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山庄儒雅洋村因何氏家族而繁荣扬名

    中华何氏网 2016年5月12日 中国象山港


古驿山庄儒雅洋村因何氏家族而繁荣扬名

何恭房主人何涵最让人称道


中华何氏网节选自中国象山港 十余座清代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地挨在一起,四合院、马头墙,屋连屋、门套门。踏着弹石小道,远离城市的喧嚣,行走在儒雅洋古村落的巷道院子里,会感受到古典意境的美。

儒雅洋村地处西周镇翠竹葱笼之山间小盆地中,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因据交通要道,由千年古驿发展成村,至今尚留有驿站古道及欧阳桥等。相传原名“树下洋”,后雅化为“儒雅洋”,祈愿“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宋朝时儒雅洋成了西向的交通必经之地。清中期鼎盛,成为象山至宁波的驿道。清乾隆以后,世居于此的何氏家族发展鼎盛,较为完整地保留下大批传统院落,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

让儒雅洋村繁荣扬名的是何氏家族,让何氏拥有传世美名的是恪守耕读的传世家风,而最让人们称道的是何恭房主人———何涵。何涵从小就在父亲开设的私塾习读诗书。清同治二年,何涵登副贡,选授桐庐县教授。民国初年,他目睹吏治疲沓之风气,毅然辞职还乡。回乡后在承志堂创办了广志女子完全小学。特聘宁波技工建西式礼堂、教室。学校除设一般课程外,又特设缝纫课,购置英国进口的缝纫机两台,供学生实习。女子学员不论年龄一律免费,一时声誉鹊起。如今广志女校已经无迹可寻,但作为传承耕读家训的何家宗祠“承志堂”依然完好。祠堂旁边供子侄修学进业的藏书楼、书房业已灰飞烟灭,只留下蒙着尘灰的雕花飞檐对着门外的万顷竹林,相顾无言。

何氏旺族不仅为儒雅洋村留下了耕读的传统,也留下了奢华而又庞大的建筑群,至今保留着何恭房、友二房、新大份、友五房等古建筑。其中恭房为何涵一系所有,友房为何涵的兄长何源一系所有。建筑年代虽有不同,但格局大致相似,四合院、大车门、木雕精细,且雕纹绝少雷同。

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何恭房,简直是一座迷宫,屋宇连绵,没人领路,外人就会被曲折的道路转晕,绕来绕去,又回到了原处,这是旧时主人为安全考虑而设计的。大院两边的房子里,都有天井,鹅卵石铺地,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偏院偏房,一脚进去,也是别有洞天。房间里面还有房间,再里面还有天井,这个天井后面还有门。门边,还有一扇门,进去,是另一个小天井。

让整个村子显得更封闭更安全的是村头的碉楼和团练住房。村西南的碉楼建在山墙上,可以在那里架一座机关枪,固守村口的要道。村的东北角,是一字排开的十五间两层的团练房。下养马上住人。楼上的窗很小,也是用来射击的。如有紧急情况,这两处一起开火,整个村子固若金汤。这样的安全措施在古代农村是很少见的,村里人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当时的主人在安全上耗费那么多心思。在资料上能找到两条线索,“光绪末年,地方不宁,何涵曾出资广购药械,组织民团,日夜巡逻以自卫”,“1923年春,嵊匪3人以演戏为名,意图绑架勒索,未能得逞”。 如今团练房也罢,碉楼也好,都已经废弃,何氏家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而祖辈们遗留下来的正直、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却一直在影响着一代代儒雅洋人,这是一笔比物质更为富有的精神财产!节选来源:中国象山港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江苏常州武进晋陵何墅何氏大宗祠上梁仪式
>>【通知更新】肇庆何氏宗亲总会五四青年节活动具体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