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魅力雄关·最美青年”嘉峪关市委政研室综合科科长何东京

    中华何氏网 2016年9月1日 每日甘肃网


让青春在奉献中飞翔

——记“魅力雄关·最美青年”嘉峪关市委政研室综合科科长何东京

“基层是个大熔炉,越是条件艰苦、越能锻炼自我,越能百炼成钢,越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更加出彩。”嘉峪关市委政研室综合科科长何东京这样说道。

8年前,何东京在上海这个繁华都市求学4年,深深感受到西部经济的落后、条件的艰苦、文明程度的欠缺之后,这位复旦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生他养他的钢城。8年来,作为一名省委组织部选调的优秀大学生,不论是从基层到机关,还是从普通科员到科室管理,他都把实践当做锻炼成长的课堂,奉献青春、施展抱负的人生舞台,努力在实践中奉献着火热的青春。

在锻炼中增长才干

著名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作为一名重点大学毕业生,何东京刚上班时分配到文殊镇政府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从学校到社会,从都市到乡镇,是一个巨大的反差,也是很关键的一步。作为被组织选派到基层锻炼成长的年轻干部,他没有怨言、没有迷茫,而是尽快熟悉情况、适应环境、转换角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把农村当做大熔炉,把与农民打交道当做锻炼自我,实现了高起点和低落点的“软着陆”。在两年的农村工作中,他在实践的广阔天地里经风雨、见世面、受教育、长才干,从春耕生产到党员冬训,从会议布置到综合整治,对待每一份工作他都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好。特别是对于涉及老百姓的事情,他都非常谨慎细心,经常会到田间地头与农户拉家常、了解百姓情况。在高铁南站建设前期河口村组搬迁中,他连续两周时间到深夜两三点还在为农户讲政策、讲利弊,在艰巨的任务面前从来没有退缩过。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因为他没有沉醉在重点大学的光环里,才能正确对待得与失,在人生的舞台上出彩。

在实践中汲取营养

“只有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的墨水多了,才能厚积薄发,才能真正适应岗位需要。”何东京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8年来,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机关,他都把学习当做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时刻注重从书本学习、向同事请教、拜群众为师,坚持每天学习中央和省上的最新精神,定期进行调查研究,更好地了解上情、把握市情、熟知下情,为开展工作做好了思想准备、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他从来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结构,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广泛涉猎各方面、各领域知识,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到《新编汉语词典》等书籍上,都留下了他刻苦研读、深深浅浅的笔迹。也正是通过学习,使他坚定了理想信念,把党性放在第一位置,时刻忠诚于党、忠诚于事业、忠诚于人民;提升了能力素质,不论是突发性材料还是重要性文稿,都能按节点、高质量完成,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

在忘我中奉献青春

“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何东京始终秉承这样的理念。在政研室工作节奏快、要求高、任务重,经常是“5+2”、“白加黑”、加班加点连轴转,但他从来没有过怨气和失衡。他对自己承担的每一篇文稿都高标准、严要求,从拟定提纲、确定内容、修改完善等全过程精益求精,写4000字的材料他至少要查阅4万字的资料,遇到陌生领域的材料最少用半天时间来学习,一篇材料有时经过十几次甚至是几十次的修改,每年参与完成的各类文稿超过100篇。经常是晚上加班,大楼里一片漆黑,只有他的办公室亮着灯;双休日加班,大楼里一片寂静,只有他在办公室冥思苦想。他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面对清苦的条件、复杂的工作、繁重的任务,我们忍受的是寂寞、付出的是辛苦,但收获的是知识、是思想、是能力,这些能让自己受益匪浅、受用一生。”

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何东京懂规矩、守纪律,始终怀着一颗感恩和回报的心,坚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从细节做起,从小事做好,从严要求自己,时刻都能够管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他从来都不讲条件、不讲困难,把全部的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聚精会神地干好每一件事情。

“作为年轻干部,就应扎根基层,无私奉献;克难奋进,求实上进;一心为民,敢于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在基层这个舞台上燃烧激情,大展身手。”何东京对自己的人生从不言悔。(记者符晓)

稿源:每日甘肃网-嘉峪关日报  2016-08-31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中国中央美术学院何安静博士作品展在埃及开罗举行
>>甘肃兰州新区民警何怀兵荣获“兰州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