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研究】“何尊”正误

    中华何氏网 2016年5月9日 何伟基


  对于何尊命名的认知,何氏宗亲多以搜索引擎找到的网文为准,很少有人愿意查阅相关的书刊求证这些网文的内容,导致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还认为是专家所云、权威至上。何尊因尊铭记载出资制造者何而命名,过程是怎样的?何确实是姓不是名吗?

  这要从何尊出土说起。

  《文物》1966年第1期第4页《宝鸡市博物馆新征集的饕餮纹铜尊》:“宝鸡市博物馆于1965年9月3日在宝鸡市龙泉巷金台人民公社征集得铜尊一件。这件尊是宝鸡县贾村原公社贾村大队第二小队社员,于1963年在崖上取土时发现的。……根据器物的形制,我们认为这件尊是西周初期的器物。(宝鸡市博物馆王光永)”


  饕餮纹铜尊就是何尊最早的命名。

  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高蒙河著的《考古不是挖宝》在其“有多少发现纯属偶然”一章中记载 :

  “偶然发现之四:何尊上的铭文

  ……    

  在这里还要说说另一个偶然发现——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

  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王冶秋局长聘请青铜器专家、就是后来的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品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一件饕餮纹铜尊。

  马承源过去只听说过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他在故宫武英殿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造型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内容大意为:周成王五年,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成周,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

  就这样,铜尊被定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1980年,国家文物局又请马承源组织筹备‘伟大的中国青铜器’展,以赴美国进行友好交流。马承源提出申请,要把何尊定为参展的主要文物,后得到批准。因为有这样一件青铜重宝参展,这次外展文物的保险费就高达三亿多元。

  何尊是因为马承源偶然发现了它的铭文以后才身价倍增,后来被定级为具有综合价值的‘国宝级’青铜器。专家对它的定级评价是:‘方形圆口,器身铸大扉棱,开铜尊造型的新风格;铭文所记营建成周洛邑之事,可与古籍相参证。’

  专家们一致认为,何尊的史料价值极高:一是证实了周武王灭商后,就产生了在伊洛这个天下中心建立都城、一统天下的战略意图;二是此器作于周成王五年,作为实物证据,为解决周公摄政的七年是否包括周成王在位年数之内的历史课题,提供了直接资料;三是证实了周成王要迁居成周并付诸行动这样一个史料不详的重大事件;四是铭文中‘中’、‘国’两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尽管它与现在的‘中国’一词不是同一个地理概念,但其意义十分重大;同时铭文述及周初重要史事,与成周(洛邑)兴建有关,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与河南地方史、城市建设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以上重要内容,1988年马承源到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时,听讲解员介绍何尊为镇馆之宝时,他当即指出:‘它应是镇国之宝,不仅仅是你们的镇馆之宝。’”【摘自该书第29-31页。】

   因马承源发现铭文而最终定名何尊是明确的,“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摆明就是名何也是明确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第186页“何尊”条:“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铜器。又名<旡可>尊。为周成王五年名何者所作。1965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县。现藏宝鸡市博物馆。”



  《史记·周本纪第四》:“周后稷,名弃。……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周朝王室既然“别姓姬氏”,其宗小子何,有什么可能不是姬何呢?

  [台湾]谢博霖著《西周青铜器铭文人名及断代研究》第84页:“铭文中有‘宗小子’一词,同见于盠驹尊,乃与王同宗之人的谦称。据此,李学勤认为何与周王室属同宗,依其出土的地点宝鸡来看,当属西虢,何可能是服待文、武二王的虢叔之子。”

  希望何氏宗亲在研究何氏文化时不要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根据可靠的史证可以进行合理的有限推定,但千万不要进行无限推理,否则得到的结果往往似是而非,甚至可能令到自己啼笑皆非。




分享按钮>>第四届世界何氏总会何道深总会长致浙江何氏何德宝宗长的公开信
>>【何氏寻亲】祖籍江西宁江府金江县云南镇雄何钦炳寻同支系同字辈何氏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