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网新闻】固原市原州区何沟村何氏宗亲种下“红果果”生活“红火火”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4月4日 中国林业新闻网
何氏宗亲种下“红果果”生活“红火火”
“宁夏枸杞甲天下”
村民无奈望“果”兴叹
宁夏西临贺兰山,长期的山洪冲击将茂密森林里的腐叶带到这里,与腾格里沙漠沙尘质混合后,形成了适合枸杞生长的土壤。加上此段清澈优良的黄河水和早晚凉快、中午暴热的“日光浴”,宁夏从历史上便成为“枸杞宜居”地区。宁夏枸杞肉厚甘甜,有“天下枸杞之最”的美誉。
“从2014年统计数据来看,我们村人均年收入在4200元左右,其中,30%靠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30%靠畜牧养殖,40%则靠青壮年外出打工。”固原市原州区何沟村村支部书记何通说。守着“甲天下”的“枸杞宝地”,望着一家团圆生活的梦想,却因为没有灌溉水源和出不起买枸杞树苗的钱,425户村民只能困在自己的家园上祈祷幸福。
宁夏林业厅造林处处长徐忠说,2014年,当地林业部门协调相关资源在何沟村修建了灌溉蓄水池,并在蓄水池周边配备了滴灌设备。灌溉的困难解决了,只要种下枸杞树,便能收获满满的希望。
今年春天,“幸福”来敲门。宁夏项目第一年造林工作启动后,何家沟村的229户贫困家庭种下了近千亩枸杞树。
“枸杞长得快,现在已经挂果了。”何家沟村村民何文禄对《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说。而随着第一批“红果果”挂上枝头,何文禄也多了一个头衔——何家沟枸杞产销协会会长。
中国绿化基金会对外联络处副处长、项目执行主任周伯洁告诉记者,宁夏项目计划于2015年-2017年,援助固原地区600户荒漠化村庄的贫困农户,至少种下45万株抗旱耐寒的枸杞树,造林1800亩。据估算,4年后,每个家庭可通过出售枸杞果以及林下养殖,获得年2万元-3万元的持续稳定增收。
种下枸杞树——
富了他们脚下土
蓝了你的头上天
入冬以来,北京等多地区迎来连续不散的雾霾,让人们苦不堪言。事实上,种在宁夏的枸杞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雾霾和沙尘,在给贫困户增加收入的同时,可以使我们头顶上的天空蓝一点、再蓝一点。
76岁的何文云祖祖辈辈生活在何沟村。他目睹了荒漠慢慢侵袭村庄的全过程。恶劣环境使得固原年轻人放弃贫瘠土地,外出打工,荒漠村庄只剩下留守儿童和老人,在漫天黄沙中度过。
“有树,人就能活好。树没了,人活着也好不了。”何氏夫妇开始在荒漠上种植枸杞树。
“我们这些人不怕吃苦,种上树,那是给子孙后代积了百年的德。”86岁的李成华也是风沙前线的种树人。
枸杞树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生根发芽,有效防风抑沙,净化空气。在西部荒漠种下枸杞树,将从气候灾害的源头开始,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
当然,枸杞树最直接的承载,还是当地村民对生活“红火火”的渴盼。
何万红是何沟村难得一见的重视教育的母亲。她很舍得“投资”,每年花在两儿两女身上的教育基金接近两万元。这对一个靠几亩薄地维持生计的家庭而言,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今年,何万红在中国绿化基金会的帮助下,种了4亩枸杞树。她对待这些树格外上心,起早摸黑地照料着,因为这些树上,“拴”着她大女儿的大学学费。
何万红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树好好长、孩子们好好学,将来用卖枸杞的钱,供4个孩子都读大学。
何生林一家10口人,是“教师世家”。今年受助种上3.7亩枸杞树后,在外当长途货车司机的小儿子夫妇可以回家靠养护枸杞树赚钱了。
有了小儿子打理繁重的农活,何生林终于可以享清福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们来说,爸爸妈妈终于回家了……
何为“幸福家园”?通过自身劳动,逐步脱离贫困,一家老小和和美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些要素缺一不可。(节选自:中国林业新闻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甘氏网新闻】2016清明
>>【何氏网新闻】《何钧佑锡伯族长篇故事》获民间文艺文学作品奖山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