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传承】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何以尚族训《何氏家训十二则》节选释义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1月11日 中央纪委监察部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何氏传承】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何以尚族训《何氏家训十二则》节选释义
何以尚(1526-1594),字仁甫,生于广西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明朝举人,历任江西建昌县儒学教谕、户部司务、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等职,官至太卜寺卿,赐进士出身。何以尚官声清越、忠诚正直,曾冒死救海瑞,抵制首辅严嵩胡乱动用库银,弹劾另一个首辅高拱专权腐败等。
1590年,何以尚致仕还乡。还乡后,何以尚十分关心家乡事业,倡建兴业县街上的登云桥和通往郁林州道路的鸣水桥,鼓励乡民发展农业生产,并撰有一副对联勉励后人:“植树修河山水秀;精耕细作物阜丰。”曾著有《便蒙诗训》、《忠孝经》。
何以尚故居座落在广西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南端,上下两进,开三间,两侧建廊庑,中间隔天井,大门外置大院。建筑结构为青砖包墙,砖木结构。整体建筑朴实无华,古香古色。简洁的格木屏风,庄重的“圣世贤卿”牌匾,每个细节无不与主人的精神品性和谐结合。
这是一个始建于宋代的古村落,这里有明代皇帝赐建的“忠孝祠”,这里因底蕴深厚、人文昭卓而闻名遐迩。它就是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的东山村。全村总面积9 平方公里,人口6200多人。姓氏十多个,何姓为最。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东山村依傍着青山秀水,孕育了不少优秀的东山儿女,明太仆寺卿何以尚就是典范。
何以尚,字仁甫,明朝举人,官至太卜寺卿,赐进士出身,是兴业县入选《明史》的传奇人物。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何以尚乡试中试,以举人出身进入仕途,被委任江西建昌县儒学教谕(官阶为正八品),后入京为户部司务。明穆宗即位后,历任户部主事、南京大理寺丞、鸿胪寺卿等职。何以尚官声清越,一生最为人称道的就是他的清廉和忠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深知家规重要性的何氏一族很早就注重家规家训的制定。于明朝初期制定的《何氏家训十二则》,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敦族、为善、守成等十二个方面,教育子孙忠孝、清廉、正义。
何以尚的父亲何世锦不但孝行出名,对子女的教育也很严格。亲自在庭院悬挂“非仁毋为,非义毋行,夙夜匪懈,无忝尔所生”的训辞匾额,并一再力戒后人说:“若曹异日拜一命,但为天子官,勿为私家官,但为庶民官,勿为子孙官。”以孔孟之道要求子女为人处世,希望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有仁有义,为国忠、为子孝的国家之材。
正是在何氏家规家训和父亲的影响下,何以尚从小就勤读书,遵父训。在他10岁的时候,就对弟弟们说:“吾等长大后,要清廉节俭,要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一代名臣海瑞被冤枉遭入狱问斩时,何以尚以八品之微官(户部司务),义击景阳钟,直言进谏,结果受杖入狱,成为孤身勇救清官海瑞的第一人。
《何氏家训十二则》节选
训忠
尽己为忠,中心为忠,忠之时,义大矣哉。故不忠为省身之首务,效忠乃匡国之要图。圣贤之明训,既详言于典籍矣。若晋之次道公①,社稷为怀;明之相刘公②,城颓尽节。吾族之光,于史册者实不乏人。果知忠之为道,凡于应事物之际,尽其心而竭其力,质诸已而可对诸人
③,庶俯仰无惭矣。
——摘自《何氏家训十二则·训忠》
【注释】
①次道公:即东晋宰相何充。
②相刘公:即何氏先祖何相刘。崇祯十六年平凉城陷,众官逃遁,何相刘劝阻并率众守城,以身殉职。
③质诸已而可对诸人:严于己而无愧于人。
【译文】
尽自己之心忠于国家,最中心的内容就是“忠”字,尽力效忠国家的时候,是最大的义举行为。所以忠不忠是反省自身的首要方面,效忠是匡扶国家的重要态度。这些说法都是圣贤的训示,详细记录在经典书籍中。比如我族先人东晋宰相何充,他就是以国家社稷为根本;又比如我族明代先人何相刘,所守之城被敌人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为国尽忠心。这是我们何族的光荣,这种人在历史上不少。所以,为国忠心的道理在于,凡是应对事情时,要尽心竭力忠于国家,严于律己,利于别人,做到这样,我们不论抬头低头都不会觉得惭愧。
训信
有诸己之谓信①,神圣之始基也,昔孔子以轧轨,喻信之不可无,信可行之蛮貊②,不信则难行于州里,圣贤问答,亦綦③详矣。溯庐江子思公④,西城栖风公⑤,著书立说,无不以信为指归⑥,则信实为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焉。
——摘自《何氏家训十二则·训信》
【注释】
①有诸己之谓信:善存在于自身中叫做信。出自《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②蛮貊:泛指四方落后部族。
③綦:同“极”,很,非常。
④子思公:即南朝(齐)时的何宪,庐江人,学士,以博闻强记著称。
⑤栖凤公:即何妥,四川郫县人。隋朝时太学博士,进爵为公,封襄县伯,急公好义,明辨是非。
⑥指归:即准则,根本的意思。
【译文】
善存在于我们自身中叫做信,这是成为圣贤的基础,正如孔子所说,人不能不讲信用,要以诚待人。讲信用的可走四面八方,不讲信用的,连村里都难行,这种圣贤的说法,在古书上已经说得很详细了。我族先人何宪和何妥,他们著书立说,都是极讲信用之人,无不以诚信为准则,所以信用是我何氏家传之宝,后人切勿放弃。
训义
以义制事,动合时宜,见义不为,实曰无勇,圣贤立身行己,可舍生取义,断不至响利而背义。故不义之行,人所深恶,好义之士,众所咸钦。如明时巨川公①,守义以辞请谒②,惟其知义之为义,乃能勇赴义也。吾愿后之人,以贼义为戒,而以前人之重义者,为法也可。
——摘自《何氏家训十二则·训义》
【注释】
①巨川公:即何文渊,江西广昌人,明朝景泰年间曾任吏部尚书,以义为政,有治绩。
②请谒:私下告求。
【译文】
我们做事要以义来约束,行动的时候,首先要想到“义”字,如果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不去行动,实际你就是懦夫。历史上的贤人立身处世的时候,都是不顾自己的性命去伸张正义,断不会为了利益而背弃道义。所以,不义的行为,人人都是深恶痛绝的,好义的人,人人都钦佩尊敬,如明代时我祖何文渊,遵守道义,谢绝私下告求。他懂得正义并愿意为正义去献身。愿我族后人,远离不义行为,把重视道义的先辈作为自己的榜样。
训廉
语云“贪夫殉财,烈士殉名”。故为富不仁,贻讥阳虎①,见得思义,特重子张②,临时不苟谓之廉,廉者察也,察其所当取而取之,是谓义,然后无伤于廉也。若不辨礼义,利令智昏,虽千驷万钟,名节安在!吾祖敬容③、敬叔④,仕宦俱以廉称;并公⑤、远公⑥,史册皆以廉纪,清白传家。
——摘自《何氏家训十二则·训廉》
【注释】
①阳虎:即阳贺,与孔子同时代人,常叛变其君主。
②子张:孔子之贤弟子。
③敬容:何敬容,庐江潜人,萧(梁)武帝时宰相。为政勤恤民隐、辨讼公正,及免相之日,家无余财,只有常物,时人称之。
④敬叔:何敬叔,南齐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为余杭令,性情廉,不受馈赠。
⑤并公:即何并,字子廉,平陵(今陕西咸阳)人,西汉官员,以不畏强暴、居官严正而闻名。
⑥远公:即何远,南齐东海郯人,曾任武昌太守,树功将军。为官乐善好施,轻财好义,爱惜百姓,杜绝交游,馈遗不受。
【译文】
常言道:“贪污的人死于贪财,而为国家牺牲的人因受人尊敬而留名青史”。所以,那些富裕却没有仁义的人,就像与孔子同时代常常叛变其君主的阳贺一样,受到众人讥笑;而那些见到利益时会思考是不是正当所取得的人,人们会特别尊敬他,像尊敬孔子的贤弟子子张一样。得到利益时,不做苟且行为就是廉的行为,清廉的人善于明察,利益自己当取的才去取得,这叫做义,也才不会伤害自己的廉洁品性。如果不辨别这种礼义,见了利益就昏了头脑,虽有百万家财,名声和节操哪里还有?我们何氏之祖何敬容、何敬叔,当官时,都留下了廉洁的名声;何并、何远在史书上也记录有他们的廉洁事迹,这种清白家风是我们应该代代相传的。中华何氏网站经过编辑整理(http://he.10000xing.cn/)
训为善
今如为善,期如圣贤虽不万一蹴,而至苟能奋然做儆省惕,入能孝,出能悌,不昧心负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簿暴戾之行勿为,济人利物之事行之,循是而进,圣贤地位亦可驯至。
人不可以不为善,理事见人有争者息之,灾者救之,贫老无依者周之,道之艰步、水之病涉者杜之平之。昔昭烈①戒子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摘自《何氏家训十二则·训为善》
【注释】
①昭烈:指昭烈帝刘备。
【译文】
今天我们为人行善,就要向圣贤看齐,虽不能马上成功,但只要做到一丝不苟,时时反省,警惕自己的行为,在家孝顺长辈,出门在外团结友爱别人,不昧良心愧对别人,不欺心骗人,不忍心害人,刻薄暴行不要做,救济别人的事要去做,日积月累,遵循这样做善事,就会像圣人一样受人尊敬。
所以说,我们人不可以不行善,看到有人争吵就去劝解,看见发生灾难就去相救,看见那些贫穷老弱无依靠者要去救济,道路难行或者遇见趟水过河的病人要去帮助或者修桥补路。三国时,刘备曾对他的儿子说过:“千万不要以行善的事太小而不去做,也千万不要以作恶的事太小而去做。”
文章转载自中央纪委监察部
分享按钮>>【何氏传承】广西玉林市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乡约亭《乡约十条》释义
>>【施氏网新闻】合肥市撮镇施氏修谱中收集第二次修谱手记一本供大家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