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何华:平凡农家的伟大母亲

    中华何氏网 2015年4月6日 四川省妇联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何华,1932年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虽然只是学习了《女儿经》、《四书》、《五经》等,但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像何华这样能读会写的女娃算得上小知识分子。1949年,不满18岁的何华参加全乡的土改工作,由于工作出色,同年参加了南充地区第一届妇代会,并得到了组织认可和同事好评。为了照顾体弱的父母,1951年何华辞别了喜欢的工作回到农村父母身边,次年,嫁给了当地的弋姓青年,陆续的生育了七个子女,每日日出而做日落而息,为了一大家人的吃饱穿暖而忙碌着,日子虽然清贫但也踏实。但是平淡的日子没过多久,正值壮年的丈夫被查出患有胃癌,1978年就世了,留下最多的就是因给丈夫治病而欠下的债,维持家庭的重担就这样落在何华一个人的身上。在当时的农村,何华面临的困难是何其艰巨,艰巨到很多时候她一个人只有面对丈夫的坟墓哭泣。但是眼泪过后仍然继续起早贪黑的操劳,何华明白她不能倒下,这个家不能散,还有七个孩子等着她,她坚信只要人在,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经过十多年的含辛茹苦,何华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七个孩子也都相继成家立业,她用实际行动证实了众所周知的一条真理:世界上在没有比母爱更强大的力量。现在何华所在的弋家已四世同堂,虽然老人现已年过83岁的高龄,但是依然耳聪目明,神采奕奕,儿孙亲切称她为“弋家老太君”,不管谁家有大事小事都喜欢征求老人的意见,老人总有自己一套处事之理,治家之道。    

百善孝为先

  百善孝为先,这是何华老人为子女树下的规矩。老人常说孝敬父母是第一位的,一个人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他会对别人好吗?哪家的父母把孩子拉扯大都不容易,除了孝敬自己父母,成家后更要孝敬公公婆婆和岳父岳母。受老人影响,是否孝敬老人也成为小辈们首要的择偶条件。因为何华老人习惯一个人住,子女们拗不过老人,就在距离较近的地方为老人租了房子。每日儿女们都要到老人的门前坐一坐,给老人洗洗涮涮,老人最喜欢几个小重孙到她那里捣乱,每日老人看到他们总是喜笑颜开。只要一有空子女就召集起来在何华老人门前摆坝坝席,一大家说说笑笑好不热闹,附近邻居总是羡慕她好福气,她也为孝顺的好儿孙们感到自豪。

家和万事兴

  何华老人常念叨,不管一个人在外面辛苦也好风光也罢,该回家时就要回家。家是啥子,家就是不管你回来多晚,总有一盏灯为你亮着;家就是不管你什么时候回来,总有一扇门为你开着;家就是不管你是贫是富,总有一张床让你栖身而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家庭这个经需要夫妻配合,好好地念,要念好这个经,彼此必须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而理解是基础,支持是关键。说起治家老人总是头头是道,不管哪个小家有点矛盾,只要她一出面调解总能化解。现在弋家50人是由17个小家庭组成,没有一个家庭出现破裂,做到了夫妻和睦,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相依相靠。最让何华老人高兴的就是,2014年家里诞生了五个马宝宝,个个健康可爱,她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   

坚强自立

  丈夫离世后,何华一人带着7个孩子走到今天,让大家敬佩她的坚强,而这一精神是老人一直坚持的。1999年,膝下子女全部成家立业了,何华老人突发脑血栓,造成半身瘫痪,被医生告知她这个年龄能下床走路的机会很小,虽然儿女们细心照顾,但是老人却心里不甘,不甘心自己就这样一直躺着让人端茶喂饭度过余生,老人要求尝试下地行走,儿女们了解自己的母亲,轮流陪老人锻炼。也许是上天眷顾何华的坚持,短短几个月的锻炼,终于有了效果,她终于能够拄着拐杖自己行走了。何华一直对儿女们说,不管多高的山,只要你不停的走就能走到山顶,她的苦心没有白费,现在的儿孙们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2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4人,共产党员6人,不管是家庭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能独挡一面。

常怀感恩之心

  老人总对儿女们说,你们现在能从农村走到城市,能找到工作,能住上楼房开上轿车,要感谢国家政策好,给了从农村走出来的机会;要感谢曾经帮助过我们的邻里朋友,在最困难的时候拉了一把。现在虽然没在南充老家了,只要她听说谁家遇到什么困难,总要儿女们回去帮忙,同时要求自己的儿孙把自己不穿的衣物、不用的东西无偿捐给有需要的人,虽然老人现在没有什么收入,但是一听说哪里有灾有难,她都鼓励孩子们捐款捐物。

  何华老人一家的变化,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缩影。他们家庭的每一次相聚,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给社会阳光,给人们美的享受!

  红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弋家一家老小说说笑笑,进进出出,忙前忙后,为大年三十四十几口人的坝坝席准备着。其中满头银发,拄着拐杖“指挥”的老人正是这家的一家之主——何华。


分享按钮>>【殷氏网新闻】海州朐阳殷氏的特大喜讯
>>【何氏古代名人】八仙中的何仙姑是广州增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