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名人】竹编皇帝何福礼入故宫修复乾隆皇帝宝座

    中华何氏网 2016年6月3日 何基文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自2005年起,何福礼勇揭“皇榜”并顺利通过故宫专家组织的“大考”,全国只有何福礼大师的竹编团队被选进入故宫,历时三年,用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和“竹簧雕刻”技艺,修复故宫最精美的建筑“倦勤斋”,则已让他成为“大师中的大师”,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副总裁吴·亨利称他为“天才的艺术家,竹编中的皇帝”。

  盛夏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再次迎来了江南竹编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竹工艺大师、浙江东阳竹编国家级非遗唯一传承人、东阳市东风竹编厂总工艺师何福礼。此次,他将历时三四个月,修复故宫“乾隆花园”的一套皇帝宝座和宝座屏风。

  早在2003是让何福礼与其他竹艺大师难分伯仲,那么自2005年起,他勇揭“皇榜”并顺利通过故宫专家组织的“大考”,历时三年,用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和“竹簧雕刻”技艺,修复故宫最精美的建筑“倦勤斋”,则已让他成为“大师中的大师”,美国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的副总裁吴·亨利称他为“天才的艺术家,竹编中的皇帝”。

  作为东阳竹编界的技术权威,何福礼掌握着千余种竹编技法。上世纪80年代,由他主创编织的大型竹编《九龙壁》就融合了150余种技法,其中的“鳞形编织撮花”、“反穿圆孔六丝”等技法由他独创。这件作品后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列为国家工艺美术珍品。但大师的任务并不止于传承,更注重于创新。在何福礼的自我加压下,目前已有百余种竹编新技法问世。

  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邵华泽,称赞他“能把竹子编织到如此地步,匪夷所思”,为之题词“艺无涯”。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文彬见到何福礼的竹编作品后,大为震撼:“他的竹编作品用比发丝还细的竹丝编成,直径仅为0.02毫米,肉眼已无法看清,完全凭借手感编织。我见过无数地上的和地下的竹编作品,没有能超过何福礼的,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2006年,上海荣宝斋专门为他举行了作品展示会。

  从1958年涉足竹编,半个世纪来,何福礼编织出无数佳作精品,作品屡被收藏,其中为庆祝香港回归而编织的长达2465米的“巨龙”,由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特首董建华点睛,并创下了吉尼斯纪录;就在不久前,他编织的《九狮图》获首居中国·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但问及他的得意之作,他报出的居然是小体量的《关爱》。

  这件作品凝聚着何福礼的一片浓情关爱。那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何福礼筹划编织新作,以体现“母子团聚”的喜悦心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窝松鼠,松鼠嬉戏时可爱的形象和亲密的氛围,深深打动了他的心,他决定以此为题材着手编织。但因为松鼠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吉祥动物,而且这种小体量的工艺品如果处理不好,整体造型易流于俗套。特别是松鼠的窝,该如何体现质感?还真难倒了何福礼。最后他从现实中的鸟窝得到借鉴,创造出“乱编法”,编织出粗犷而又栩栩如生的“鸟巢”。在首届(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上,这件作品被专家评价为“东阳竹编精品走向市场的一次突围”。

从平面到立体,从竹编到竹雕,何福礼以其全面而精湛的技艺,成为东阳竹编界继“竹编皇帝”马富进之后的扛鼎者。特别是借助修缮故宫“倦勤斋”的巨大影响,东阳竹编在2005年后备受瞩目,获得了“中国竹编看东阳”的赞誉。

   然而,何福礼对东阳竹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有着深重的忧虑,“目前东阳竹编从艺者不超过千人,最年轻的已年近四十,其中许多绝技已将成‘绝’技。”为了扩大东阳竹编的影响,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他专赴希腊奥林匹亚市义务植树,并向当地市政府赠送了作品大熊猫“和和”、“美美”。今年65岁的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办一所竹编培训学校,同时建造一座竹艺博物馆,馆中的建筑构件包括“牛腿”都用竹编制成。对于这一计划,他是成竹在胸,因为2007年,他就借鉴故宫中的竹编装修风格,把山西大同最豪华的酒家“凤临阁”中的凤厅,打造成了以东阳竹编为主的竹艺主题餐厅,受到了故宫博物院专家的盛赞。

  此外,何福礼有一项计划即将实施——复制故宫中的“倦勤斋”戏台,到各国巡回展出,展示东阳竹编无穷的魅力。“这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东阳竹编最好的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曾经被国际友人赞为“用竹子变出大象”的他,期待第二次与故宫的合作,能给东阳竹编发展带来更多实质性的机会




分享按钮>>超一流名人世界记忆大师何志强介绍
>>两任“浙大校长”的老师何志均先生捐500万资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