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甘肃靖远何氏赴中卫寻根问祖考查记
- 中华何氏网 2015年7月2日 何万龄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甘肃靖远何氏赴中卫寻根问祖考查记
中华何氏网中卫讯(何万龄报道),2015年6月12日,甘肃靖远何氏宗亲会成员何天佩、何天发、何茂、何江、何爱育、何万龄一行六人,肩负靖远何氏族人的重托,为完成六世祖梦花公的遗愿,分乘江、洋的私家车,踏上了中卫寻根问祖的考查行程。出发前,旺已经安排好一路食宿。
下午第一站,来到沙坡头孟家湾何天万家,主人是位普通的农民。农家小院墙边栽满杏树和枣树,院内垦有一畦菜地,两间小屋陈设简陋,一股远古时代的农耕气息扑面而来。主人一边寻找自己手抄的光绪年间的家谱序言,一边背诵序文,忠厚虔诚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细细阅读谱序,大意主要是阐述修谱的重要性,有关何氏信息很少。
依依不舍的离开农家小院,匆匆赶往第二站。来到沙坡头何天友家,住宅为一户农家乐小院,主人是一位退休教师,热情好客,正在续修家族支谱,向我们出示了一部比较简单的家谱。这是一部木主格式图谱,简单记载自晚清以来的何氏六代世次图的家谱,未记载祖先迁徙信息。
下午7点到达中卫市沙坡头区。中卫香山红寺台何氏宗亲会秘书长何风斌先生,和我们取得了联系。会面后商量明天上午,带领我们去红寺台、常乐、宣和镇何家营等地考查。
13日上午,在何风斌的陪同下,我们首先来到香山红寺台何氏宗亲会名誉会长何世和(风斌父亲)夫妇家中,老俩口已年过八旬,历史的沧桑和年轮布满了两位老人的脸颊,言谈中显得记忆力有些不足。看看在场已经等候的10多位香山红寺台何氏宗亲会成员,见到我们十分高兴,朴实真诚的宗亲之情溢于言表。通过座谈,了解到红寺台何氏子孙现分布较广,在10多个自然村,人口过万人。红寺台现存有祖茔。相传祖先是明初来到香山。由于宗谱毁于上世纪60年代,有价值的信息殆尽,难以考证其来源。一个小时的座谈,各位宗亲畅所欲言,仍然意犹未尽。时间紧迫,风斌安排我们兵分两路,分别去常乐和何家营去考查。
来到常乐,走进何世伟家。何世伟(名白玉宝),因从小送给舅舅随其姓。舅舅过世改名,现任香山红寺台何氏宗亲会副会长。他向我们展示了一部还未完成的近期编写的家族支谱。主人年近古稀,十分热心家族事业,亲自编修支谱,宣传何氏优良传统,积极参与何氏宗亲会的活动。虽然身患绝症,但是十分健谈,流露出不少办好宗亲会、编写好家族支谱的想法,其尊祖敬宗的强烈愿望令人敬佩。在半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老人反复向我们强调,续修宗谱,一定要提炼出何氏家族的思想,传承何氏家族的遗风,重在留德,以德育人,充分发挥何氏宗亲会的积极作用,教育好子孙后代,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离别时,老人拖着病体,在老伴搀扶下,执意送我们离开家门很远,拉着我们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
另一路寻亲团来到何家营,这是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农耕放牧的好地方。置身于此,给人似乎有到家的亲切感觉,仿佛看到了列祖列宗的身影,在黄河岸边的田野中来来往往,劳作生息。我们连续走访了几家,知道这里何氏族人有一万多人,崇德尚文,人丁兴旺,事业发达。可惜,宗谱毁于上世纪60年代,无法深入考证。同行向导何彦武,是从这里走出去的何氏后裔,年逾古稀,信心十足,一再向我们表示,决心以后骑车走村串户,继续调查考证,尽快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结果。
中午,在酒店住处,我们与中卫何氏后裔举行座谈。到会的主要由香山红寺台何氏宗亲会名誉会长何爱祥、会长何世清等红寺台何氏后裔和何家营的何氏代表,大家相互视为一家,畅叙亲情,充满了感动与亲近,真是血浓于水。离别时留影纪念,一致表示以后两地要加强联系,相互支持,进一步调查考证中卫何氏祖先的历史渊源。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就这样,我们在依依不舍的感动中离开了中卫!又风尘仆仆的赶往银川,准备寻找下一个考研的目的地。
14日,由在银川工作的三滩何乃胤做向导,带我们来到贺兰县文化宫,盼望能够看到有关何氏祖先的碑文。由于是周末星期天,无人值班,未能看到碑文,也无法证实是否有何氏碑文馆藏,寻碑任务只能交由乃胤考证。
此次中卫考查,由于时间所限,虽未能如愿考证到盼望的结果,十分遗憾;或许,是我们的诚心不够,缘分未到,惜与祖宗擦肩而过。但我们的寻亲、联亲的友情进一步在甘宁两省何氏族人中长存。
惟能自感欣慰的是,我们已经迈出了寻根问祖的第一步,虽无重大收获,但也已略表孝心,给祖宗有了一个初步交代。也许,祖宗在天国远远望着我们,目光热切而又慈祥,默默地等待着何氏族人一家亲的团聚。让我们共同期盼等待时机成熟的那一天,相信我们一定会、我们的后裔一定会不断努力的去寻找!
分享按钮>>【何氏网新闻】世界何氏总会文史部一行考察桂湘何氏文化为中华何氏统谱打基础
>>【何氏网新闻】河南鹤壁市何氏本月28日将召开宗亲会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