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何氏家训》与何家英才

    中华何氏网 2014年4月12日 何龙基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何园主人何芷?

      17日下午3时,由市纪委、市文联、扬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扬州文化大讲堂之廉政文化讲堂”在扬州日报社开讲,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主任、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杜海登台首讲《〈何氏家训〉与何家英才》。在一个多小时的演讲中,杜海从中华传统家训概述、11条《何氏家训》摘要、何家杰出人物事略、中华民族精神浅议等四方面对中华廉政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引起了听众的共鸣。本报今日整理刊载其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众多有出息的儿孙,这些都与其奉行的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中华传统家训

 先人们留下的一笔丰厚而宝贵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修、齐、治、平的统一,把“齐家”与“修身”、“治国”、“平天下”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因而以教家立范、“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宗旨的家训文化十分发达,许多家训名篇被奉为治家教子的“龟鉴”而流传极广,有的甚至家喻户晓。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等。传统家训资料卷帙浩繁,蕴含的思想十分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但核心始终围绕着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实质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传统家训虽然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使精华与糟粕并存,但从总体上看仍不失为先人们留下的一笔丰厚而宝贵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伦理文化遗产,《历代名人家训大全》和《中国家训史》这两部书更可视为中华家训文化的大观园。

     《中国家训史》一书精炼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家训的发展历程:萌芽于五帝时代,产生于西周,成形于两汉,成熟于隋唐,繁荣于宋元,明清达到鼎盛并由盛转衰,至清末,传统家训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该书把中华家训的基本内容概括为十七个方面:1.孝亲敬长,睦亲齐家;2.治家谨严,勤劳节俭;3.糟糠不弃,寡妇可嫁;4.贵名节,重家声;5.勤政谦敬,安国恤民;6.清廉自守,勿贪勿奢;7.抵御外侮,维护统一;8.依法完粮纳税,严禁乱砍林木;9.立志清远,励志勉学;10.习业农商,治生自立;11.崇尚科技,贬拒迷信;12.审择交游,近善远佞;13.宽厚谦恭,谨言慎行;14.和待乡邻,善视仆隶;15.救难济贫,助人为乐;16.洁身自好,力戒恶习;17.养生、健身等方面的训导。从以上内容看,传统家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其核心是修身、治家、立业,本质上是伦理教育和人格塑造,基本倾向是积极的,体现了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 <


   《何氏家训》十一则

  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

 扬州何园主人望江何氏作为一个凭借几代人艰苦奋斗而显达起来的新贵家族,十分重视对家族成员道德操守的自律教育。刊刻在《何氏族谱》中的《家训》十一则,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不失为一部循循善诱的家庭教科书,凸显着一个封建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

   《何氏家训》第一条为孝敬亲长之规。这则规训说的是要孝敬父母和怎样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义,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好这件事。一个孝敬亲长的人,必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敬重和帮助。

 《何氏家训》第二条为隆师亲友之规。这则规训说的是如何尊师重教和择善交友。注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鉴别、选择老师和朋友,并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师、善待朋友。因为老师和朋友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何氏家训》第三条为鞠育教养之规。这则规训对家庭生养哺育孩子作出要求。女人怀孕后要注重胎教,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孩子生下来后,由母亲亲自哺乳更为健康、安全;孩子诞生庆典不必按照世俗做法大张旗鼓地铺张浪费,给孩子取名应该在不违反常规的前提下具有意义。

   《何氏家训》第四条为节义勤俭之规。本则规训分别从节义和勤俭两方面对家族成员作出要求。节义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家族中如果出现因为仗义守节而发生生存困难的男女,要当作全族的大事来进行议处,资助他们生活,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成就美德。男戒骄奢,女戒浮华,同心勤俭持家,才能常保家道兴旺。

   《何氏家训》第五条为读书写字之规。何氏是由科举及第而走向发达的家族,尤其重视对子弟的教育。本则规训是全部家训中篇幅最长的一则,用一千多字详尽论述了读书治学之道。内容可以概括成读书治学三部曲:判断一个孩子读书学习能不能有成,不看他的气质,也不看他的才华,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敬”,就是能不能从主观态度上崇尚学识、热爱学问、想学要学;其次要看他能不能“习”,就是有没有做到读书以百遍为度,将所学的内容反复咀嚼、烂熟于心;再次是看他会不会“思”,不但潜思默究参明义理,还要反复叩问融会贯通。难能可贵的是,规训的最后还提出了与孔孟倡导的“学而优则仕”及“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正统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张,要求家族中的每个人都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能读书的安心读书,不一定非要做了官才有出息;不能读书的就安心生活,不一定非要读书才算有见识。

 《何氏家训》第六条为出处进退之规。本则规训援引历史上众多名人事例,阐述出处进退的思想,告诫族人要以历史人物为镜子,就不会犯错误。进有所成兼济天下,退能避祸宗族平安。
  
    《何氏家训》第七条为待人接物之规。这里重点强调与阐述了“诚敬待人”的原则和道理。诚敬待长者,是本分;诚敬待晚辈,是自重;诚敬待君子,是真心实意;诚敬待小人,是少惹麻烦。

    《何氏家训》第八条为饮食服御之规。本则规训对家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作出要求。

    《何氏家训》第九条为量度权衡之规。本则规训是对家族对外交易活动中如何使用度量衡作出训诫。规训告诫族人在对外交易活动中要做到“不欺心”。也就是心存公正,严格自律,不可贪图小利、损人利己。

    《何氏家训》第十条为撑持门户之规。这则规训阐述强调了男人对于家族存续发展的责任。规训论述了家道兴废无常、兴废全凭人力的观点。强调男人不仅要尽服务国家建功立业的义务,还要承担起撑持门户、振兴家业的责任。

    《何氏家训》第十一条为保守身家之规。这则规训为家族成员订立了全身保族的禁令。本则规训为族人订立了保守身家的八条禁律,苦苦告诫族中子孙“每日战战兢兢循规蹈矩”,切不可做出“玷祖宗、辱父母、累妻子、害亲朋”的事。何氏祖宗将八条禁律列入家谱中时刻对子孙进行常规的普法教育,警钟长鸣,对今天的我们不失为有益的提醒。

  何家人物

  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人杰皆为联袂出何氏家族精英满门,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代代有出息的儿孙等,这些都与其奉行的一套严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何园园主何芷?曾为国子监太学生。在其担任湖北按察使不久,又接任汉黄德道(即汉口、黄冈、德安三地区的道台),并兼任江汉关监督(即负责对设在汉口的海关进行督察)。其时正是《天津条约》签订后,英、美、法等国在汉口的侵略势力扩张到政治经济领域中有两条重要渠道:一是各国驻汉口的领事馆,二是设在汉口的税务司。那些领事自恃国力强盛,欺凌清政府软弱无能,同清政府官员办事交涉时,常借故生瑕挑衅,干涉内政。在任上,何芷?本着爱国主义正义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维护国家主权,不卑不亢,从容周旋。何芷?念及自己始终不合清政府屈从洋人之意向,在宦海沉浮中必遭厄运,又念及其母亲年事已高,遂于光绪九年(1883)四十九岁时挂冠归隐于扬州。

  祖孙翰林祖父何俊(即园主何芷?的父亲),于道光乙丑年间中了进士,当上翰林院庶吉士,后又改工部营缮司主事,官越做越大,相继做到江苏督粮道、两淮盐运使司盐运使、署理江宁布政使司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司布政使、护理江苏巡抚。皇帝对他宠爱有加,部院加三级,给予正一品封典,诰受荣禄大夫,后又覃恩晋赠光禄大夫,赏戴花翎。长孙何声灏在父亲辞官归隐后发愤学习,再次进士及第钦点翰林,荣追乃祖。一门祖孙俩翰林的殊荣,成为盛极一时的佳话。

  兄弟博士社会跨入现代,洋学堂代替了老科举,已移居上海的何芷?二公子何声焕的两个儿子世桢、世枚兄弟,大学毕业后双双留洋,同成为美国一所大学的洋博士。世桢、世枚兄弟共同完成的一件大事,就是1924年12月在上海创办了持志大学,实现了祖父办学兴业的遗愿。校董事会成员有国民党元老张继、黄兴夫人黄宗汉、南社创始人之一陈去病等。世桢任校长,世枚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持志大学在民族存亡续绝的年代中度过了15个春秋,伴随着民族自救的巨浪,培育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中国古代延续八百年的名门世家:何氏医学世家十训
>>【晏氏网新闻】洛阳北宋宰相富弼妻晏氏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