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农夫何召彬的“大米梦”
- 中华何氏网 2015年4月15日 中国粮油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清明时节,片片水田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播种的村民,勾勒出一幅和谐的农忙图,让人犹如置身在如画的江南水乡。这里就是重庆开县白桥镇水稻种植大户何召彬实现“大米梦”的地方。
儿时的生日愿望
今年46岁的何召彬,是地地道道的开县白桥人。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红薯、土豆、玉米糊成了主要的口粮,能够吃上一顿大米饭,成了他生日里一个小小的愿望。
“我们读书的那个时候,午饭就是自己拿东西到学校蒸着吃,由于没什么吃的,一般都拿红苕和洋芋。为了吃上一顿白米干饭,我事先和父母商量好,生日那天在家里拿些米去学校蒸来吃。”何召彬回忆说。
好不容易盼到了生日,一大早何召彬就小心翼翼地把米装好,高兴地去上学,那一整个上午都在想着中午就能吃到香喷喷的大米饭。可是,中午当他打开饭盒时,发现只有白米粥,顿时就傻眼了。后来才知道自己的大米被其他同学悄悄分了,还失落地大哭了一场。
“为此,我也暗暗下决心,这一辈子一定要种很多大米,解决村民的温饱。”每每有人问起何召彬的种植梦想,他都把这个故事讲述一遍。
坚持种植水稻
从那以后,何召彬一直坚持他的种植事业,决心要把种植水稻做出一番成绩出来。其间,有好多人劝他放弃,跟随打工大潮到外地打工赚大钱,他都不为所动。
“那个时候,他总是蹬着一辆后座放着打米机的三轮车,穿梭在白桥的村子里,靠着给人打米的机会,和村民们交流种植水稻的经验,还挣到了钱,真是太能干了。”武城村村民余贞平说。
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只要有村民打米,何召彬都会赶去,一点一点积累了经验和财力。
“种植业不像其他行业,一开始就有成效,而且又还辛苦。种植水稻的头几年,家里人都劝我爸爸放弃,改换做其他的事情,特别是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就更加反对。”女儿何胜贤说,“处女座的爸爸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认定一件事后就一定要做好,经常跑到田地里照顾他的水稻。”
追求一流质量
靠着坚守,何召彬一步步做成了白桥镇的种粮大户,承包了武城、上桥村800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还注册创办了武城山召彬精米加工厂。为保障精米质量,他从种植到加工都层层把关。
“2012年的一天,工人们到外面去收了很多稻谷回来,准备加工成精米,由于他们缺少分别好坏稻谷的知识,收回来的一些稻谷质量不好。”何胜贤说,“为了确保精米的质量,爸爸一点一点地把坏的稻谷挑出来,不停地干了3天,才将3吨的坏稻谷挑出来,为此我们损失了好几万。”由于何召彬追求一流质量,挑出来的坏稻谷堆了整整半间屋子。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加工出来的精米香、甜、糯,受到市民的称赞。
女承父业扩规模
今年,何胜贤即将大学毕业,为了守护和发扬父亲的大米梦,她放弃大城市的优越工作,回到农村脚踩泥土学习播种技术。
谈到这里,何胜贤有些担忧地说:“我大学的专业是市场营销,和种地完全不相关,爸爸又投入了更多的新技术进去,从来没有下过田的我害怕做不好,枉费了他的心血,这些天,我就一直跟着工人学习播种技术。”何胜贤希望学到种植技术后,再办一个家庭农场,让城里的人亲自下田种地,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笔者了解到,武城山召彬精米加工厂从最初流动加工到现在深加工已经10余年了。为了扩大规模,今年又购进了一台坐式播种机和现代化烘干设备,年产1000吨大米,带领当地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舍己救人何俊斌:最善良的当代大学生
>>【何氏网新闻】中国国宝何尊“移驾”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