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源流】允公何氏--允公始祖世系(九井堂何氏网版本)

    中华何氏网 2013年12月19日 何仁礼


  通鉴云:韩王安有二子:长曰成、次曰允。韩王安九年亥末(公元前230),韩为秦所灭。秦灭六国后,张良乘范增劝项梁立楚后时,乃劝梁立韩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至汉元年项羽灭成。秦王政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226)韩王安被秦杀后,秦始皇十二年辛卯(公元前210)允公隐逸于江淮之间,因手有何字纹,悟音近韩,改韩为何姓。成为何氏始祖。后世居庐江,故以为郡省邑志载,周皖国,汉后屡改庐江郡,宋乃改安庆府,至后,改潜改怀元,析怀为潜。我何氏先人发祥於皖,遂成郡望。

何氏始祖
允  公<≡>韩王安之次子
  字子信。约生于公元前267年前后(战国时期)。初封陈留侯,世居颍川。韩王安九年辛未(公元前230),韩为秦所灭。秦王政二十一年乙亥(公元前226)韩王安被秦杀后,秦始皇十二年辛卯(公元前210)允公隐逸于江淮之间,因手有何字纹,悟音近韩,改韩为何姓。成为何氏始祖。妣张氏。生子二:长子隆,次子冉(早殁)。(另说韩王安有数子,韩成、韩孝章、韩作、韩鼎盛、韩鸿等均分散逃生,都改姓何,成为何氏不同支系。)公妣俱葬陕西扶风郡北五里,大道之南,石桥之右,甲山庚向。

第 二 世
隆  公<≡>允公长子
  字子孟 约生于公元前251年前后。秦灭韩后,匿迹民间,同父隐居遁迹弗耀。妣田氏。生子一:骘。公妣俱葬父允公墓侧。
冉  公<≡>允公次子
  早殁。

第 三 世
骘  公<≡>隆公之子
  字雍阳,约生于公元前235年前后。曾叹庭门衰落;自幼奋然自立,有意功名,不幸年十八殁。妣李氏。生子一:信。夫妇俱葬扶风。

第 四 世
信  公<≡>骘公之子
  字亚仲,约生于公元前219年左右。汉惠帝四年庚戌(公元前191年)举孝廉。吕后八年辛酉(公元前180年),因诛诸吕有功,封县男爵。汉文帝前元二年癸亥(公元前178年)十一月信公上书,帝嘉之。复上言所以得姓之由,帝嗟叹良久,封车骑都蔚。汉文帝后元元年戊寅(公元前163年)封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太守。配王氏(王陵之族女)封郡夫人。生子三:修、昙、儒。

第 五 世
修  公(庶公)<≡>信公长子
  又名何庶,庐江汝阴人(今安徽阜阳)。公生而俊,状貌魁梧。生于汉高祖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汉文帝前元十五年丙子(公元前165年),时擢为博士员外郎。汉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拜江都王相。卒赠安都侯。妣赵氏(亦说张氏)。生子三:长成、次宗、三国。(有谱谍载修公生子五:赞、成、大、业、是;有说修公只生子一:先。)
昙  公<≡>信公次子
  宦迁失纪。
儒  公<≡>信公三子
  又名宗儒,老谱载:名守儒,娶和氏,生子二:先宗、先祖。(均失纪)公殁葬何家嘴。妣葬左边山南向。(均在陕西扶风)

第 六 世
成  公(先公)<≡>修公长子
  名先,字伯爰。生于吕后七年庚申(公元前181年)。身材俊异,状貌魁梧。年少就有功名之志。勤诗礼,备文武才略,治尚书。西汉文帝十五年丙子(公元前165年),年十七,举贤良,擢升博士员外郎。西汉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公元前154年)拜江都王相;汉武帝建元四年甲辰(公元前137年)拜治粟都尉。因食邑雍州,遂迁扶风郡之茂陵邑安都乡开阳里。死后赠安都侯,谥曰成。妣左氏无子,继妣张氏生子三:长果、次明、三富。(有说只生子一:果。)公妣俱葬扶风郡北五里,大道之南,石桥之右,祖墓侧。
宗  公<≡>修公次子
  有说名宪,西汉景帝时为太尉。由庐江徒汝南郡平舆县。
国  公<≡>修公三子
  有说名卓,西汉景帝时为丞相长史。娶沈氏,生子二:扬清、扬明(有说宗公、国公均无后)。公妣俱葬松林坪,午向。

第 七 世
果  公<≡>成公长子
  字长孟,汉武帝元光元年丁未(公元前134年)策授博士。汉武帝元光五年辛亥(公元前130年)拜左中郎将,封车骑将军,与司马相如建节出使巴蜀。汉武帝元狩六年甲子(公元前117年)拜御史。汉昭帝始元四年戊戌(公元前83年)拜大中大夫,封平阳侯。卒于官。妣萧氏无子,继妣张氏,生子三:金干、承干、比干(有说名为比权、比烈、比干;亦有说只有一子名比干。)。公妣俱葬扶风郡北五里。祖墓侧。
明 公<≡>成公次子
  失纪。
富 公<≡>成公三子
  字长源,东汉之骑都尉。其余失纪。

第 八 世
金干公<≡>果公长子
  (有说名为比权),字衡卿。其余失纪。
承干公<≡>果公次子
  (有说名为比烈),字勋卿。其余失纪。
比干公(即胄公)<≡>果公三子
  字少卿,汝阴人(今安徽阜阳)。生于汉景帝中元三年甲午(公元前147年),袭祖爵安都侯。西汉武帝时为廷尉,通法律,务仁恕,办案公道,济活者数以千计,狱无冤囚,深受民众拥戴,淮汝人称“何公”。西汉宣帝时,升丹阳都尉。汉宣帝本始元年戊申(公元前73年),自汝阴(今安徽阜阳)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西北)定居,世代为名族。妣张氏无子,继妣黄氏,共生九子:长玉、次金、三欣、四寿、五逸、六尚、七元、八诏、九统。公妣俱葬扶风郡北五里,大道之南,石桥之右,祖父何成墓侧。(《何氏大同宗谱》八子,顺序为:欣、寿、逸、尚、元、诏、统、武)

第 九 世
玉  公<≡>比干公长子
  亦名节。师事董仲舒。其余失纪。
金  公<≡>比干公次子
  (有说名毅。)字子坚,在西汉宣帝时,为蜀郡太守,并由陕西平陵县迁蜀郡郫县。生有五子:文、武、显、承、谟。(五子之名,各地有不同的记载。武与显是共同的。)
欣  公<≡>比干公三子
  (有说名木。)字元泰。(老谱载,欣公为比干之长子。)西汉元帝永光二年己卯(公元前42年)拜御史大夫,妣王氏。生子一:嘉。公妣俱葬扶风郡北五里,大道之南,石桥之右,祖墓侧。
寿  公<≡>比干公四子
  又名何霆(有说名何包),字休扬(《何氏大同宗谱》字克永)。西汉宣帝时为庐江郡太守,西汉成帝时为蜀郡太守加廷尉,汉成帝河平二年甲午(公元前27年)诏为大司农。妣王氏,生子一:显(另说:寿公有子五:长霸、次武、三蒙、四逢、五显;亦说寿公有子三:长显、次兑、三戬。)。
逸 公<≡>比干公五子
  (有说名近。)迁豫章(江西南昌),其余失纪。
尚 公<≡>比干公六子
  (有说名讷。)迁蜀郡隐德。其余失纪。
元 公<≡>比干公七子
  (有说名仁。)迁蜀郡。其余失纪。
诏 公<≡>比干公八子
  (有说名考。)迁上谷(河北怀来东南),其余失纪。
统 公<≡>比干公九子
  (有说名万。)迁扶风。其余失纪。

第 十 世
武  公<≡>金公次子
  字君公,四川郫县人。生于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八月十五日亥时。汉宣帝黄龙元年甲戌登进士第,以射策甲科为郎,曾为諫大夫,后迁扬州刺史、庐江刺史(后人以此为何氏郡名“庐江郡”)、清河太守、兖州刺史、司隶校尉、京兆尹、大司空。任刺史时,行部必先至学宫见诸生,问以得失。封汜乡侯。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因吕宽之狱见诬自杀。曾主修《庐江何氏家乘》,由同朝为官的刘向作序。其为人事迹,见谱首人物传何武传。武生子二:况、邬。(有说武公生子三:祈、赏、轩;有说邬即鄢字,实为一人,是传抄中的错误。)
嘉  公<≡>欣公之子
  字大禧,西汉元帝时辟为扬州长史,成帝时转庐江长史,汉绥和二年甲寅(公元前7年)征为安远将军,不就,仍从叔父居庐江潜邑,后徒新都乡永贵里石塘村。妣冯氏,生子一:景。
显  公<≡>寿公五子
  仕汉为京辅都尉,妣杨氏。生子一:鄢。(有说显公为颖川太守,生子攀。)殁葬于河南济阳北邙。后由其子迁葬于四川郫县,现为一中校内。
  
第十一世
况  公<≡>武公长子
  约生于公元前35年左右。其父被害,众皆以为冤。汉元始四年(公元4年)莽欲平众怒,令况承袭汜乡侯。后又免为庶人。生子:熙。
邬  公<≡>武公次子
  隐名为孟,字出图。因父在王莽时受诬被害,知忠臣难以立于朝,由蜀郡郫县,徙匿河南,再迁扶风平陵隐居,抱道而终。(有说邬与鄢实为一人,为显公之子,不存在邬)
景  公<≡>嘉公之子
  字长仁,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壬戌(公元2年)任辅郡从事,值王莽谋逆,天凤二年乙亥(公元15年)辟为少卿,不就。妣诸葛氏,后裔失纪。
鄢  公<≡>显公之子
  仁汉,汉平帝时为光禄大夫,居陕西平阳。。妣江氏。生子一:宠。

第十二世
熙  公<≡>况公之子
  字孟孙,亦名大有。约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六年庚寅(公元30年)。殁于汉安帝永初三年己酉(公元109年)陈郡人。永元中为车骑将军,为谒者;和帝时为大司农,后为御史大夫。生子:政。
宠  公<≡>鄢公之子
  字世龙,扶风平陵人,东汉光武帝时拜济南千乘都尉,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丁酉(公元37年)进爵平淮令,即平章政事。妣萧氏。生子一:敞。

第十三世
政  公(淳)<≡>熙公之子
  名淳,字质良。居河南南阳,国子祭酒,生子:衡。
敞  公<≡>宠公之子
  字文高,扶风平陵人。生年无考,殁于公元105年。后汉有传。东汉章帝元和年间(公元84-87年)辟太尉,后拜侍御史、尚书,又任济南王太傅。年余后,迁升汝南太守。主持修复汝南鲖阳旧渠,垦田三万余顷,百姓得利。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己丑(公元89年),幼主临朝,窦太后得国舅窦应兄弟执政,何敞敢于匡正纲纪,京师称其“正”。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100年)复征,迁五官中郎将。妣李氏。生子二:长豹,次颙(《何氏大同宗谱》谱记载为生子一:豹)。公妣俱葬扶风。

第十四世
衡  公<≡>政公之子
  汉灵帝朝官尚书。养子(侄):夔。(有记为豹公之子)
豹  公<≡>敞公长子
  东汉时任少府、河南尹。举家自扶风迁任城之樊邑(山东省济宁)。妣张氏。生子一:休。(有谱记载,生子二:休与衡)公妣殁葬任城县右。
颙 公<≡>敞公次子
  失纪。

第十五世
夔  公<≡>衡公之子
  字叔龙,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为陈郡何氏始祖。东汉建安时为长广太守、乐安太守,后为尚书仆射,转太卜太傅。魏文帝时,封为咸阳亭侯,卒谥靖侯。生子:曾。
休  公<≡>豹公长子
  字邵公,生于东汉顺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山东兖州人。为人质朴讷口,以列卿子诏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病而去,不仕。太傅陈藩辟之参知政事。雅有心思精研《六经》,世儒无及者。作《春秋详解诂》,注《孝经》、《论语》,皆经纬典谟,又以《春秋》诂事六百余条,妙得公羊本意。又与其师作《公羊墨守》、《左氏膏盲》、《谷梁废疾》,世称《公羊》为“何氏学”,世称儒宗学海。。被辟为司徒, 后拜议郎再迁谏议大夫。殁于东汉灵帝光和五年壬戌(公元182年)。妣王氏。生子:昌(《何氏大同宗谱》谱记载为生子二:长晏、次昌)。公妣俱葬山东济宁州北二十里(济宁市中区东北十三公里处李营镇管辖的何岗村东)。

第十六世
曾  公<≡>夔公之子
  生于东汉献帝建安四年己卯(公元199年),阳夏人,字颖考。在晋王司马炎时,任丞相、太尉、太傅。为晋朝开国功臣。但生活过分奢侈,日食万钱。殁于西晋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生子二:遵、劭。(其思想生活经历,见本站所收何曾传。)
晏 公<≡>休公长子
  字平叔,尚书令,公美姿容面至白,明帝疑其敷粉,正夏,赐以汤面,既啖,大汗出,以朱衣拭,色转皎然。注有四忆集解行世。
昌  公<≡>休公次子
  字子文,隐居不仕,妣柴氏,生子一:桢。殁葬任城。 
  吾何氏自西汉,武公官庐 江剌史加大司空,封汜乡侯,始居庐江郡。庐江即今潜邑也,至魏光禄大夫。桢公而后,子孙遂望出,庐江世系一脉相承,以至於今。故吾何氏以桢公为迁潜一世祖云。


第十七世
遵  公<≡>曾公长子
  字思祖。庐江潜山人。先后任散骑黄门郎、散骑常侍、侍中等职。大康初为魏郡太守,迁太仆卿。生子四:嵩、绥、机、羡。
劭  公<≡>曾公次子
  字敬祖(也有作敬宗)。生于三国时明帝青龙四年丙辰(公元236年)。庐江潜山人。博学善文,与西晋武帝为总角之交,而且是同龄人。先后任散骑常侍、司徒、尚书左仆射、太宰。著有《荀粲》、《王弼传》。殁于晋惠帝永宁元年辛酉(公元301年)。生子三:岐。袭、阐。
祯  公(桢)<≡>昌公之子
  字元幹,庐江潜山人。由任城迁居安徽潜山县天柱山峪,为庐江郡何氏始祖。魏文帝时,为幽州刺史、廷尉。晋成帝太和初,授尚书、光禄大夫。文学著作有:周礼、仪礼家语、史记若干卷。曹奂徵聘不出,司马懿趋问仍不出。太傅司马孚尝谓:何桢文学器识,不可多得。处士管宓深敬服之。世称“何庐江”。死后追封雩娄侯。妣吴氏。生子三:恽、勖、龛(《何氏大同宗谱》谱记载为:妣吕氏,生子三:恽、龛、夔)。公妣俱葬潜山县天柱山宅后(三祖山),后代坟茔多葬於此。历有三高书院、三高亭、三高门、三祖寺,均为纪念他,入郡邑志。自何桢以下,至南朝宋、齐、梁三百年间,庐江何氏一门,见于正史记载的有十代五十四人之多,桢公一门连续三代出了六位吏部尚书(昌宗、偃、敬容、耿、戢),出了五位皇后与皇妃(临海惠公主、豫章康长公主欣男、山阴公主刘楚玉、敬容尚长城公主、新蔡公主)。
  传曰:公讳桢,字元斡,自任城迁庐江,幼卓异英俊,容貌甚伟,及长,博洽经史,敦崇德义。魏廷尉高柔以学行荐黄初间,徵聘弗往,复诏有司给安车吏从,以礼发遣,始行。文帝见而奇之,际幽州刺史,利民革奸,政号大治,除廷尉时魏杀执政鲍勋太尉傜等,泰求免不许,公数疏救卒杀之,遂乞归养不报,称疾卧旬日,帝谕尚书仆射,司马懿趋间仍不出,乃放还。太和初,徵授光禄大夫,拜命甫月,复引疾力辞。归藏山谷中,喜接后辈,嗜学不辍,注周礼仪礼家语史记若干卷,素占天象,每长叹,子恽间故曰:天下定,民生未安耳?以寿终。太傅司马孚尝谓,公文学器识,不可多得,处士管宁深敬服之,世称何庐江云。

 


分享按钮>>【何氏家谱源流】允公何氏--黄帝远古世系(九井堂何氏网版本)
>>【何氏网新闻】允公何氏--祯公(庐江)世系(九井堂何氏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