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宝塔】明代礼部尚书何孟春故里----村头村

    中华何氏网 2015年6月24日 何大千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明代礼部尚书何孟春故里----村头村,位于郴州市西南端,离市城区45公里。现有13个村民小组,320户,总人口1200余人,与桂阳县清河乡相邻。据大塘何氏族谱记载,早在宋朝淳熙初期(即1174年),何氏世祖广东连州籍人,任朝散大夫郴知军州事都统,后定居于此,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自然风光秀丽独特

  听说我想去看看何孟春故里,郴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副秘书长何国庭先生提出要为记者当回导游陪同前往。有着800年历史的村头村坐落在丛林青翠的后垅山下,但是交通便利,两车道乡级水泥公路贯穿南北,南至鲁塘镇13公里,北通桂阳县城14公里,南来北往十分方便,尤其是夏蓉高速公路由村头村附近穿越,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

   一下车,何国庭先生右手一指就介绍开来。我顺手看去,只觉眼前视线极为开阔,远处山峦起伏连绵,数了数还真是有五座山岭。据介绍,这五座山岭像五匹骏马围绕全村,左右的山峦为左青龙右白虎盘守两边,这在风水学中是有讲究的,古人称为“五马归槽”“三星拜月”,说明村头村乃灵气汇聚之地。

沿着一条水泥路步行进村,在村左前方有一池塘,塘中有形态各异的怪石显露,像鸭、鹅戏水,如鹤立悠闲,加上塘边柔柳,倒是颇有些苏州园林造景的趣味。离池塘不远的路旁,就有一条潺潺流水的玉带,清澈透亮。何国庭先生介绍,这其实是村头村古八景之一的“铜管滴豆”,因为山泉水滴落的声音犹如铜管滴豆般清脆动听而得名,后来因为修路做桥就将其修在了桥下。现如今村里打算稍作修改,再现这一村中古景。除此之外,村头村古八景还有“龙渡旗云、五马归槽、三星拜月、犀牛洗澡、燕子含泥、乌鸦戏水、二十四云梯。”来过村头古村的人们都能领略其中的风韵。

明清特色浓厚的古建筑群

   村头村有800多年的历史,有史以来人才辈出,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公祠、官邸、豪宅、民宅等百多幢,现保存完好的有93幢,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些古建筑大多数建于明清时期,都是青砖黑瓦,飞檐翘角,风火鸡冠跺的建筑风格,至今保存完好。这些古建筑尤其以何氏宗祠、尚书第豪宅、南阳古庄为代表。



  两幢何氏宗祠位于村中,占地1600平方米,现作村民祭拜与红白喜事及公共活动娱乐场所,宗祠分上下两厅,前厅上梁嵌有“尚书第”牌匾,金光夺目,古刻碑竖立两边;石大门槛横刻有二龙戏珠,门两侧有石鼓石狮;青砖、黑瓦、红梁柱、雕龙画凤、题联题匾,既金碧辉煌,又古朴雅致,具有典型的湘南明清建筑风格。

尚书第豪宅,位于村中,占地300余平方米,明代建筑,大门前是一条整齐的青石板路,石门槛与石柱均刻有二龙戏珠,大门槛上刻制精致花纹,神龛上方题有“尚书第”匾额,两边题木制楹联,雕花天花板,左右木柱上梁各雕刻了一只兽狮为梁栓,别致高雅。青石铺就的天井内有一石墩、石盆用于来人洗尘接风之用,石墩石盆四周都雕有精致花纹。而天井内,铺地的青石最短的也长达一米多,这样长而完整的青石铺地,在清朝的古建筑中也是很少见的。木门雕有人物传说故事,依稀可见金粉闪闪。

  南阳古庄,又名鲤鱼舍,是坐落于离村400米远的一个小自然村庄。乍一看来,似乎与村头村无关,可是根据何氏族谱记载,明末清初,“郴阳大塘何氏”礼部尚书何孟春族人分迁至此而定居,一次性建筑8幢豪宅,一色的青砖黑瓦,巷道全是大块石板铺设,室内雕龙刻凤,神龛装饰精致,所有建筑的石大门、转角石刻有人物、梅兰竹菊等。鲤鱼舍坐东朝西,后倚青山,前衬绿水,风光秀丽,土地肥沃,历来素称鱼水之乡。六十年代末,下放知青定居鲤鱼舍,居室内墙上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知青用毛笔蘸白色颜料撰写的毛主席语录,也算是一大景观。

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村中细细地走了一遭,发现这里的建筑中所有用青石造就的石墩、石栓、石鼓、石柱、石门槛、转角石等均刻有代表当时文化的图案花纹,有的雕刻云纹,有的雕刻几何图形,还有的雕花;门、窗、拱梁、天花板等处更是雕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吉祥如意花纹等,其工艺精湛、风格别致。这些古建筑群及周边环境保持较好,村四周都有进村石牌楼,村中巷道整齐,且全部用青石板铺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古村周围与村中成井字形的巷道系中间用大块方形青石,两边条形青石铺设而成,道路颇为宽敞,是湘南古村落少有的格局。


   记者在村里看见,有一口石井正居村中道路中央,井水清凉甘甜,清澈见底的井里还有两条鱼悠游自在地嬉戏。据说开村以来就有了这口井,它旱涝不息,四季不停,全村人每天洗衣做饭都靠这口井里的水。因为这口井就在路中央,每日路过的大人小孩无数,记者担心这样有人落水。可是村里的人都说,这里祖先庇佑,无论天晴下雨,自古以来即使在夜晚走路也从来没有人跌落古井,可谓奇哉。

这里的每幢古民居之间的巷道两头,都有一个木牌楼,据说也是雕工精细,遍布花鸟虫鱼。据了解得知,这个木牌楼就是村头村村民古时用来防盗的。一入夜,居民就将木牌楼的门从里锁上,这样整个村子就等于是锁住了,外人根本进不来。可惜年久失修,很多牌楼已经腐朽损坏,完整的雕花门板也被一些村民取下来卖掉了。而一路走来,你随处可见老人小孩屁股下坐的,就是那些有着精致雕花的文物----大块石条、石凳、石墩,要是你细心的话,还能在墙上看见有着“乾隆六十年何揆一造”字样的烧制青砖。据说,村里有人把这些刻字的青砖挖出来卖,一块100元,听来真是可惜。

   村头村地理环境优雅,自然风景秀丽独特,尤其是明代礼部尚书何孟春一家的“三代进士五代科甲”所留下的“燕泉文化”,以及保留比较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颇具特色,为了更好地保护、挖掘和传承我市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村头村正在争取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来源:郴州日报 谢丽娜)

何孟春简介

  何孟春(1474-1536),明代文学家,汉族。官至明工部、吏部侍郎。何孟春字子元,号燕泉。郴州(今属湖南)人。生于宪宗成化十年(1474)。孝宗弘治六年(1493)进士。李东阳赏识他的才干,准备推荐他进史馆,因丧父而作罢。后授兵部主事,旋以员外郎、郎中出理陕西马政。武宗正德初,为河南参政,擢太仆少卿,进为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曾镇压过少数民族的反抗。正德十六年,镇压云南阿寺、阿勿等18寨起义。世宗嘉靖初,入朝为吏部左侍郎,旋进左侍郎,代署部事。世宗诏议尊亲生父为叔考兴献大王,孟春疏陈通例,以为不可。为首倡议百官遮道金水桥南,伏阙号泣,阻驾切谏。世宗大怒,夺其俸一月。旋出为南京工部左侍郎。嘉靖六年,削籍归家。每作诗文,颇多感慨时事。十五(1536)年病卒。

  孟春工诗文,少游于李东阳门下,为“茶陵诗派”柱石,所著有《燕泉集》、《馀冬叙录》、《馀冬诗话》、《何文简疏议》及《孔子家语注》等,并行于世。

  何孟春生平以气节自许,学问赅博,他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议,论说性散文较多。《何文简疏议》从维护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出发,对当时的弊政有所揭露和抨击,如请求停止万岁山工役的上疏、条奏治理旱潦相仍灾情的八项事款,均侃侃而谈,文笔较为恣肆。《余冬序录》的体制,类似王充的《论衡》,举凡君道、古今人品、各项杂事,虽一得之见,均加以评论,并能自成一家之言。其中不少议论较为迂僻,如卷二十八议论柳宗元、韩愈部分,识见还不及韩、柳。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平衍无味。只是他到过边疆地区,对边陲生活能有所反映:"景色来西徼,萧条信远方。水分羌部落,山绝汉封疆。几处青稞熟,深忧百雨伤。荒城谁为守,十室九逋亡。"(《逃岷道中》)另外,《余冬诗话》对诗歌的看法,不少地方表现出胶柱鼓瑟的浅陋。《四库全书总目》认为,"以讲学之见论文,已不能得文外之致,至以讲学之见论诗,益去之千里矣",颇为中肯。何孟春并没有更多地从艺术角度来思考和创作诗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
  知医。平时留心医药,曾辑有《续群书抄方》一书,未见行世。
     

      何孟春著作

  经部:1、五经晰疑,2、河图洛书解,3、易疑初筮告蒙约(十二卷),4、明史文艺志,5、大戴礼注,6、卢文弓家语注序。

  史部:1、何文简奏议(十卷),2、抚滇条约(十卷),3、平夷录(四卷),4、备荒书,5、何文简行述,6、名臣琬炎续建文备遗(一卷)

  子部:1、孔子家语(八卷),2、余冬叙录(65卷),3、贾太傅新书注(十卷),4、先民遗言,5、恤刑书(十二卷),6、军务集录(六卷),7、闲日分义(一百卷),8、中耳学(十二卷),9、万花谷,10、群方续钞,11、子元案垢(十卷),12、论衡均石

  集部:1、孟春文集(十八卷),2、内斋稿(十卷),3、李东阳墓志文,4、燕泉旧稿(十册),5、燕泉查稿(十二卷),6、批点李太白集,7、燕泉诗集(四卷),8、陶靖节集,9、燕泉遗稿(十卷),10、李西涯拟古乐府注

  另有:1、孔子集注,2、怀道集,3、史记评林操,4、马政元章兵部著为例

  以上著作收集于四库全书、并郴州旧志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明朝兵部尚书何鉴
>>【何氏荣耀】2015宁夏高考理科状元银川一中何雨轩总分6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