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中卫红寺台何氏源流初探

    中华何氏网 2013年7月21日 何凤斌


红寺台何氏源流初探

宁夏中卫  何凤斌

2013.7.20

人之有先祖,犹如木有本水有源,水无源则竭,木无根则枯,人无后嗣无传。

所以,家谱之历万代之传焉。无家谱先祖宗派不明,后嗣之次序不显自来。国有史、省有誌、家有谱。何氏家族本是旺族,家谱记载众渴整谱牒,重新记录祖史,以教育子孙,激励后人。

何氏乃百家姓之前列,族系广泛,遍布全国大江南北,虽记不清是否一脉相传。但,何字为一系,乃大树之骨干。只是分支与字号不同而已。因此,本文就中卫市香山红寺台何氏家族血脉续传作粗浅探讨。因先辈祖传家谱遗失,无法较祥细地编篡。现仅根据父辈口述而记,以供何氏家族血脉流传,亲情传递。

据传万历年间,先祖从山西大槐树下垦边到宁夏时,兄弟四人,长兄满仓、二弟满库、三弟满敖,四弟(名不详);定居后兄弟和睦,忠心报疆,勤于农事,俭以治家,使家声大振,住地何家庄。后因世道变迁,光阴流转,其中兄弟四人又从家中出行,谋图创业,就剩一人定居红寺台,余三人定居何地,整谱时间仓促,未及考证。移居红寺台后,家道中兴苗裔昌盛,清同治年间战乱发生,为避兵祸,先祖数人先后散居于甘宁各地(其中:一先祖何生卓移居峡门)。

但,而今均是门庭日兴,子孙繁昌,耕读兼理,百业兴旺,人才辈出,鳌站千行,家庭美满,子孝妻贤,合族一心,腾达飞黄,支脉清白,无盗无娼,子孙有此盛况,全靠祖德灵光。

属何氏家族者,当属一脉血传。以居今宁夏香山地区石门队、孙家沟、峡门队、丰台山、红圈子、三眼井、西台、东台、蔡桥、宣和何家滩,镇罗、东园郭滩、黑山,常乐何家大梁、常乐上下河沿、迎水镇何家滩、中卫城区、中宁县永兴村、银川、石炭井、四川重庆、甘肃宝嵴山等地,较为分散。但亲情深重,路遥情近。每逢要事均能来往叙情。

木有本,水有源,万卷不离其宗。何氏祖先自山西大槐树下迁徙到宁夏中卫红寺台立地至今,约有五百年历史(待考)?红寺台是何氏家族的摇篮,红寺台精神是我们何氏家族的脊梁。我们的祖先何山(待考名)(待考名)是一个有着非凡才干的军事天才人物。据说明朝太平年间,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到了明末清初的年代,明皇朱氏之后为躲开清政府的追杀,在逃至大西北落草后开发甘州(今甘肃,现为宁夏中卫香山)之时,明皇氏淑女朱氏怕清政府追杀便隐姓埋名,改姓为 “王”(据析:王字取自于朱元璋的璋字的左部分),逃亡到中卫香山,而此时,明朝已经灭亡。王氏便在香山与忠厚老实、又有军事才干的祖先何山(待考名)结为夫妇,为光耀祖业,夫妇俩选定地势险要的地方,筑起高墙,三面环崖,一面地势辽阔,开正门,设营寨,取名红寺台(明皇帝名曰:朱洪武),有还我河山之意。此地虽处山区,但地势较阔,东南紧靠险崖峭岭,西北拓野旷地,四周建有丈八高、一米多宽的营寨墙(土院墙),寨墙四角内设有撑天木柱,营门坐南向北。祖先为防止敌人进犯,保一方平安,在红寺台购置了刀枪、土炮,为香山人民的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赢得了香山人民的高度信任。据说,在清朝同治年间,何山(待考名)夫妇借助当地百姓的信任,在红寺台大力开垦农田,广种五谷,囤积粮仓,为当地老百姓日后生活和抗击土匪奠定了基础。同治五年,老天大旱,当地百姓民不聊生,强盗四起,百姓纷纷逃到红寺台保全性命;在祖先的英明指挥下,反复打败土匪强盗,保护了一方百姓的平安和财产安全,受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赏赐,清政府奖赏以红寺台为中心,当地方圆东西三十里、南北二十里的地皮,划归何氏家族所有。据父辈门讲,红寺台老营寨令当年土匪无法进入。据说,在一次与回匪交战中,回匪围困营寨四十多天,何营内几乎是弹尽粮绝;此时,何营内有一名受过何山(待考名)先祖恩惠的甘肃逃荒者,他提议: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那天,全体营寨中人都要手持武器、头裹红绸巾,誓与敌人拼死活;就在第四十九天当天早上,营寨中人按计划冲出营门直杀敌群……;这正是无巧不成书,“天无绝人之路”,东北远方有一路送葬队伍,手持丧纸,又哭又喊。回匪听到后一看,隐隐约约看到大队人马手持武仗,还以为是与营寨中人里应外合,吓得土匪一声令下,全线溃退。祖上率众大获全胜。从此,红寺台何氏名声大振,英明远扬。时值运通之年,红寺台何氏为弘扬红寺台尚武精神,特赋诗一首,把何氏子孙冠名取字纳入诗中,至今读起耐人寻味,诗意内涵深刻,精神永存,是何氏后裔取名冠字应遵之理。诗曰:

何  山(代考名)

进朝生万廷,

爱世凤玉守;

学圣立鸿志,

君臣登殿堂;

明月耀乾坤,

长天永泰年。

此诗寓意:何山(待考名),寓有河山之意;既不伤姓,又可寓意为还我河山之意,道义深刻。先祖从军后,踏入了朝廷衙门军营,在平日里忠厚老实的何山(待考名)经常与皇室公主有些来往,不料被皇上发现,还以为是通了私情,就此事要追究何山(待考名)之责;没想到后来生出那么多祸端,使得朝廷上下不得安宁。为了求得平淡一生,何山(待考名)离开了军营,行之山西地界,欲扎根从商;没料,皇室公主紧随其后,也来到了山西。此时,已经是明朝末年,清朝初年。一来是因明皇室要追缴何山(待考名)和皇室公主,二来是因清朝政府要追杀明朝皇室血脉。何山(待考名)便携皇室公主到处逃荒、躲杀,为保性命,两人便从山西大槐树下随逃荒者迁移到了今宁夏省。先祖热爱这个世界,也爱慕明皇室公主,私约发誓,要风雨相守,白头到老;从此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爱世凤玉(风雨)守,学圣立鸿志”,便有谐音之意。梦想有一天还要重新登上皇室帝王宝座,何山(待考名)为臣,明皇室公主为君。光耀天下百姓,享受天下太平生活和人生。“君臣登殿堂,明月耀乾坤,长天永泰年。”便释义为此意。

同时,另有一首民间歌谣《打香山》吟唱至今,广为流传,唱曰:

打香山

正月里呀,正月正,

香山出了个冯建忠。①香山人,地方民团首领

老君台上招了兵呀,

跑在榆梁扎了营。

一路遭伏结了仇,

可恨杨连长。②甘肃靖远人,王子元部队的一个连长

 

二月里呀,龙抬头,

香山百姓起了手,

每家出了一个人呀!

没有钢枪不得行,

穷出兵来富出款,

难进中卫城。

 

三月里呀,三月三,

冯三来到了老君台。③香山人,冯建忠的三弟

弟兄七人好威凤呀!

十里八乡齐赞赏,

常乐百姓运粮忙,

骡子驮个欢。

 

四月里呀,四月八,

冯家兄弟又回榆梁山,

水上劫了官兵的船

又有子弹又有枪呀!

金银财宝都不算,

还想烟土小鸦片。

五月里呀,五端阳,

老冯兄弟下了山。

想带队伍去抗日呀!

就是不见联系人,

一路专劫有钱人。

气死保安团。④梁正邦的保安团

 

六月里呀,入伏天,

主席命令剿香山。⑤指宁夏省政府主席马鸿逵

老梁的保安团上了山呀!

冯三听到不敢站,

队伍开上靖远湾,

百姓运粮袋。

 

七月里呀,秋凤凉,

主席坚决活捉梁正邦。⑥香山人,大地主,有枪支、有保安团

梁家营子占不到呀!

冯家庄子被烧光,

冯大冯七逃兰州,

寻觅良机再谋业。

 

八月里呀,月亮圆,

老冯想坐中卫县。

可恨兰州城里鸿门宴呀!

冯大冯七命归天。

冯三后有王子元,⑦陕北人,有相当多的兵马,占据靖远县

大庙开火线。

 

九月里呀,九重阳,

榆梁山川战火扬

冯、张二队开战忙。⑧冯是冯三;张是张海陆,国民党部队营长

绅士说话全不听呀!

双方交战大伤亡,

百姓遭了殃。

十月里呀,结冰茬,

眼看百姓哭爹娘

何、李一心把和讲。⑨香山人,何廷兵和李桂昌

要求兵退四十里再商量!

侠肝义胆何廷兵,

为保民生冒险命。

 

十一月呀,大雪下,

解放大军进了宁。

老梁的队伍走榆梁呀!⑩梁正邦

人前舍得朱登榜,⑾香山人,梁正邦的打手

带彩参谋孙学让,⑿香山人,梁正邦的参谋

贫苦人民得解放。

 

十二月呀,好春光

共产党的红旗插遍宁夏川。

解放人民分田地呀!

生活幸福万万年。

百姓杀猪又宰羊呀!

欢庆解放乐业昌。

 

春光明媚呀,又一年,

百姓安居过好年。

汽车火车尚不算呀!

驾上飞机漫天转,

这才是个新时代,

幸福生活万万年!!!

 

据老辈人讲,祖上在清朝时期,有在朝为官者,一属何捷生(名曰何万圣),“捷生”乃清朝官职中的一个爵位,与状元、榜元、朵花、举人、贡阳、秀才等同。二属本门老祖何五爷(何廷文,子银奎),时任清朝税务差役,拥有红缨顶戴花领。

据父辈讲,祖上家谱在新中国解放后因运动而丢失,无法寻回。造成何氏宗族重大损失,后人无力将先辈功名一一调查记载,深感遗憾。

时逢中华兴盛时期,吾何氏血脉大奔前程,光宗耀祖,逢盛世,人兴、家兴、业兴。虽居地各处,但尚有众心归族之意。因此,今拙笔简记,扬祖英名,树盘古之根,广交世友亲情,永继祖脉,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分享按钮>>【何氏家谱】字派“进朝生万廷,爱世凤玉守”寻亲寻根
>>【古氏文化古迹】古氏凤信公广西后裔寻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