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揭秘】明成祖时期的方孝儒族裔由方氏改何姓的说法系子虚乌有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3月15日 宁海新闻网
【真相揭秘】明成祖时期的方孝儒族裔由方氏改何姓的说法系子虚乌有
中华何氏网综合宁海新闻网 大佳何镇北临东海港湾,南接天台盖苍(茶山),有山有水,风景怡人。历史时期,这块土地上也曾走出过不少的名人贤士。其中,最出名的是600多年前,被标记为“读书种子”的方孝孺。 明成祖朱棣下令诛方孝孺十族,因此方氏十族以内的亲属或姻亲大多被牵连。大佳何镇大佳何村的何氏一族恰在其中。原来方孝孺的嫡姐嫁给大佳何村何清远为妻。因此,何氏一族也遭牵连,被迫流放戍边。几十年的流放生涯后,何氏一族返回故里,依然固守着家族的韧性和为人称道的家风家训。正如《何氏宗谱》所载:“余族起自青州唐吴越节度使茂公,以讨贼死……历朝名节皆为一时名儒……子孙知作求之,有自惟读惟耕,动循矩获,不坠家声,庶几上之可以遇知于盛时,下之可以成俗于他日,是所望也。”几百年过去了,何氏子孙依然传承着家族勤劳、务实、自强不息的家风。
追溯何氏祖先
大佳何何氏祖先最早确切的记载,在《何氏宗谱》中也有所提及。据《何氏宗谱》旧序载:“余族起自青州唐吴越节度使茂公,以讨贼死,节荫子司理公增,聚族于越。增之孙十一公梨祥,官于吴,寄籍吴门,复族于苏。以避宋末之乱,由苏归越,隐迹海滨以待天下之清,故卜住缑城里,亦越五世矣。”由此可知,大佳何何氏一族祖先追溯到唐吴越节度使青州人何茂。何茂在讨伐逆贼的过程中不幸身亡,家人得到朝廷封赏。他的儿子何增在越聚居,等到何氏孙辈十一公梨祥,何氏一族在苏“复兴”,因宋末之乱又从苏回到越,隐迹在海滨之地,等待时机。何光普来宁海隐居时,何氏一族已经历五代人的历史了。
何氏一族与大佳何
据《何氏宗谱》记载,最早迁入宁海的何氏始祖是光普公(何光普)。关于始迁祖的记载,《何氏宗谱》中这样写道:“光普公,字晦齐,籍苏州,少有经济,精天文地理之学。宋开庆时沃州何正巳任长兴令。慕公才,辟为幕。溯世系同出唐节度使孔昭之公之后,向传由会稽迁吴门。两人复讲宗谊,谊甚笃,公叹曰:宋祚兴替,其在此改元乎……密语夜半,遂决计皆隐。公携其妻范氏,子怀李、怀祖抵杭过越,入沃土。从游不羁,历天台至宁海,访信国公之后,旋登盖苍。喜其一带逆水西流,当孕育豪杰。况山可樵,水可渔……遂卜宅于大虹山之下,而世居焉。”可知,光普公幼时聪颖,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南宋开庆年间(1259年左右),长兴令何正巳看中他的才华,辟为幕僚。后追本溯源,乃同为唐节度使何茂公的后人,祖上同属从会稽迁吴。两人又讲宗族之情,感情甚笃。后来宋亡元兴,朝代更替。一天,两人秘密谈论了半夜,决计辞官隐居。光普公带着他的妻子范氏和儿子何怀礼、何怀祖历杭州,经过越州,各处游览胜地。经天台到宁海,在茶山上远远眺望,觉察到此地是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在宁海大虹山下居住,世代繁衍。
而之后何氏一族在大佳何的活动轨迹逐渐明朗。由《何氏宗谱》载可知:“何光普于南宋淳佑年间,由苏归越……卜之缑城里大虹山之下而世居。据传再由大虹山迁后洋山脚再迁坝头而发展。至清末再有其他姓氏陆续迁来,渐成今天的规模。” 至于村名的由来,目前存在两种说法。据大佳何《何氏宗谱》载:“五世祖清远公娶方孝孺嫡姐,故改名为大姐何。因方氏被灭族,为了避祸,改名为大(jia)何;另一种说法,是始迁祖光普公有二子,分户另住各匾祠堂,长曰:大,次曰:大同。因大佳何是长房居住地,所以称为大何。”
方孝孺案流放戍边
因方孝孺一案,大佳何何氏一族遭到流放戍边。戍边时具体遭遇没有一一记载下来,但何氏一族流放时的相关遭遇在《清远公边戍手记》中有大致记载。《清远公边戍手记》载:“余辈初戍兴州前屯卫,戒令甚严,所戍子弟不许与戍所婚娶。越明年秋,有人首于朝谓黄齐练诸臣,虽系夷族,其亲支子弟上有混入戚属编戍者,因命朝臣赴兴州,挨名查得齐泰有子六人,现在后屯。考搜甚严,遭刑而毙者无数。复将我辈调戍三万卫,卒于路者甚多。五年春,又有告者仍令朝臣与本位指挥查核如前,毙者又不一而足。复调甘肃,冒风霜历险阻苦颠连,未有若此之甚者也……岁乙巳(1425年)新君践祚,即行宥罪敕令还家。虽田庐更易为人侵夺,而有司之慰存甚周,得守先墓,皇恩浩荡也。特记此以示后人。” 清远公戍边伊始,在兴州前屯卫。一同戍边的子弟不得在卫所内婚配,后来因为黄齐练诸臣案子牵连其中,戍边的子弟死伤无数。后来又调往三万卫戍边,苟全留得性命。后来又从兴州到达甘肃,冒风霜历艰辛。最后在新君登基大赦天下时,得以返乡。
仁宗特赦归故里
公元1424年8月,明成祖朱棣薨,明仁宗(朱高炽)继位。仁宗继位之初,对前朝的冤案进行平反,其中就包括了方孝孺案。《明史·方孝孺传》:“仁宗皇帝即位,吩咐礼部。建文朝众臣,遭处决示众,其家属籍没于官府为奴婢的,要全部宽宥为民,发还他们田地。他们家族女系的亲属,流放戍边的,只留一人于戍守之处,其余释放还乡。”这在何清远的《边戍守记》中也有相关记载。《清远公边戍手记》记载:“岁乙巳(1425年)新君践祚,即行宥罪敕令还家。虽田庐更易为人侵夺,而有司之慰存甚周,得守先墓,皇恩浩荡也,特记此以示后人。”
在明仁宗皇帝(朱高炽)在位时期,方孝孺案初次平反,被流放戍边的何氏五世祖清远公(何清远)终于得以昭雪返回家中。但是这次平反,内容还是有所保留:戍边子弟中需有一人留在戍边之处继续戍守(目前,记者未在大佳何《何氏宗谱》中找到其对留守戍边人员的相关记载)。而方孝孺案的最终解决,一直拖到了明万历皇帝时期。据《明史》相关记载,“明万历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在位的万历十三年(1585)三月,朝廷下令释放因方孝孺获罪而被贬谪戍边的后裔。据统计,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广东等地,共计一千三百多人获得释放。”也就是说最终在万历十三年,法律意义上强制戍边的一人才得到了赦免令。此时,因方孝孺案最后流放戍边的人才有了重获返乡的自由。 据现在的大佳何何氏族长介绍得知,祖上清远公回到家乡后,原先何氏田产已经被周围的几家大姓侵占。最终在州官员的调解下,他们又重新得到了土地。自方孝孺案发,到初次平反,大佳何何氏一族在经历20多年的流放戍边后,很多人回到了故乡,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四村患难情谊深
现在每年农历9月24日,大佳何镇都会举行一个盛大的庙会。大佳何、后洋、马家、毛洋四个村的村民聚在一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佳何镇四个村子举办这样的庙会是有历史渊源的,因在明朝,大佳何何氏先祖娶方孝孺嫡姐为妻,而在方孝孺被灭十族之时,太婆何方氏也被牵连进来。为了救护太婆,大佳何何氏与后洋潘氏、马家马氏、毛洋刘氏四村四姓村民一起合力向州官隐瞒了太婆为方孝孺亲姐的事实,因此何氏得以保全。为感谢三村的情谊,四村同聚马家灵康庙每年举办庙会进行祈福庆祝,并由四村轮流承办,渐渐的这个风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这项民俗活动历经几百年之后,在新时期有了新的节日内涵。如今它已经成为四村展示乡村文化的一种载体。舞龙、腰鼓、舞蹈等传统节目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庙会,不仅仅表达了对先辈的缅怀之情,也传达了对后辈们的祝福。新时代成长的年轻人也能感受这些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鲜活的民俗文化。
勤业务实何家人
民国时期,有屡遭挫败却始终不放弃人生追求的何大舆。他在民国时期大佳何何氏一族中也是颇有名气的人物。据《何氏宗谱》记载,何大舆,字广乘。幼敏捷,天资聪颖。因为家里不富裕,年少时学做石匠。几年后决定改业经商。筹备资金,准备在本地广建工厂,恰恰办厂的经费被海匪洗劫一空。于是,他又一个人去南京闯荡。经旧识介绍到警官学校当司书。不到一年,因为不适应官场又返回了宁波。但是他还是想着经商,接着经营南货水作等业。抗日战争时期,南京、上海等地相继沦陷。国民党当局考虑到宁波为物资出入要口,运输频繁,为谋有利于抗战大业,开办了两家公司。一个名为宁慈馀奉镇航运公司,凡有机器之船舶,不论大小归辖之。另一个是驳船公司,凡五县之帆船,不论大小归辖之。两公司的经理都是何大舆。何大舆运筹帷幄,调度有方,深为各方所赞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视家谱如生命的何宏茂。据说,早先大佳何村宗祠坐落于大佳何村西角。原规模恢宏,计大殿五间、戏台一座,后庭五间二弄,厢房四间。只可惜于1963年农历六月初三夜里九时发生火灾。在楼梯烧着的情况下,何宏茂冒着生命危险冲入火海,将珍藏于宗祠内的大佳何《何氏宗谱》抢出,从楼窗前檐跳下并保存。在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宗谱多次遭到威胁,险些被搜查的人拿去烧掉,幸赖何宏茂千方百计保全了《何氏宗谱》。对于大佳何何氏一族宗族文化的顺利传承,他确实功不可没。 现在的大佳何村,何氏一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有知名的文人雅士,有勤劳致富的企业人,有技艺娴熟的手工艺者,有中老年俱乐部的民间艺人,也有走出家乡的科研人员。何氏后人头脑灵活,眼光独到,敢于创新,又勤劳务实。在祖辈家风家训的熏陶之下,何氏一族继续脚踏实地,在自己的社会角色中发光发热,并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何家人。(见习记者颜燕燕通讯员王晓娜)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凌氏网新闻】中华凌氏宗亲联谊会成立大会邀请函
>>【何氏网新闻】肇庆市何氏宗亲总会举行肇庆何氏首届妇女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