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值得一个作家潜心10年写作的山西两渡何氏家族

    中华何氏网 2016年3月30日 山西新闻网


值得一个作家潜心10年写作的山西两渡何氏家族

时任两渡村村委会主任、两渡何氏第十八世何文苑大力支持


中华何氏网综合山西新闻网讯 他所购与何家有关的书籍逾千册,并孜孜不倦地阅读、疏理、研究,如今已见硕果,除已出版的《何澄》等外,他还将有《何澄诗文存稿》《西南联大何泽庆》《民国两渡何家》《何泽慧影记》《何泽涌传》等图书付梓或完成

〖核心提示〗

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的我省著名作家苏华先生的新著《清代两渡何家——一个文化世族的递进史》,刚刚面世,即引起省内外读者的广泛关注。10年前,苏华先生从其擅长的文学评论突然转型,潜心于山西文化世族灵石两渡何家的研究与写作,成绩斐然。从乾隆至光绪朝,这个蜚声海内外的家族一共出了15个进士、9位翰林。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又出了山西第一个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科学的何澄;慈禧太后的女史、最终培养出“中央研究院”首批院士、世界级非汉语语言学大师李方桂的何兆英;山西第一个留学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哲学)学位的何怡贞;山西第一位学部委员(1980年后称院士)、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破做出卓越贡献的何泽慧;山西第一位主编全国医学和药学统编教材《组织学和胚胎学》的何泽涌;精通八国外语、中共北平地下党情报网主要创建人、中共中央和苏共中央公开论战的著名“九评”俄文最后审稿人何长谦;精通14国外语、孙中山先生的保健护士何芬。苏华说:“我要研究和洞察的是,从科考举士到废除科考的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在中国近代史上两次翻天覆地的大变局中,一代又一代何家人是如何华丽转型的。”

偶然走进何家

20年前,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租借山西省军区第一招待所的一栋两层小楼办公。时任《中国方域》杂志主编的苏华先生,与住在这个大院宿舍的山医大二院何为群大夫相识。何为群是山西省军区原司令员王扶之的女婿。一天上午,两人在大门口相遇,何为群问他有事没有,“没有的话到我家看几件东西?”就是这一看,看出了苏华走进何家的心芽。所看第一件东西是梁启超在1916年夏季,将新出版的《国民浅训》一书寄赠何为群爷爷何澄时所附的一通书札。当时苏华并不知道梁启超的这本“现代国民必备之常识”的小册子为何物,只是知道了梁启超与何澄有革命的关系。接着又看何澄子女将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私家名园网师园捐赠给国家的证书,将何澄旧藏1374件文物悉数捐赠给苏州博物馆、72方珍贵遗藏印章印材捐献给南京博物院的清单。苏华回忆,当时看完后不是惊讶于这是个文化世家,而是奇怪这家人是怎么从山西走出去的?更想不透的是,何澄怎么那么有钱,又买文物又买园子?!

2004年,山西著名出版人张继红想要出版一套“人说山西”文化旅游系列丛书,找到著名评论家阎晶明和苏华担任主编和执行主编。苏华在审阅唐晋所著《红门巨宅王家大院》时,突然想起该在附录的“名人纪事”中加上从灵石走出去的何澄!于是他把前几年在《大公报》《文汇报》所刊发的《何澄与网师园》等3篇小文补了进去。因是图文书,苏华从何为群处拿来他爷爷奶奶的照片及一大本印章图册准备选择数方配文。张继红看到后,一下子有了灵感:“做完‘人说山西’,我想再出一套‘山西文化世家书系’。”苏华说,好。那就先写何家。半年之后,此事得到时任两渡村村委会主任、两渡何氏第十八世何文苑的大力支持。从2005年4月起,在何为群的引领下,苏华“走进”何家。

2005年至2009年,他十余次到上海、苏州、南京、沈阳、北京、保定,与何澄子女、孙辈深谈。收获最大的是:在何泽瑛处,翻拍了近百封幸存下来的老家信,其父何澄诗作手稿五六十首,未刊行的《舟中随笔》七八篇,以及与友人往来的书札百余通;在何怡贞和何长孝处,获得了老照片各百余幅;在北京中关村著名的“特楼”——14号楼钱三强和何泽慧的家里,听到了让他一直铭记在心的一席话。何泽慧说:“我留学德国是山西省政府资助的。当时山西有个规定,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不资助,只资助国立大学的3名女生出国留学,所以我很感谢山西。我没有什么可写的,写我父亲我支持,他最爱国;我小弟弟何泽庆比我们都聪明,他读《资本论》后写出的那些经济学文章,我们都看不懂。他生前曾寄给于光远几篇,剩下的遗稿我给了黄祖洽。你也该写写他。”

最后,苏华把写何家的第一个人物锁定在了这个文化世族承前启后的民国“在野要人”何澄身上,与何泽慧跟他的一席谈不无关系。2011年10月,长篇传记《何澄》出版后(与张济合作,2013年又出了增补版),最令苏华后悔的一件事是,何泽慧生前特别想看到她父亲的这本传记,因为他的三易其稿,未能了其心愿。

何家史料的“活档案”

2010年至2015年,苏华先后跑过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杭州、苏州、长春等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有些地方,一年甚至要跑四五趟,为的就是获得更为完善的何家人物系列档案和史料。清华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是其复制资料的经常之地。与此同时,他所购与何家有关联的书籍已达千余册,清代、民国学人的年谱和诗文集,所购最多,即使1902年与何澄同时赴日的吴稚晖煌煌14巨册的《吴稚晖全集》,也全部买下。他依照“传记不如年谱,年谱又不如日记”的搜集顺序,凡有年谱、日记的必买,没有年谱、日记的则买传记。数十年下来,他的日记和年谱收藏已十分可观。如,《竺可桢日记》,叶昌炽的《缘督庐日记》,《钱玄同日记》(手稿本)和杨天石主编的《钱玄同日记》整理本,《蔡元培日记》《翁心存日记》《翁同龢日记》《清季洪洞董氏日记六种》《季羡林日记——留德日记》《颜惠庆日记》。民国时期,两渡何家出了3位有名的收藏家,为此,他还购买了许多价格昂贵的画册和历代书画名家的诗文集、画语录。

《何澄》出版后,早些没有联系上的不少何家后人也与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其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何式之提供给他的何家史料最多,其妥善保存至今、数量惊人的先祖遗存唐至清的书画、碑帖,也一一拷贝分享给他,这是他独有史料的另一大来源。

通过对何家史料十来年的阅读、疏理、比较和研究,他的洞察力和复原历史现场图景的能力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地步。如,18册1000余万字的《竺可桢日记》,除了《竺可桢全集》的编辑,全部读完的恐怕在中国也没有几人,而他则是其中之一。由此,他在何家族群中便有了“最清楚何家人与事”的美名。类似“这事我不知道,你可问问苏华,他最清楚是怎么回事”的笑谈很多。2012年,何氏后人在灵石两渡建造“何泽慧院士纪念馆”,整个文案及“先贤厅”的人物介绍均出自其手;2014年9月,上下两册的《灵石两渡何氏族谱》精印出版,他为“总集成”者,新增的传志、诗文杂志和先前续不上的世表等等,不少出自他的笔下和其所搜集到的史料。刘晓博士的《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孙汉城、刘晓、钱思进编著的《何泽慧传》,其中的何家和苏州王家部分,均经他审改过。

苏华先生还格外重视口述史的利用。近些年,他分别与何泽庆在西南联大的同学,中国氢弹理论设计师、中科院院士黄祖洽,辐射物理、辐射防护及安全学家、中科院院士李德平,何泽庆在长春地质学院所教出来的学生,地球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徐世浙,地球物理学、中科院院士滕吉文进行过访谈,有的甚至是三五次的反复访谈。他认为,真实可信的史料,尤其是独有史料的占有,比文学的个人才干更重要。有了网络查不到和公共图书馆也没有的新史料,还需大量阅读。阅读量如果达不到淹没你成书的100倍,那么,你所写的东西就跟网上已有的历史人物差不多,写也等于没写,无非是署了一个名字而已。

何家系列待出手

从致力于撰写何家系列作品后,苏华先后撰写了长篇人物传记《何泽涌:放大的人生细胞》《把爱留在山西的一代学人何泽涌》;有关何泽慧在“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初始的长篇连载之文《谁说女子不如男》《欢喜高歌,不如奋起抵抗》;撰写何澄夫人王季山及其8位子女和《孙中山先生的保健护士何芬》《古生物地质学家何元良》《介入性超声学一流专家、“栋梁工程”学科带头人何文》的人物传12篇;有澄清史实,讲述“中国的居里夫人何泽慧”与居里一家亦师亦友的文章《从〈居里一家〉想到钱三强》《“居里一家”来到中国》,其中《一本不合格的传记》还被《新华文摘》(2009年第12期)全文转载;还有记述辛亥革命山西两位老人何澄、景耀月的《辛亥共和马前卒,革命军中两晋豪》,以及何澄文物收藏境界的《枯兰复花图:一幅名画传佳话》《叶恭绰的逸民悲情》《不分南北的“正社”》等十多篇民国艺苑之文;另有专谈何家精英文化嬗变的《一门才俊耀乾坤》。这些近10万字的文章,分别刊发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等报刊。

苏华先生从《何澄》开始,就恪守写作五原则:一、尽量使用传主本人的第一手资料,绝不使用转引资料;二、尽量找到传主生前所写诗文及相关报道的原发报刊,绝不使用从网上扒下来的任何章句;三、尽量做到对传主的历史复原的真实可信,绝不凭片言只语,就对传主的某个历史片段妄下结论;四、尽量客观叙事,避免出现“我”“笔者”等字眼;五、尽量使用传主本人旧藏或其子女、亲属提供的信札、历史照片等文献,绝不使用未经授权或来路不明的任何信札、照片。由于坚持了自己划定的“红线”,也由于所写句句有来历、事事有史料根据,其作品便成了“真雅信”的代名词。

行万里路,访当事人,读万卷书,写有价值的书,在苏华身上得到真切的体现。今年至2018年,苏华将有《何澄诗文存稿》《西南联大何泽庆》《民国两渡何家》《何泽慧影记》《何泽涌传》《何澄文人圈的收藏境界》付梓或完成。其中计划写30万字的《民国两渡何家》,截至3月25日,已完成20余万字。灵石两渡文化世家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他欲以《天才文士何道生》收尾。

深度研究灵石何氏这个文化世族的人物及文化价值,诠释其中的人文底蕴,苏华经过10年的青灯黄卷、焚膏继晷,终于到了喜结硕果的丰收季节。其孜孜挖掘山西优秀文化资源的行动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的广泛关注。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赵氏网新闻】《关于对宋魏王陵进行保护和修缮的协议书》
>>【何氏网新闻】安徽合肥市庐江何氏爱梅堂请谱仪式将于2016年4月3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