的只不过是条草鱼。水潭也,水面宽,水又深,将来则可能出蛟龙,不如改名为龙潭;并说,就是龙潭里养出来的鱼,也能鲤鱼跃龙门,游湘江,闯东海。何姓族老们接受了高人的建议, 村名也就改为了“龙潭”,后来在村里还办了一所“龙门学校”期望人杰地灵,鲤鱼跳龙门。 

    龙潭村主要是以何姓较众。说起龙潭何姓,他们祖居江西南昌。远祖何细七到广东连州任刺史,后举家迁到广东连州。清康熙年间迁陡到了湖南资兴,雍正初年才辗转迁陡到酃县中村的龙潭。龙潭何姓,本是瑶民,因饱受汉民族的欺负,迁到酃邑后便以客家人自居。直到1993年才恢复瑶族身份,此系后事,暂且不表。 

    经高人指点后的龙潭村果然出了何氏三杰,其声名远播,并让当朝的统治阶级感到坐立不安。 

    何炳麟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龙潭何姓出了一件大事。龙潭后生何炳麟被清政府抓进了牢狱。这可急坏了龙潭何姓的族中长辈。这位何姓后生何炳麟是个什么角色,为什么能牵动何姓宗族为之担忧呢? 何炳麟其实是个读书人,科举制度最后一届考上的关门秀才,后进入湖南师范馆读书,1904年,考取官费到日本留学。能出国留洋,这无疑是龙潭何姓的一大荣耀。可谁知“福兮祸所倚”,接着又带来一场“牢狱之灾”。那是1907年的暑假,何炳麟回国探亲被人告发,说他是为刘道一报仇而归,所以被清政府抓捕。 

    刘道一是何炳麟留日的同学、朋友,湘潭八斗冲人,1904年参加华兴会,1905年7月又入孙中山的同盟会,并担任同盟会的干事。1906年受黄兴委派,潜回长沙,准备武装起义,不幸事泄被捕,同年12月被清政府杀害在长沙浏阳门外。 

    何炳麟与刘道一是留日同学、朋友,他虽然不是同盟会员但他支持同盟会的活动。在刘道一牺牲数月后回国探亲,殊不知早有人告密,清政府就趁他在长沙下车时将他抓捕。龙潭的族亲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焦急万分,按清律这类属“谋反”的罪名是要“满门抄斩”的!为了不受到株连,族亲们立即筹集银两,派人到长沙打通关节,不久何炳麟便释放了。但清政府还是取消了他的留日资格,只差一个学期,何炳麟的毕业证就打了个水飘。 

    何炳麟看到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想到唯有抓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中国才有希望,于是他决定从事教育事业唤醒民众。尽管后来孙中山推翻了皇朝,建立了民国,当局曾聘请支持过同盟会的何炳麟去政府任职,但都被委婉拒绝,而将一生的精力都倾注到教育事业,终成我国一代教育名家。毛泽东夫人杨开慧、著名作家丁玲、中组部原副长李锐曾都是何的学生。 

    何孟雄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发生了震动全国的“五四”运动。这一天,北京各高等院校的学子们举行集会游行,抗议当局与外国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所谓“和平条约”。学生们群情激奋,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而遭到北京军阀政府的镇压。冲到最前面的52名学生被军警逮捕。在这52名被捕学生中就有一位龙潭后贤,他名叫何孟雄。何孟雄之父何周臣,号伟丞,与何鼎臣系亲兄弟,与何虎臣、何迥臣(后改为迥程,即何炳麟)是堂兄弟。这个时候的鼎臣、虎臣己是龙潭的富豪家庭,而何孟雄却家贫如洗。 

    其实,何孟雄的高曾祖在世时还是一个拥有540多担租谷的富裕家庭。几经折腾,待轮到父辈三兄弟分家时,他父亲名下就只有10多担租谷的收入了。其父何周臣生有6个儿女,家庭负担重,加上他素来身体瘦弱,梅岗书院尚未毕业,凭龙潭何家的面子而停学转为执教,以济家用。可天有不测之风云,年仅44岁的他,竟暴卒于县城。家里的顶梁柱断了,家庭重担压在母亲邝氏肩上。俗话说,屋漏又逢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两年后,母亲邝氏因劳累过度也离开了这个世界。父死母亡,排行老六的何孟雄,这年才8岁。 

    父母双亡,家道中落。3个姐姐出嫁了,大哥何国顺经堂叔何炳麟介绍到长沙电话局谋了个差事。何孟雄跟着二哥何国维在龙潭村的龙门小学读书。虽然家里贫穷,破衣烂衫仍透出聪明顽皮的天性。龙门学校有个老先生叫何成硅,按辈分,何孟雄该称呼他叔公。这位老先生凭着辈分大,资格老,对待学生非常严厉,背不出书,答不出题,不是打手掌就是打屁股,学生也很憎恨他。有年三月,何成硅家里的桃树挂满了桃子,何孟雄串通几个同学,上学路上就把他家的桃子给偷了。当日下午,何成硅在上课时,怒气冲冲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 “今天偷桃是哪个?”不断地把竹片敲打着讲台。全班同学鸦雀无声,都知道接下来就是一场体罚。有个胆小的同学竟被吓得哭了起来。这时,何孟雄站起来大声回答: “他年夺魁必有我!”何成硅听后一惊,暗想这穷小子大胆聪明,将来必有出息。于是就训诫了几句,转向上课,一场暴风雨竟烟消云散,何孟雄也破例免去一次体罚。 

    转眼间,何孟雄到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毕业了,二哥何国维己无能力继续供他上学,幸好在堂叔何炳麟的帮肋下进了岳云中学,直至北京大学。 

    1919年在北大读书的何孟雄正赶上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这位热血青年当然会冲在最前面。当年北京政府拘捕的52名学生,大部分都是北大的学子,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心急如焚,为营救被捕学生四处奔走。到底还是北大校长的面子大,军阀政府将关了5天的被捕学生全部释放了。 

    何孟雄在北大非常激进,1920年3月,他与邓中夏、罗章龙等19人秘密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同年10月,在北大教授李大钊的办公室,李大钊、何孟雄、邓中夏、张国焘等9人,宣布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当年,苏俄远东局魏经斯基来华商建共产党事宜,李大钊就委派何孟雄与其会谈。1921年7月23日,中共在上海举行全国第一次代表会议,何孟雄就是当时全国仅有的53名中共党员之一。龙潭后贤何孟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龙潭何姓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关于何孟雄的战斗生涯,很多媒体书刊都作了介绍,特别是2006年3月12日《人民日报》的“永远的丰碑”栏目,就以“宁死不屈的共产党员——何孟雄”为题,介绍了何孟雄的英勇事迹。 

    何建础 

    1926年2月,龙潭村来了一个中等个头,身穿蓝布长衫,脚穿黑绒布鞋,梳个分头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正是龙潭后贤何建础,他派名国安,与何孟雄(派名国正)是堂兄弟,曾在岳云中学毕业后留校任庶务员。1925年5月,在衡阳经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长夏明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家乡开展农运工作。 

    夏明翰的入党介绍人是那位“世界把名传”的毛泽东。而1928年夏明翰在敌人的刑场上慷概就义时写下的一首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更将是千古流传。 

    何建础回到龙潭后,走村串户,访贫问苦,串联发动,组织农民运动。他发展了何周禄、何周盛、何炳强、李秀芳、黄启盛等7人为农运骨干,再分别成立了6个贫雇小组。当年4月的一天,何建础在龙潭周屋召开了有600多人参加的大会,公开成立了酃县第一个乡农协会——龙潭乡农民协会。大会主席台上,悬挂着何建础从衡阳带回来的有铁锤锉犁图标的红旗,两侧贴着何建础亲笔书写的大红对联。上联是“锉犁犁开平等路”,下联是“铁锤锤出自由钟”。周围张贴着“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等标语。会上何建础当选为龙潭乡农协会会长。 

    龙潭乡农民协会成立后,在酃县影响很大,紧接着中村周介甫、十都万达才、浆村孟菁华、潘家潘祖浩等人都先后领头建立农民协会,全县的农民运动从此方兴未艾。 

    何建础后来又担任酃县第一个中共特支的宣传委员,“马日事变”后,经省委安排到上海中央秘书处工作。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中的场景,就是何建础当年从事地下工作的地方,影片中李侠的原形就是何建础当年的战友。全国解放后何建础在广西民族学院担任领导工作。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何氏妇科一门四代的杭州传奇
>>【何氏网新闻】庐江县长到何氏太祖陵园察看工程建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