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连州星子镇古老的何姓村---敬母坳

    中华何氏网 2016年8月17日 南方日报


话说连州星子镇古老的何姓村---敬母坳

连州星子镇西北方向的大山里,有一个古老的村子叫敬母坳。敬母坳全村姓何,据说始祖何元干在宋代末年曾为连州知州,退休后游历山水途中,忽见此地山清水秀,环境极佳,山水结构形似八卦,天地灵气缭绕,便在这里卜地建房,定居下来,并按照八卦中的方位将村子取名叫乾里。

后来何氏祖母见原其住地地势不够开阔,难以施展,建议将村子搬到现在的住址。村子搬迁后,果然兴旺发达起来,迅速成为了当地望族。何氏后人于是将村子改名为:敬母凹,后来又写成了“敬母坳”。

“敬母坳”的传说

敬母坳有两件事,到现在还为村民津津乐道:一是拜靴子的故事。据说在清代,有一位地方官员非常的骄横跋扈,每次从敬母坳过,都是鸣锣开道耀武扬威,扰得村民不得安宁。敬母坳村民不胜其烦,便将祖宗留下来的官靴,摆在村口的大石头上。不久,那个官员又来了。他看见村口大石头上摆放着一双知州的官靴,吓得赶紧下马,跪拜不起。从此后,每次路过敬母坳都是偃旗息鼓,不敢耀武扬威了。

还有一件事,是发生在土地改革的时候。当时土改工作队觉得敬母坳的名字,带有封建色彩,便将敬母坳改为“反霸坳”。谁知刚改名的第二天,工作队长骑的马在村前突然失蹄,怎么也站立不起来。工作队长无法,连声说:村名不改啦,不改啦,还叫敬母坳吧。话音刚落,马又站立起来,温顺地进了村子。

源远流长的庐江郡望族

敬母坳村有高龙庙、石龙庙、回龙庙三大庙宇和一座大祠堂。大庙始建于宋代,重修于清代。大庙里供奉着诸位神仙和祖宗牌位。村里每年都要举行三次祭祀活动:正月十五为大祭,六月六接神,将神明从庙宇接回祠堂,九月九日,举行抬神、游神、送神的盛大活动,将一年的祭祀活动推上高潮。

据说,这一套祭祀活动是何氏的祖宗,庐江郡传下来的规矩。“庐江郡”是何氏的四大郡望之一。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这里是何氏祖先的发祥地。据何氏族谱载,何氏的祖先为韩王信。有一次,韩王信和妃子一起过河,妃子见河中有赤龙相交,感而怀孕。12个月之后,产下一子。奇怪的是,新生儿左肩扛着一个可字,右肩扛着一个人字。第二天群臣朝贺,喊完便将新生儿子赐姓为“何”。这虽然是神奇的传说,但是“韩”、“何”本为一家之说,却是由来已久。因此到现在为止,民间认为“韩”、“何”两姓是不能通婚的。

连州庐江郡何氏进入岭南,首先是在唐开元二年,这一年,何氏祖先何最有庐江郡司马改任连州刺史,任满之后,即在连州的上河村定居。第二次是在唐广明四年,因为黄巢起义,攻陷长安。长安尉何遂,为避黄巢之乱,举族迁入岭南,寻访何氏宗亲来到连州。居住在敬母坳的何氏家族,就是长安尉何遂这一支的后裔。

大山深处放了个“大卫星”

1958年,全国农业到处大放“农业卫星”,谁也想不到地处身深山的敬母坳竟放了一个轰动全国的大卫星。据《人民日报》1958年9月5日报道:广东连县星子乡田北社亩产中稻60435斤。

这颗卫星是怎样上天的呢?据现在剩存的当事人回忆:敬母坳的水稻8月下旬基本成熟。星子公社党委于8月下旬连续开会,研究如何放出水稻高产卫星。公社党委认为,能否放出水稻高产卫星,取决于党委的决心,这就是所谓“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而且还要统一口径。放水稻高产卫星,必须要内定一个标准,经过党委研究确定,不能低于6万斤。因为《人民日报》9月1日报道湖北麻城熊家沟乡建新六社亩产中稻52590斤。

公社党委于是就选择了地处深山的敬母坳村,作为放卫星的最佳场所。干部们组织全体社员,日夜突击将全田洞的将近成熟的禾苗都拔起来放在一块田里,挤得密不透风。据说当时的禾面可以承受一支七九步枪的压力。然后收割后开始过秤,过秤时更是弄虚作假,社员们挑着谷子从前门进,过秤后又从后门出,然后又由前门进,这样循环多次。

9月1日中午12点打收结束,然后过秤计算产量。过秤结果:亩产中稻60435斤。公社迅速向县委报喜,然后,县委报地委,地委报省委,省委报中央,中央登报广播,宣布又一颗“卫星”上天。

在一块一亩多的田里,竟产出了6万多斤谷子,成为了当时全国最大的农业卫星。星子公社还受到了国务院的嘉奖,还奖励了一台解放牌汽车。“田北卫星”,一个虚假的事件,造成了敬母坳那个时代的一次辉煌,也留下了千古的笑柄。(曹春生)

2016-08-17  南方日报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中国好人"何新建病重引湖南攸县全城守望祈福
>>宜春袁州深溪何氏宗谱家训---家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