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村支书“老黄牛”何仲荣:把穷沟沟“犁”成花果乡

    中华何氏网 2015年4月15日 四川在线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四川在线-绵阳频道讯(记者 付江 钟林)在距离三台县城11公里处的石安镇清泉村,有一位名叫何仲荣的“老黄牛”村支书。任职三十六年来,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以村子的发展为重,在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上,俯首甘为孺子牛,把曾经出了名的穷沟沟,“犁”成了如今远近闻名的花果乡。

 

坚决要修路的“昏官”

走进清泉村,沿着平坦的水泥路行进,两旁肥沃的土地里,一垄垄猕猴桃树已经开花,成片的枇杷树也已结果……曾经撂荒的土地,如今都被果树“侵占”;放眼望去,一排排乡村小楼拔地而起……何仲荣任职的三十余年间,这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早在1984年,何仲荣便开始担任当时的石安区清泉村合作社社长一职。三年后,石安区撤区建镇,清泉合作社更名为清泉村,何仲荣当上了村主任。彼时,清泉村是出了名的穷沟沟,村里连一条像样的道路都没有。

“那个时候我们村确实穷,撤区建镇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干部愿意来我们村任职。”何仲荣告诉记者,当上了村主任之后,他便下定决心要让清泉村脱掉贫困村的帽子。由于村民们历来有种植果树的习惯,他便开始带领全村尝试柑橘、西瓜等水果产业。然而,由于村里没有像样的道路,种植水果所需的肥料运进不来,收获的水果也运不出去,招商引资的时候,投资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拍拍屁股走人。

 

“要想富,确实要先修路。”看着熟透了的柑橘和西瓜烂在地里,何仲荣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修路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里萌生,“如果村里有一条像样的路,那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于是,何仲荣找到了当时的村支书,提出了修路的想法,结果这一想法得到了村两委的集体认同。然而,当修路一事被当作清泉村的头等大事提上日程的时候,却遭到了许多村民的反对。 

“当时许多村民很不理解,有的甚至骂我们是昏官。”回忆起最初修路的场景,何仲荣笑得很无奈,“许多村民认为修路会占大量的耕地,这样会浪费土地,所以坚决不支持。”尽管有不少村民反对,但是何仲荣并没有放弃修路的想法,而是与村里的其他党员干部分头给村民做工作,耐心分析讲解修路的利弊。最终,在村两委不懈的努力下,修路一事得到了全体村民的支持。

说干就干。修路期间,没有机械帮忙,何仲荣与老百姓就用锄头挖,遇到大石头就联手抬走。就这样,仅仅两个月后,一条全长6公里的道路诞生了。

 

 

“修通道路后,水果也运得出去了,肥料也运得进来了,曾经极力反对我们修公路的老百姓,都变了态度,都说路修得好!”何仲荣说,那些骂过他们的老百姓也都郑重的向他们道了歉并表示感谢,“特别是2000年以后,许多村民开始修建楼房时需要的建筑材料都是通过这条路运进来的,更是感谢我们执着的修了这条致富路。”

上街“发传单”的村支书

路修通后,清泉村的水果产业发展更进层楼,继柑橘和西瓜种植之后,清泉村又引进了枇杷、黄金梨、猕猴桃、核桃等项目。但是,随之而来的销路难问题又摆在了何仲荣面前。1990年,清泉村的千吨西瓜卖不出去,愁坏了清泉村上上下下。“与其在家坐着等,还不如自己出去找销路。”经过村支两委讨论后,何仲荣带领着5、6名党员干部去往成都、重庆等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分发传单。

 

六月正值初夏,何仲荣一行从三台出发,沿绵阳、德阳、广汉一路发传单到成都驷马桥,脚打起了水泡,汗水湿透了衣衫,这对他们来说都是小事,能把西瓜卖出去,这一切都不算苦。“清泉村现有大红宝西瓜1千吨,需要销售,欢迎水果商到清泉村收购,一切条件从优。”何仲荣至今仍清晰的记得当初传单上的字眼,在那一个星期里,他们跑遍了成都、重庆等沿线城市大大小小的水果批发市场,分发了传单上千份。

 

功夫不负有心人,何仲荣回到家没多久就有水果商主动找上门,要收购清泉村的西瓜,短短几天时间,上千吨西瓜便销售一空,连带村里其它水果的销路也打开了。“那些水果商来收购西瓜的时候,发现我们村还种植了优质的枇杷、黄金梨、猕猴桃、核桃等水果,等到结果时,他们便又主动前来收购。”

 

如今,清泉村成立了梓蜀果蔬专业合作社,科学化管理的大五星枇杷、黄金梨、红心猕猴桃、核桃等优质水果远销重庆、上海等地。

费尽口舌 村支书干起了招商引资

清泉村的变化,也吸引了宝地砖厂、三台县梓燕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新希望三台种猪养殖厂等外来企业入驻。当初为了把这些企业顺利地“请进来”,何仲荣当初可是没少费口舌。

 

2008年,一个达州的老板想在清泉村修建宝地砖厂。本以为村里第一个外来企业会顺利入驻,没想到,临到砖厂老板已经到国土资源局缴了相关费用,一些村民却给了何仲荣“难堪”。

“原本说好的土地流转价格,有的村民在砖厂快要入驻时开始漫天要价,一会儿果树补偿金要800块钱一棵,一会儿首年土地流转费用要由800块钱一亩上涨到1600块一亩。” 何仲荣说,他当时非常生气,砖厂老板也觉得清泉村的诚信度不高,准备放弃,“来都来了,不能因为这个把人家气走了。”何仲荣多次与村民协调,最终达成共识,将宝地砖厂留了下来。

如今,宝地砖厂每天能够出产3万匹砖,附近许多同一时期开建的砖厂近年来都因生意不景气而相继倒闭,宝地砖厂却依然销量可观。“这一切都得感谢何书记,是他坚持让我们留下,才让我们有今天的成绩。”时隔数年后,宝地砖厂老板娘唐吉琼回忆起当年选址的事,仍然对何仲荣心存感激。

 

何仲荣说,引进企业其实是为了解决土地撂荒等问题。“外出打工热潮时,我们村16岁以上的劳动力有一半都外出打工,家里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土地荒着太可惜了。”何仲荣说,引进一些企业不仅可以让土地利用起来,还能解决部分劳动力,“与外来企业签合同时,我都会强调加上两点,一是要方便流转了土地但是想要劳动的村民务工,二是要让村里符合企业要求的人进入企业务工。”

年满60 “老黄牛”退休也要发挥余热

村里的路挖通了,水果产业做起来了,外来企业引进来了……如今的清泉村已由过去的穷沟沟摇身一变成为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片之一,同时还是绵阳市标准化水果生产基地、省级一流的生态文化旅游区。而此时,已经年满60岁的何仲荣也到了即将退休的年龄。

 

“其实很多时候自己还是想退下来,好好发展下自家的经济,就好像这几天是猕猴桃管理的黄金时期,必须开始授粉工作,但是村里的工作比较多,我根本没时间给家里的猕猴桃授粉,只有花钱请人帮忙,家里人对此多少还是会有些怨言。”何仲荣说,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自己曾动过退休的念头,五、六年前,他还向组织提出过要退下来,但村民和石安镇领导的挽留,又让他坚持了下来,“我身为一名拥有20多年党龄、30多年干部身份的人,不能为了小家抛弃大家,群众选择你,你就要为大家做实事。”虽然落下了自家的经济发展,但看着越来越富裕的清泉村,看着过上了好日子的村民,何仲荣无比自豪和满足。

 

明年,何仲荣就要正式退休了,但他不会因此闲下来。“退休了,我还是会经常和大家讨论村子的未来发展,帮助年轻的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现在比以前富裕多了,但是我还想我们村能发展得更好。”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何静何颖姐妹花风雨过后见彩虹
>>【何氏网新闻】华和集团董事长何金宝:做公益不是靠一时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