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沙漠渔夫”何延忠的“绿色之梦”

    中华何氏网 2013年9月11日 新华网


(地球绿飘带)“沙漠渔夫”何延忠的“绿色之梦” 

主持人:古诗云:“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在甘肃省敦煌市古阳关遗址以西的沙漠里,有人筑起了“沙漠都江堰”。十年间,这里从沙漠变为绿洲,从渺无人烟变得风景秀美,“沙漠都江堰”还逆转风沙进逼,使人逼沙退近6公里。而谁能想到,这原是一场由大漠养鳟引发的生态保卫战。 

同期: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负责人 何延忠 

洪水下来的这个泥石流,是特别大的,整个把科技园埋掉了2米多将近3米,这一下子以后对大家的打击非常大的,给企业来说,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同期减弱】 

解说: 2001年,已是亿万富翁的何延忠带着百万条冷水鳟鱼,落脚在祁连山西端的敦煌市阳关镇一处绿洲。那时,何延忠梦想借着祁连冰川雪水,打造“沿祁连山冷水鱼产业带”。不料,在敦煌阳关,沙漠洪水肆虐的灾害首先给他一个下马威。 

何延忠当初之所以选择来到敦煌阳关,是看中了沙漠边西土沟内小溪中流淌着的一股清水,这是他养殖冷水鱼的绝佳水源。因此,何延忠和他的团队决定将鱼塘建设在风沙线的最前沿,沙漠的边缘。 

让何延忠没有意料到的是,茫茫沙漠、极旱之地,每到夏季,竟会有山洪屡屡顺祁连山、阿尔金山席卷而下。巨流卷夹着大量泥石漫无目的地在沙丘间横冲直撞,冲垮了鱼塘。恶劣的环境留不住人才,80多名从兰州鳟鱼基地带来的员工离开了这里。这个黝黑而又倔强的西北汉子,时常来到沙漠之中,独坐沙丘,何延忠决定要在茫茫沙漠里修建大坝蓄水、打造“沙漠长城”,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 

同期: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负责人 何延忠 

我们组织国内、国外的生态环境治理专家,进行总结、规划,最终大家一致认为,阳关2000米的防风林为什么被沙丘掩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水。 

解说:防风林因缺水相继死亡,而鱼池却常被洪水肆虐。如何解决水的问题,成为何延忠面临的最大难题。在众人的建议下,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何延忠决定,在洪水途径的沙漠开挖分洪河道,修建堤坝,与洪水开战。 

同期: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负责人 何延忠 

通过沙漠都江堰,将每年泛滥成灾的洪水,进行梳流、过滤、调蓄、过滤、净化,形成地下水库,再进行荒漠化治理。也就是被我们称为生态屏障,就是生物治沙,在沙漠都江堰的沿线,已经形成了20多公里的生态屏障。 

解说:十年来,通过修建“沙漠长城”、开河分洪、调蓄渗淤、水源涵养和植树种绿,何延忠在敦煌阳关附近打造了2.6万亩绿化面积,沙丘不仅没有填平鱼塘,还向后退缩了近6公里。 

这样浩大的工程,耗尽了何延忠用二十年赚来的2亿多元心血。在酷热难当的沙漠之中,何延忠为了自己的“沙漠都江堰”之梦“死”过四次,最长的一次高度昏迷长达21小时。 

同期:何延忠的同事 王永斌 

当时是2008年7月份,当时一是这个地方天气很热、极热,然后他就去沙漠里面看,他压力大然后就晕倒了,晕倒以后大家就把他从沙漠里面抬出来,抬出来以后我正好在市里面,因为这个地方也没有啥交通工具,因为路也没有修好嘛,然后我就开车过来,当时我就开的快的很,然后开车把他送到市里面,整整昏迷了21个小时。 

解说: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下,何延忠成功了。从沙漠长城回返不到两公里,一处沟道里清溪潺潺,芦苇丛生,鱼苗嬉游期间。酷热的气候在此荡然无存,空气中弥漫着清凉的潮气。有了水的生态园建起了葡萄园,一串串葡萄格外诱人。顺流而上,一处断崖上,清流从侧渗截面涓涓而出。就连附近村镇的百姓,也感受到生态的变化。 

同期: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村民 段海宏 

我小的时候放羊、放驴,在西土沟那边,有时候突然变天的时候一下刮得什么都看不见了,那会特别恶劣,沙尘一刮黑的什么都看不见了,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人家这个公司防沙治沙,比以前好多了。 

同期:敦煌市阳关镇龙勒村村民 杨兴中 

以前八九年发浑水的时候,一年要发个几次吧,浑水一发渠都被拉平,我们还得掏渠,现在有了保障了,他们生态园一来就把渠啥的都修好了,洪水也改了道了。 

同期:敦煌飞天生态产业科技园负责人 何延忠 

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我们能做成一件事,能解决一件事,这就是人的价值。作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在我的几十年中,我也很庆幸,泛滥成灾的洪水,我们把它化害为利,变害为保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价值。 

解说:夕阳西下,雪山皑皑。古阳关古道旁,绿柳成荫,108个鱼塘在落日的辉映下波光粼粼,500多万尾肥鱼嬉戏期间,不时溅起水花。十年磨一剑。恍然间,何延忠已年过半百,曾经的“鳟鱼大王”已然成为“西出阳关”的沙漠披绿人。 

 


分享按钮>>【鲍氏网新闻】悼念《鲍氏文苑》创始人之一鲍亦骧先生
>>【司氏家谱源流】 河南原阳南王司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