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超一流名人地球物理学家何继善
- 中华何氏网 2016年8月25日 何昌硕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何继善(1934.9.1-)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湖南省科协主席,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副主任、工程管理学部常委,第四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综合组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会员。
原籍湖南省湘乡县,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196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中南大学教授。
本段荣誉成就
创立和发展了以伪随机信号电磁法和双频激电法为特色的资源勘探地球物理的理论和方法,被国际上誉为应用地球物理界的一重大事件。发明和研制出一系列具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其中双频激电仪仅1980年至1985年间就创价值418万元,他的理论、方法和仪器在全国应用,已找到一大批矿产,据专家鉴定已探明储量计算,潜在经济价值超过800亿元,其系列仪器在地勘和工程勘察中得到广泛应用,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承认与高度评价。创立“拟合流场法”探测堤防、大坝、矿山、建筑物等的隐蔽渗漏,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
出版专著、教材7本,公开发表的论文90余篇,已完成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3项,国家攻关项目5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1项,获国家、省、部级奖励20余项。
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矿产普查及勘探”学术带头人,1990年被授予“全国高等院校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被授予“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劳动模范”,1993年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同年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评选为世界名人,1994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3年获得地球科学最高荣誉奖―――第三届“李四光地质奖”。 本段专著、教材
《地磁波伪脉冲成象及波动理论》、《双频激电法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双频数字激电仪》、《电法勘探中的电化学研究文集》、《电法勘探教程》、《金属矿电法》 编辑本段评价
他的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使我国在频率域电磁法领域独树一帜,远居世界领先地位。
一鸣惊人天下知
1986年3月,在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讲台上,何继善用十分流利的英语向在座的各国专家们介绍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双频激电法”。这是他潜心研究20余年的成果第一次在国际上“亮相”。
“请问,您的‘双频激电法’的根据是什么?”台下一位满头银发的老者容突然发问。
何继善顿了顿,他两眼注视着这位白发学者,平静而不无幽默地回答道:“如果有两个人,高矮只相差1毫米,甚至更少,要比较两者的高矮,最好的办法是在同一地方用同一把尺子测量。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换一个地方,用另一把尺子测量,得到的结果就不准确了。‘双频激电法’正是根据这一原理,将两种频率的电流同时输入地下,同时测量两种频率的电流形成的电位、振幅、相位。这样,不同矿产与岩石就鉴别出来了。”
“请问,这种方法有何优点?”
“请问……”
“请问……”
讲演被打断了,提问者来自会场的各个角落。对这些十分内行、甚至是非常挑剔的提问,何继善侃侃而谈,以他那自信的微笑、坚实的功底、严密和流利的答辩,赢得了阵阵掌声。当他结束讲演时,突然发现讲台上放着一个信封。拆开一看,原来是一张名片和一页信纸:名片上印着“亚利桑纳大学教授维特”;信纸上列着一长串专业论文题目,并附有一句话:教授,如果您愿意,我可将论文全部免费提供给您。
何继善精神为之一振,这不就是1950年发明使用“变频法”找矿、被人称为“变频法之父”的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维特教授吗?事后他才知道,那位在课堂上“发难”的银发学者正是这位维特。在后来的交谈中,维特教授钦佩地对何继善说:“教授先生,您的论文对我启发太大了,您的答问思路敏捷、论证严谨、无懈可击,令我佩服。我们落后了。中国在这方面已超过了我们。”
听到这番话,何继善的眼睛湿润了。自己多年的心血,多年的奋斗,不正是盼望着使祖国的地质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这一天吗?
从此,何继善声名远播重洋。美国、瑞典、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一些大学、研究所和实验室里,都先后留下了他考察、讲学、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足迹。1993年,他被英国剑桥传记中心定为“有杰出成就的人”,被美国国际传记中心选为世界名人,并被吸收为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协会的外籍会员。美国著名应用地球物理学家霍曼教授评价何继善说:“他的双频激电理论和实践,是近年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俄罗斯著名科学家柯马罗夫则称赞何继善是一位“激电人”,只有他在应用地球物理学界敢向西方国家挑战。
望着那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漫步在那灯红酒绿的街头,面对高度物质文明的诱惑和主人的盛情挽留,何院士想到的首先不是自己的荣华富贵,而是浏阳大围山下古朴的村舍,为国家培养四化人才的中南大学,祖国亟待勘探和开发的矿山……他也想到了巴士德的名言:“科学虽然没有祖国,但科学家应该把所有的力量献给祖国”。于是,他婉言谢绝国外同行的挽留,毅然回到了这片他熟悉而热恋的故土。1986年,因科研成果突出,他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称号。
科学发明显神威
1995年9月,得知中南大学何院士发明了当今世界普查矿产资源速度最快、精度最高、体积最小、成本最低的“双频激电仪”的消息,伊朗矿山金属部多次发出邀请,何教授应邀前往。他将“双频激电仪”及附件装在一个手提箱中,提着到达了伊朗。在伊朗地质调查和伊朗铅锌矿研究人员陪同下,在矿山进行了对比试验。当何继善从手提箱拿出“双频激电仪”时,伊朗有关人员都感到十分惊讶,他们再看看某先进国家的找矿仪器及附属件则是用两卡车拖来的,都不太相信何的仪器能找到矿。试验结果,何继善带来的仪器放在地上,数据迅速和准确地显示在液晶板上。而某国的仪器经过较长时间没有测试出来,不得不又用两卡车拉来了另一套设备,速度和结果都不如中国的仪器,精确度相差了一倍。看到这番情景,伊朗人员竖着大拇指,激动在说:“中国人发明的仪器太神奇了。”何继善则平淡地说:“这套仪器最主要的是便于携带,如果在高山峻岭,汽车上不去,这套仪器就更体现也优越性了。”伊朗一位名叫“依拉兹”的科研人员耳闻目赌了何教授研究的成果,非常敬佩,专程来到中南大学,做了何继善的弟子,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到1997年,由何院士指导的科研组和湖南省湘西金矿合作,开展了“湘西金矿深边部地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何院士运用其成果,对湘西金矿进行探矿研究,成功探明矿区深部具有金矿石储量360万吨,还有丰富的锑、钨矿藏,总价值达61亿元,意味着这座已有百余年开采历史的大型矿山,深部资源仍很丰富,其金矿可供开采34年、锑矿可开采43年、钨矿也可开采20年以上,极大地缓解了该矿山的资源危机。
1998年底,何继善和助手们,携带自己设计的被称为“CT”地质仪器,远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在短短的20多天内,在滚滚黄沙上,何继善的地质“CT”显出神奇的威力,在该国指定的总统、总理和爱茵市市长的农庄等四个地方很快打出了4口涌出清泉的上好水井,每口井昼夜出水量达20万吨以上。他们激动地要把何的名字刻在阿联酋的土地上。何继善和助手们的成功,在阿联酋引起了轰动,该国总统十分重视,并想要详细了解找水的经过。1999年3月10日,何院士将这次找水的情况向阿联酋作了书面汇报。
2000年春,何继善院士双喜临门。他完成的“流场法探测堤坝渗漏及汛期管涌研究”科研项目,为抗洪作出重大贡献,这项成果被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评为1999年我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之一。这项研究,是1998年夏季开始的。当时他正在巴西访问,从电视中看到国内正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洪水的肆虐深深地震动了何继善的心,深感作为一位科学家,应该为抗洪作出自己的贡献。他考虑到溃堤是汛期的最大灾害,而管涌是堤坝的“第一杀手”,90%以上的溃堤是由管涌渗漏造成的。国内外当时都没有查找管涌的科学方法和仪器,只能人工拉网式沿堤巡查或派潜水员水下摸探,不仅效率低、危险性大,而且探测结果又不精确,对深水处的管涌无法查找。何继善决心利用现代技术,探索一条查找管涌的全新思路。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根据电流场和水流场的相似性原理,创立了全新的探测堤坝管涌渗漏隐患的“流场法”理论,并以此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能探测堤坝渗漏及管涌的仪器。1998年11月,他得知浏阳株树桥水库严重漏水,水量达1600升/秒,居世界同类大坝第二位。该水库蓄水水位海拔162米,高过长沙120多米,总容量2.7亿立方米。由于水深达50多米,漏水上面覆盖了六、七米厚的石渣等,准确渗漏点几年都没有找到。如果大坝一旦发生险情,其后果不堪设想。1999年元旦,他带着几位助手,带着仪器,冒着严寒,驾船在库区测量,很快找到漏水部位,经水下电视录像和工程实践证实,准确率达100%,为水库堵漏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分享按钮>>何氏寻亲|入黔何氏后八大房“朝”字派寻知情宗亲与我们联系
>>【何氏源流】十三源流|何(hé)姓源流说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