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武义郭洞何氏家族祭祖传孝礼

    中华何氏网 2016年9月30日 武义新闻网


浙江武义郭洞何氏家族祭祖传孝礼

9月13日上午,在武义古村落郭洞村内举行了盛大的中秋民俗文化活动,包括祭祖和荡湖船。当天虽然秋雨沥沥,但是也无法熄灭大家的热情,有上千人参与了活动。

探寻郭洞,一日七百年

与众多的古村落一样,郭洞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同族聚居的村落,初建于宋。明以后逐渐成为何氏家族聚居地,明清时代即有武义“名门望族”之誉。因其“山环如郭,幽邃如洞”,取名“郭洞”,又因宝、漳两泉从村中流过,古称“双泉古里”。 2003年11月27日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如今郭洞仍保持着当年的环境风貌,这是历代的在何氏宗谱中,虽有着几十篇关于重修村中建筑的记载。但在这些记载中,村民们很少大兴土木,只是依照着祖先的布局而进行修复。全村共有文保单位、文物登录点36处。村中住宅以何氏祠堂为中心、按氏族房派分段分区规划,布局整饬有序。在水口经营上,除设回龙桥、桥上建亭以镇锁水口外,还建有城墙、城门、更增以海麟院、文昌阁、水磨房等功能性建筑,形成风景奇秀的人文景观。

寻“何处”,知孝礼

何氏宗祠,一座四百多年的建筑。是氏族祭祀祖宗、举行庆典、商议族里大事、实行家法的地方,是行政文化的中心,也是村中最神圣、庄严的地方。可以想象,数百年来,曾经有过多少风起云涌、命运抉择和人头攒动。走进郭洞何氏宗祠大门,便可以看到迎门而立的,由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所书,极具深意的象形文字“孝”字,可见在“孝道”的重要性。入内,最令人震撼的是祠堂中高悬的90多块匾额。古匾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这里承载着多少家族荣耀,也延续了郭洞何氏宗族的传统文脉,让子孙感受到家族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承百年遗风,传孝礼文化

在郭洞,尊祖制保存下了原始的生态景观和古环境风貌,还保存了浓郁的人文古风,如祭祖和荡湖船等民俗文化活动。尽管在传承的过程中有所扬弃,但是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才使得郭洞家族文化生生不息得以传承。也因为这种古民俗文化的存在,也让平时安静的古村落人们有了些连接,让大家有了一个同样的名字,叫何氏家族的后代。如今族长制已不复存在,可是文化活动形式的存在,就是一个村子的连结,每当这时,那些尊祖制,知孝礼的家风才会不断被唤醒被强化,郭洞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古村落。

延伸:民俗文化活动

祭祖

在郭洞村,何氏宗祠每年要举行两次祭祖活动,分别在农历二月十五日和八月十五日,称为春社和秋社。古代的郭洞祭祖只有监生、秀才以上身份的“文化人”和八十岁以上的男性老人才能参加,意在激励子孙延师教子,取得功名,光宗耀祖,以争取到参与祭祖的资格。而进入当代社会,郭洞在继承世代相传的氏族文化的同时,也摒弃了一些宗族色彩较浓的内容,参与人员不仅限于男性,也允许妇女参加,并取消了文化程度的限制,让所有的郭洞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一重大的氏族活动中。

荡湖船

郭洞荡湖船发源于民国15年(1926),是当年郭洞人从杭州引入的一项民俗娱乐活动,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举行。荡湖船深受独特的江南水乡人文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影响,其表演形式也充满了江南韵味。两只竹编船形,表演者在中间游走,船内两扮渔婆,船外两则是丑角,扮演渔夫,手中拿桨,做划船状行进,边走边唱曲,唱词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走马灯

郭洞走马灯源于清嘉庆年间,是时任衢州千总从衢州学来的走马灯制作与表演方法。走马灯,以竹编纸糊制成车架,配上布画的边轮;由四名男人扮成妇女妆,行走在车中,演示成乘车状;外面另外四名车夫,边唱曲边表演,推车向前进;车后有四个穿戴礼服礼帽的男青年骑马相送。时过境迁,内容也发生些变化。

2016-09-30   武义新闻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在俄罗斯用执著换成功的华人理发师何忠涛
>>广西钦州市陆屋何氏宗祠理事会2016年秋祭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