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石门何儒家的“出彩人生”

    中华何氏网 2016年4月1日 湖南日报


石门何儒家的“出彩人生”

他因病致残,双腿从此不能站立


中华何氏网综合湖南日报讯 因病致残,双腿从此不能站立,没上过学不识字的他,巧于创业,修钟表、电视机,打三棒鼓,拉二胡,唱土地戏,帮助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出资17万元建起一幢两层新楼房,为一对侄女出钱读书至大学,他就是我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翁——何儒家。

“佩服他!”十里八乡熟悉他的人,都是众口一词。1966年9月,何儒家出生在石门县所街乡麻纳峪村,在三男二女的兄弟姊妹中,他排老四。6岁那年,厄运降临到这个家庭,小儒家得了一种怪病,双腿膝盖钻心般地疼痛,尽管父母背着他找遍了医生,但他从此再也不能行走。

上不了学,但何儒家勤快能干好钻研。8岁那年,他缠着师傅覃道护,学着修理起当时十分需要且珍贵的钟表,边拆边记,边记边试,何儒家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很快就出师了,自己开了一个修表坊,修表的价钱从最初的几分钱到随后的几十元。聊起他的修表技术,何儒家很是自信:“有人请,有人给工钱。”修表让他找到了乐趣和存在的价值,直到前些年的手机普及让钟表“退隐”,他才歇业。后来,他连修电视机也能接单了。

何儒家虽不能走路,但一直艰辛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心中树立着自己的“钱途”。在1979年的春节,看到走村串户地打三棒鼓的农村艺人生活得丰富多彩,12岁的他邀上小伙伴唐汇义就上路了,残疾的身子、有板有眼的唱腔让乡亲们对其刮目相看,大家从几角钱到几十元地帮衬着他,一唱就是30多年,最多时一天要上场唱30多次。为方便外出和承接业务,他用木头制作了一副“木脚”,双手撑着它们“走路”,晃荡着佝偻着的身子,翻山越岭,“走”遍了邻近乡镇的村落,上百公里远的慈利县和邻省湖北五峰县,打三棒鼓、唱土地戏、拉二胡,为乡亲们送上他的幽默唱词、精湛才艺。

眼看着日子越过越好,但一场事故,又让何儒家遭遇了人生的另一场波折,从此负担起照顾一大家的责任。大哥何儒星在烧制木炭时,中毒倒在了炭窑中,苏醒后,大哥已经神智受损,生活不能自理。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侄女,嫂子杨秋春一下子感觉天都快要塌了。何儒家拍着胸坚定地对嫂子说:“有我在,一切都会好起来!”

为让两个侄女上好学、少受委屈,何儒家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县里乡里大力发展柑橘产业,制作市场需求巨大的橘筐成了他的主业。一天傍晚,他硬着头皮接下了“早上来拉100只橘筐”的订单,而手中存货全无,一整晚,全家人挑灯夜战,终于满足了客户的要求,创下了一晚收入450元的“神话”。

两个侄女成家立业之后,何儒家和嫂子商量,将危旧的土坯房翻新为楼房。2013年底,何儒家与哥哥家两户一起,获得改造危房的5万元补助,随后,他陆陆续续凑齐15万多元,并借来2万元,加上侄女、嫂子的钱,如今,一幢耗资22万多元的崭新楼房已经拔地而起了。

如今生活条件改善的何儒家,从心底里感谢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他动情地说:“这两年多来,王书记不知到我家来了多少回。每次来,都问寒问暖,让我看到了希望。党和政府不仅给了这个特殊家庭温暖,更给了我向往美好生活的动力。”

编者点评:读了何儒家的故事,自然就联想到了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精神,她的故事给众多奋进的人以无尽的力量。然而,在脱贫扶贫攻坚中,何儒家的精神同样激励着贫困山区群众靠自强不息的意志来摆脱贫困。尤其是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何儒家不等、不靠、不要,而是乐观地笑对磨难,笑对人生,用勤劳的双手拔掉穷根。他那行走的“木脚”,撑起的不仅是家,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形容何儒家,一点都不为过。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广东何氏水产有限公司荣获佛山市农业产业商会2015年度“农峰榜”产业创新企业称号
>>【苏氏家谱源流】苏缄公后裔繁衍及首批入迁浙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