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世界第一的爱国史学大师何炳棣
- 中华何氏网 2014年4月16日 何龙基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作者:傅建中 文章来源:中国时报 点击数: 323 更新时间:2012年06月20日
本月七日史学大师,著名史学家何炳棣在睡梦中溘然长逝,享年九十五岁。本来下个月老先生要去台北出席中央研究院院士会议的,不幸跌了一跤就此不起,诚史学界之巨大损失也。
十二年前(二〇〇〇年)美国民主党在洛杉矶召开大会,我前往采访,会后在友人江才健的引荐与陪同下,驱车前往加州德尔湾市(Irvine)拜访已经退休的何炳棣先生,有幸和他长谈四小时,请教诸多历史问题,先生有问必答,快人快语,获益良多,迄今难忘。
譬如说,谈起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结合,先生是颇不以为然的,据何说,孙和宋父耀如是朋友,每逢孙到宋府拜访,如庆龄在座,孙的眼睛老是盯在庆龄的屁股上,那时孙是一接近半百之人,庆龄正当妙龄,这样的眼神,代表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一九四五年何炳棣是与杨振宁同船来美留学的,两人多年维持一定程度的友谊,问起杨振宁和李政道交恶,究竟谁是谁非,何不做正面评论,只说李喜搜集中国画,品味甚高,而对杨不置一词,可以看出李杨二人在何心目中的不同地位。
当天何先生在一中国饭店请吃午饭,已是八十余高龄的他,不免叫人想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句名言,没想到老先生除了菜肴之外,足足吃了两大碗饭,可见其健康逾恒,讲起话来,更是声若洪钟,由于谈兴甚好,我不揣冒昧,问起他上世纪七十年代访问大陆后,对新疆石油储量高得离谱的估计,老先生坦承是受了老同学中共某高干的误导,我紧接着追问,此人莫非是姚依林(副总理,一二九学运领袖,现任中共副总理王岐山的岳父)?何有点惊讶,问我如何知道,不过承认确是姚依林,老先生本来要为贤者讳的,岂知被我打破砂锅,泄了底。
何老性情刚烈,属于Don't suffer fools easily (不易容忍蠢人)的那一类,因此结怨树敌甚多,尤其是同行,文人相轻,在他老人家身上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原在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任教,颇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后应美国汉学家顾理雅 (Herrlee Glessner Creel, 1905-1994)之请,受聘于芝加哥大学,按说顾理雅是提携何的恩人,没想到后来二人反目成仇,顾退休后,何立即把顾从芝大扫地出门,将其书籍如同垃圾般弃于走廊,我的朋友艾尔曼教授(Prof. Ben Elman,继余英时在普林斯顿教中国思想史)觉得何有失中国人的敦厚。
说到文人相轻,何对历史同行也是院士的许倬云极为看不起,扬言若是他早在芝加哥大学任教,许一定毕不了业,无他,只因许是顾理雅的学生。蜚声国际的考古学家张光直也被何骂成汉奸(大概因其父张我军的关系),至于英国人布莱克豪斯爵士(Sir Edmund Blackhouse, 1873-1944)写的自传式回忆录,夸称他和慈禧太后有染,更是被何大师斥为文化流氓。
学界公认何炳棣着的「明清人口论」(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及「明清社会流动史论」(The Social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 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两书,是前无古人的开山之作,必可传世。一向以最高标准要求学术著作的余英时教授,亦肯定何炳棣的学术成就,尤其是「明清人口论」一书,但对「明清社会流动史论」则有所保留。
这里有一段趣事,二〇〇六年底余英时获得有诺贝尔人文奖之称的「克鲁吉奖」(Kluge Prize),何炳棣曾打电话向余先生道贺,两人谈了四十余分钟,但从头到尾何先生无一语及于祝贺,反倒是抱怨他应得这个奖却未得,此老不服输之心理,于此可见。
何炳棣是唯一担任过美国亚洲学会会长的华裔学者,自他以后尚无来者,就此而言,他已是不朽了。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先生是中国人的骄傲,为中国人争了一口说公理的席位和勇气。
著名诗人何林峰赞何炳棣
《勇气》
争当第一为求学,求学第一为古今。
爱国心切谁能知,不朽著作永证明。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满清一等公索尼后裔汉字姓“何”。自是族内外通用之。
>>【何氏网新闻】祝贺东鹏陶瓷董事长何新明荣获“大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