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80多岁何继善院士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进行书法作品展

    中华何氏网 2015年9月7日 红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80多岁何继善院士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进行书法作品展
中华何氏网综合红网长沙讯,8月31日上午,80多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教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而作的66幅书法作品在中南大学图书馆开展。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校长张尧学、中国工程院新闻办公室主任黎青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岳川、湖南省书法协会名誉主席何满宗、中国工程院院士何继善等先后致辞。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谭仲池及余德全、王友智等业界名家和该校师生代表一同参观了书法展。


何继善1934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是我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湖南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勘察物理学家(SGE)协会终身会员,被誉为"给地球‘号脉’的人"。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弗兰克·莫里森说,在地球物理学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仪器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何继善是其中之一。
何继善院士风采

"学霸"何继善

普通工人自学走向院士      

何继善在家乡刚读完二年级就遇战乱辍学,然后在郴州新田跳级念六年级;小学毕业后第二次辍学,直到在长沙读了半个学期初中,他再度辍学了。九年制中小学,何继善在颠沛流离中断断续续念了三年半。      1951年下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参加了中南有色局办的化验培训班。这是他人生转折的起点,何继善从此与地球物理结缘。      学了一期后,他在钨矿找到一份化验员的工作。1956年,国家鼓励科技人员报考大学,在同事们的鼓励下,何继善成功考取长春地质学院,成了矿工里唯一一个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何继善分配回家乡,到中南矿冶学院任教,"能到大学当老师,我感到非常兴奋,也很感恩,总想多做一点事。"1994年,60岁的何继善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先后获得了5项国家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20余项省部级奖励,拥有授权发明专利14项。      这些成就的获得,主要是靠超强的自学能力。"用现在的话讲,您就是‘学霸’。"记者说。"哈哈,可以这么说。"何继善欣然接受。

"矿工"何继善

他的勘探法找到逾二千亿元矿产    

1952年,他在钨矿做化验员。说是化验,实际上却要自己爬到矿道里采集样本。这时,他有了一个想法——要是不用人下到矿井里就能知道地底下有矿藏,那该多好。1966年,何继善成功将当初"矿工的梦想"变为现实——他创立了"双频激电法"。      简单来说,就是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等,来探测矿产资源,类似医学上的"CT"。       他终于找到了"不用下井就能探测地底下矿藏"的方法,这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也让他在国际上声誉鹊起。这是目前为止唯一一种由中国人提出原理、由中国人发明仪器、在中国国土上取得成功应用的勘探方法。他也成为"把脉"地球的带头人。      截至目前,用他创立的方法找到的金、银、铜、铅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  

书法家何继善板书、墙报、写对联是他书法的启蒙      

除了科研,何继善院士的书法也是可圈可点。他在篆、隶、楷、行、草均有一定造诣,尤其在嵌字联书法和中英文书法方面颇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这几年潜心书法,八十岁高龄还专门跑到北京大学深造,进步很大。      何继善的写字兴趣源于幼时。那时,所有科目都买不到教材,"老师有什么本事就展示什么本事,在黑板上写什么,我们就抄写什么。其中也包括对联"。课堂上,何继善和小伙伴们常学老师写字掐句,下课铃一响,便拿出来相互较量。      战乱年代也见不到报纸。老师只好自编自印,张贴在墙壁上,多是最新的抗日消息和学生作文。有一篇《有强权无公理》的文章就出自何继善之手,这令他至今引以为傲。那时钢笔还是奢侈品,密密麻麻的文章全用毛笔写就。      湖南自古人文鼎盛,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每当逢年过节,或遇喜丧,县城的人时兴写对联送人。可小县城里有文化的人不多,人们只好找学校老师帮忙,老师忙不过来时,就找学生代写。何继善总是积极报名。板书、墙报、写对联,就成了何继善最好的书法启蒙。      现在的何继善,书法已成为一种习惯。常常,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刚照进书房时,他已在创作了。也许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做科研的都是些整天只会埋头苦干的理科生,他们的生活简单又枯燥。但何继善院士不止是会埋头搞科研,还是一位浑身充满人文气息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因为何院士拥有饱满的人文修养和一股做事的执着劲儿,即便他已步入"八零后",依然精神抖擞。他的事迹给我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分享按钮>>【田氏家谱源流】湖南氏族志之田氏
>>【何氏家谱源流】重庆大足县何氏寻找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