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文化古迹】桐城何氏宰相兄弟的孝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5月8日 何跃峰
桐城何氏宰相兄弟的孝
一门七进士 兄弟同榜中
明末重臣何如宠兄弟俩的孝道
引子:
明少傅中極殿大學士何文端公諱如寵,字康侯。
何如宠(1571—1642),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枞阳镇大青山村),祖籍婺源何田坑。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他与哥哥何如申同榜中进士。如宠博学多才,被选入翰林院,授庶吉士。闻父病,归家探视;父殁,守孝3年。回京后,授编修。母老,告假回家奉养。
他和哥哥何如申约定:兄弟二人不同时外出,如外出必留一人在母亲身旁。
哥哥何如申(1562—1618),字仲嘉,号虚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与弟弟何如宠同举进士,初授户部主事,升处州知府,后以参政分守嘉湖,累迁浙江右布政使。
世人只知大青山脚下何氏有此二人的显赫身世,却鲜有人知晓他们的孝道故事。
何如申从小聪慧,十三岁就已经是桐城县学里的秀才了。继而以高分考取廪生,享受廪膳补贴。不管是大考还是小考,是期中还是期末考,他从来都是第一,偶尔如果排在第二、第三名,就感到非常委曲了,因此人称他是“奇童子”。他二十四岁举孝廉,三十四岁与弟弟何如宠同榜中进士。
何如申年少时家里也穷,他在桐城县学里读书时,母亲按月给其伙食费。有一段时间家里实在拮据困窘了,没办法,他母亲就把自己头上的一只簪子取下来寄去,叫他拿到当铺里去当点钱做伙食费,当时他手捧着这只簪子热泪盈眶,并发下宏愿:“将来我若不发奋读书考取个功名来报答母恩,就枉为人子!”
后来他的父亲何思鳌去山东栖霞县当县令,他以孝廉的身份率妻子儿女去侍奉他的母亲,自己和妻儿三年都没添新衣服,仅为了让母亲的生活过得好一些。他常常说:“我怎么能忘记母亲脱簪给我读书时的难呢?”
何如申在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后,需要廷对,就是到京城去接受皇帝的质询,再过两天就要授官职了,忽闻父亲病了,他等不及放榜,当天就请假回家探望父亲。
他的弟弟何如宠后来这样评价他:“夫以二十年貧儒從父官舍,不爲婦子办一襦,爲母故也;以六年未官之進士,將拜命於旦暮之間而去之,惟恐不速,爲父故也。”
由此可见:何如申对父母的孝道何其深也!
何如申后来当上户部郎、浙江右布政使(从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他的父亲也因他和弟弟何如宠而得以诰赠光禄大夫、柱国少保、户部尚书。他的母亲也得以诰封太安人,累封淑人,终于圆了他的母亲当初为他读书脱簪定要求取功名之宏愿!
可以想见,当这一切来临时,何老太太当年是多么的开心幸福!丈夫当过县长,两个儿子同时考上进士,一个当宰相,一个当省长,老夫妻俩又因此受到当朝皇帝的赠官诰封,对一个女人来说,这是莫大的殊荣!人说门头高三丈,她这是门头高八丈了,这是何等荣耀的事!也不枉她当初脱簪助儿读书的一番苦了!
何如宠自小就有超出常人的聪颖,孝敬父母也是远近闻名。
十二岁就童子试时,当时的郡太守唐守钦看到他的考卷,就感到惊叹,至后来见到他,更感到惊奇,并对他说:“好好学习,将来你定当有穿朝服步入金銮殿的时候。”把他的等级定为“高等”,未到年龄就补入了郡诸生。又过数年,六县生员,如宠第一。辛卯(1591年)乡试,当时的赵太守用帆船送他去考。后来何如宠果然不负众望,考取进士,步入皇宫,当上宰相。
戊戌(1598年)进士廷试,授庶吉士,第三年(1600)听说父亲身体有恙,立即请假回乡,还没归家,半路上就听到父亲的死讯,他没来得及和父亲见上最后一面,没能送父亲最后一程。他伤心至极,回到家后哭得死去活来,几乎殒命。谁劝都不歇,最后还是他的母亲抚背对他说:“你有父亲,就没有母亲了吗?父亲走了,你就不管母亲了?而且你父亲一再叮嘱你,主要就是你身在朝廷还有许多国家大事要做。你怎能这样?”在母亲的再三规劝下,才渐止哭泣,为父亲守孝三年。但在此三年中,也从未见他开怀笑过。直到1603年,三年守孝期满,他才去京城赴旧职。
1607年入翰林院编修,当年六月,以赡养母亲为由请假回家。直到1611年哥哥何如申公事完成归家,如宠才再回京城赴职。这是因为当初父亲去世后,他就与哥哥何如申约好:二人中必须保证有一人时刻待在母亲身边,服侍母亲。直到他们的母亲去世。这样的孝子哪里去找?!
后来他一路官运亨通,从大司成到右侍郎之命;再以左侍郎起,协理詹事府,纂修实录副总裁,进大宗伯,这一切不能说与他的自幼纯孝尊父养母没有一点关系。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何如宠兄弟俩的“崇尚孝道”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本文只择其一二,足可映证出宰相兄弟俩的至真至纯的孝道。
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孝道故事,让“孝文化”基因深深地植入每一个大青山脚下何氏人的心中。(慈旺-何跃峰文)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各地何氏微信群和QQ群宗亲纷纷致悼词祭奠何存兴教授
>>南阳何氏宗亲会何磊秘书长走访唐河源潭进行考察联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