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太极祠何氏地方志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4月14日 搜狐网
重庆市璧山区三合镇太极祠何氏地方志
何氏续修谱序
莽莽大地,万国林立,论全球人种,则有黄白黑红棕五种,论中华民族,则有汉藏满蒙回等五十六族。人类已进入21世纪,中国正变为世界有影响的大国,强国,然这不能一蹴而就,当此时代,必先团结各族。团结各族,必先团结家族。谱牒者,团结家族之要素也,没有谱牒,家族必涣散,而无秩序,不能团结。这是修谱续谱的目的之一。修谱续谱之另一目的是防数年后,数十年后,数百年后,视骨肉为外人,远近亲疏长幼尊卑之不知也。修谱续谱还有一目的,就是上以承先,下以启后,使世世代代的子孙知道我族之脉传。
我何族之谱,在先祖入川后,由于战火失传。在清朝咸丰己未(1859年)秋,先祖朝觐公【字光国,试名超然,号卓亭,生嘉庆己未(1799年)8月12寅时,同治2年(1863年)64岁时详报上宪恩赐寿耆八品顶带。润公之孙。】开始重新创修,于同治七年戊辰(1868年)完成。为了那次创修,1866年曾派人往遵义清谱,访当地族人,同年6月初6,又派人到遵义探望祖墓,路过重庆巴县龙洞漕(现在的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镇附近)时,顺访了登魁,登榜公子孙处,遇居住于此的应鳌子登第公之后裔,关于先祖的情况,他们的说法与在遵义所了解的完全相同。在从遵义回来时,途经贵州仁怀分县温水何家洞时,拜谒族人并抄回谱序。那次创修集堂公被尊为一世祖。民国二十八年己卯春(1939年),族人又推举璧山县马坊大田坝河嘴屋基(马坊石岭岗)之前辈树赋(世臣公之孙,廷义公之第十二世孙)负责组织续谱。树赋,字翰皋,仁孝人也,对于续修之事,异常热心,开会数次,终在1946年秋,准备完善并于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丁亥年)由重庆世界日报社代印。朝觐公修谱时,曾几次派人往巴县访登魁,登榜二公后裔,未得结果。1931-1932年间,树基【其祖父与世臣公为亲堂兄弟。字熙平,号文彬,生光绪己丑(1889年)10月初7午时于三合大佛寺大石坝屋基,曾任模范师秘书军法等职】前辈随军住扎龙洞漕附近冷水场(现属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镇)时也数次往邀当地何姓,但他们均不能言二公之轶事,由此可知前次修谱未详载二公之后裔,他们或许已远走他乡,或许久了忘了,因此1947谱也未对登魁,登榜二公之后裔作记载。公元1973/1974年树赋前辈又续写了廷义公第十世孙世臣公后代之谱牒(此谱牒从一世祖廷义公开始写起,世臣公前略写,世臣公后详载)。树性公(世臣公之孙,住正兴木架五块碑)也续写过世臣公后代之谱牒。树赋,树性二公续写之谱牒均为毛笔手书。公元2005年3月27日在世臣公后代在二郎岗街上(解放前叫清平乡/场)办清明时(此时世臣公之孙辈都已作古),在廷义公之十四世孙开云(荣)(世臣公之玄孙,端芳公之曾孙)的提议下,大家一致赞同在树赋公谱牒的基础上续修世臣公后代之谱牒,以完成先辈们续修谱时给后生所寄予的希望(他们希望后世子孙30年续修一次)。此次修印由开云编写,打印,出资,开铭(世臣公之玄孙,莲芳公之曾孙)及各房后人在资料的收集上也出了大力。此次续修之谱牒共印50本,分布族中,望族人珍惜,且时常检阅并妥善保存。此谱牒可上以承先,下以启后,后之有志重修者,如以我之经营并能发扬光大,那将是我之幸也,我等前人也就将含笑九泉。
勿忘根本,勿忘祖先,勿忘忠孝,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爱晚辈,兄弟姊妹妯娌和睦相处是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何氏家族的优秀传统。只有发扬优秀传统并能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方能永保我何氏家族代代相传,辈辈幸福,永远屹立于中华民族之林,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何氏原祖籍序
粤稽我何氏,系出夏禹王,本来姓姬,后改姓姒(音四),乃轩辕少昊之后,颛顼(上古帝王)帝喾之孙,鲧(夏禹的父亲)之子也,受舜禅而为太子。相传十七王,至帝履癸桀王而终,履癸之孙,姒何杞,其后子孙以何杞之名为姓,于是姓何,不再姓姒也。自殷周秦汉而下。先祖祖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现吉安市泰和县)六十四都。
汉朝何武,为扬州刺史。何敞为汝阳太守。住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第十都,经历晋唐宋元之公卿显官。到明朝景泰三年(1452年),何潜点辛未科状元及第,官至刑部左侍郎,潜公娶吴氏,迁河南开封何杞县,又迁居新衙县,有两子,长子安邦(举人),次子安国。后迁转何杞县故里。安邦公娶吴氏,生五子,仁,义,礼,智,信。仁公(举人)娶赵氏,出任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知县,卸任后,落业莆田。义公【拔贡(科举制度中由地方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朝制度,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为十二年一次((即逢酉岁),每府学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娶任氏,出任湖南宝庆府邵阳县知县,卸任后,落业邵阳。礼公(拔贡)娶金氏,出任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知县,卸任后,转新卫县。智公(进士)娶周氏,出任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知县,卸任后,落业泰和县何家村,智公生子,春山(举人)娶李氏,生子戢为吏部尚书。信公(乡进士)娶刘氏,出任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卸任后,落业该县第十都,后移回敞公之业。信公生二子,长子理国,次子理朝。由此观之,如我何氏,瓜瓞(小瓜)绵延,螽斯(一种虫)衍庆,无非由禹王之根深叶茂,何祀之源远流长乎,夫江河万派,终归于海,树发千条,不易其根。状元潜公,一传安邦,安国公;安邦公再传仁公兄弟五人,智公(五兄弟中老四)登进士,宦游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后落业在此,而我祖籍之所得考据者,以为吾族之脉派也。
先祖八房人,由江西迁入贵州遵义县永安里三甲金龙山下,居住了数十世。
廷义公(一世祖考),字集堂,家世贵州遵义府遵义县,永安里三甲,金龙山布政坝何家湾(即今天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永安场复兴村)。集堂公传邦銮公(字鸣盛),再传应法公(字维经),次,应学公(字明伦,号纯修)。维经公传登甲公,纯修公传登魁公,登榜公。兄弟五人。当是时桑梓里居祖若宗已数世乐土于黔(贵州)。四川在张献忠的杀戮后,纯修公等听说四川省土广人稀,家业易就,于是在康熙年间(大约在1670年前后),纯修公就携胞侄登甲(字开第,应发公之子),由黔之遵义到蜀之川东(现属重庆)。登甲公落业于重庆江津九都四甲黄金湾(属现在的现龙场)。应学公率五子(即登魁,登榜,登禄,登明,登仙)由黔入川居巴县龙洞漕,后登魁公和登榜公留居龙洞漕。不久,纯修公又带领少子三房(登禄,登明,登仙),由巴县入璧山南部登里二甲清正碑(现璧山区三合镇高山村),距江津之黄金湾近,距巴南之龙洞漕远。先辈们早作夜谋,建置家业,备尝辛苦。子孙之得以服先畴食旧德者,祖先之泽也。
从廷义公至今已有400年左右,子孙已到第十六代,人数数十万,遍及海内外,有高官,有百姓。不管他们是什么,他们都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不管他们在哪儿,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他们的心中都装着祖先,亲人和故土。
伟哉,我何氏祖先!荣哉,我何氏子孙!
太极祠源流
(在现在的高山村)
太极祠者,我何氏合族之总祠者。初应学公率子侄由黔入川(现重庆),居江津璧山两地,历数世无蒸尝,至七世祖其诚(登禄公系),其富,其绅(登仙公系),其恕(登明公系)四公,召集族人议兴清明会,各出基金5200文。
缴纳者有:湘公,其珍,其福,其贤,其兴,其德,其善,其惠,其元,其贵,其辉,其清,朝魁,朝秀等共26人。于是买陶姓田业一契,作清明会基础,各大房轮流经营,均竭力经营,后来朝堂公等续将陶姓田业全买(即瓦厂田土房屋),正桂,正邦二公买老鹰石山地,作合族墓地,又买金竹林石坝田业二契,又买现龙场油房一契(此地因得不偿失,后变卖),正荣,世铨二公买石墙院李凤奎田业二契。觉得祠宇未建,又以石坝屋基补掉骑龙穴屋基,作建祠基址。备材料聚集工匠,丹楹刻桷,经数年心计完成,取名“太极”。建太极祠共用铜钱约900钏。自嘉庆己未(1799年)创兴清明会,至光绪壬寅(1902年),祠宇建后,历任经营诸公广置祭田,经建祠宇,可谓善继善述。孝思不匮也,即丰碑垂后,以纪其事。后基父永芳同世铨公经营12年,也买湾丘田业一契,又李子湾田业半契。起初祠宇正厅低下狭小,后高大之,并改修神龛(供奉佛像,神位之小阁子),两年竣工。值琼芳公(登禄公系,四川军医学校毕业,曾任四川军医院长,崇宁县县长兼四川保安军分司令等职)归休,同大德接管,又买祠侧,歧州田业一契并对祠宇粉饰。癸酉(1933年)祀祖,柬邀远近亲疏各房来观祀典,冠盖盈庭,屏联累累,琼芳之力也。大德去世后,又推举树赋与琼芳同管,直至解放(1949年)。
两仪祠源流
两仪祠之兴,权兴于朝魁公遗产。朝魁公(一世祖廷义公之八世孙,四世祖登仙公之五世孙,沛公之孙,其宽公之子),娶刘孺人无后,所立嗣子又归宗。没后,遗产无人继承。其裕,其清两房,完全将分管沙土湾新买砖房全产作为蒸尝,但屋宇均极为简陋狭小,从光绪戊戌(1898年),世绳,世淮二公改筑,高其干闳,厚其垣墙。癸卯(1903年)炖芳,喜芳二公又用红漆漆之,祠之形式乃成。民国30年(1941年),祠产已变卖大半,不过提留祠之中堂及左边横房,砖房田土,保存祀典而已。
四美祠源流
四美祠者,祀我八世祖朝选公(与两仪祠朝魁公同是天祚公之曾孙)之专祠也。公有四子:正拔,正桂,正福,正禄,故称四美,创于公生时。与四子分割遗产后,以已膳银余款,并令四子逗款,买芦藁林屋基田业,为祠之基础,时咸丰丁已(1857年)也。公去世后各房轮流管理,竭力经营,陆续增买花坟堡大田一契,大火堰田土二段(土一段后变卖),豌豆堡田业一契,大堡土一段。田业虽广,祠宇未建,光绪初(1880年左右),正桂公提议建祠,因祠款由于上年买田业支去,存余无几,乃邀请会银200两,准备材料,召集工匠,数年告成。光绪丁亥(1887年),世锟公接管。次年戊子(1888年),竖碑纪其事。后来到丁酉(1897年),祠堂之涂漆脱落,乙已(1905年)大风,祠之回厅被风吹倒。世镕公经手重建。后因祠宇过久,风雨侵蚀,正厅倾斜,又进行了修整。
四美祠的历史比太极祠的历史久,太极祠建成前,合族之清明会通常借四美祠会饮。
两贤祠源流
祠以贤名,贤冠以两。我祖由巴县入璧山时,无祠宇,无祭田。三传分房,长房天祥公,二房天佑公,三房天华公(三人均是登禄公之子,与天祚公同为应学公之孙,)。
弟兄分割祖业后各居,天佑公娶肖氏无后代,也未立嗣,到夫妇去世后,遗产小湾牛栏坵田业两处,天华,天祥二公不忍分割,本立祠意,作为共有祭田,上降孝享,中示友恭,下垂子孙。自此两房后裔轮流经营。民国11年(1922年),琼芳(字延龄)从崇宁归来,次年被推举为蒸尝执事,把寻找祠基,建祠宇作为己任,竭力经营,多方整顿,约积银数百两,但买业立祠不够也。后来树泽(字克修,清末武生,从戎数十年,官止旅长。登禄公后裔。)大量捐助白银2000两,该年5月,便买田20石,奠定祠基,8月动工,庚辰(1940年)落成,辛已(1941年)开祭,从此祠款周转稍易。在修祠时的数年间,为把钱用好,延龄无不亲自督工,稍不暇,就叫海泉督理,结果建祠仅用银2300余两,祠之建成是延龄,克修之大功也。
我何氏字派列下:
邦应登天水 其朝正世芳
树德开元茂 居仁大泽长
祖宗思绍述 子嗣育贤良
廷义公的子孙现在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璧山区的三合,广普,广兴,马坊;巴县【巴南区(即登魁,登榜二公之后代,但现在他们的去处及情况已不清楚】;永川的来苏,陈食,大安,太平,普兴;江津的现龙,吴滩;贵州的遵义,温水。廷义公的子孙在璧山的其它镇乡,重庆主城,重庆的一些区县,四川的一些地方,大陆各地,台湾及海外也有零星分布。在重庆市内的可能大都为廷义公的曾孙登甲,登魁,登榜,登禄,登明,登仙六公之后裔。在贵州遵义,温水也可能不是廷义公的直系子孙,而和我们是同一脉传罢了。
“祖宗十八代”是指家中哪些成员:
它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上序依次为:父,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从小至大: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自己)、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金堂县何中富在成都现代农业创业路上攀登前进感恩社会
>>龙塘何氏“三月三抢花炮”传统民俗文化酝酿“申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