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和平医院建院70周年暨何穆院长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中华何氏网 2016年10月27日 中华何氏网综合


纪念和平医院建院70周年暨何穆院长铜像揭幕仪式举行

著名医学家何穆结缘太行铜像落户长治和平医院

10月26日上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举行了庄重而简朴的建院70周年暨首任院长、著名医学家何穆铜像揭幕仪式。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华荣和医院党委书记苗群生为何穆铜像揭幕,并敬献花篮。

据了解,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的前身为“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A转战太行建立“战地医院”

记者在揭幕现场看到,何穆院长铜像身高4.6米,青铜塑造,伟岸端庄,从容稳重,目光深邃,平易近人,有学者气派,更有医家风范。仔细端详,好像在语重心长地寄语和平后人:牢记传统,服务老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据当时任医院检验科主任、何穆同志的夫人姚冷子回忆,1945年9月,抗日战争刚刚胜利,邓小平同志向中央请求委派医务人员开辟发展晋冀鲁豫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于是,何穆和姚冷子、侯明、常宗礼、何智泉、陈志英等6位同志接受任务离开了延安。

据姚冷子回忆,当时我们翻山越岭,晓行夜宿。两匹马和一头骡子、一头毛驴驮着简单的医疗器械和行李,还有我们不满两岁的女儿。经过半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冲破层层封锁线,到达了晋冀鲁豫军区总部。

太行山区条件十分艰苦,我们的医院就是在几个破旧兵营的基础上建成的。在军区钱部长的支持下,前线缴获的物品大都给了我们医院。何穆同志深知这些物品来之不易,就精打细算,节约每一寸布、每一块砖。

何穆亲自订出工作服和病人的床单、被褥的尺寸和用料,甚至亲手做出样子再交给裁缝。对于盖房的用料也绝不浪费一点。经过短时间的紧张工作,1946年春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预备医院,并开始接收伤员。几个月后,医院迁至河北邢台,军区首长又从各部门调来一些人员,共80多人,于1946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47年,白求恩医院暂进山区,辗转于河北沙河县安河村、武安县西井村等地。每每搬迁,何穆都仔细部署、安排,对每一件医疗器械都视为珍宝。他常说:“这些东西来之不易,绝不能损坏、丢失。”

在太行时期,由于医院医护人员缺乏,文化水平较低,何穆就因材施教,尽量使大家都能听懂。医院还采用边干边学的方法,根据医疗任务的轻重缓急,把人员分成两组,半天上课,半天工作,以师带徒,在很短时间内改变了技术力量较弱的状况。

B“太行是我的第二革命故乡”

1948年春,华北全境解放,刘邓大军准备南下挺进大别山,医院也准备随迁。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的薄一波鉴于太行老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做出过重大贡献,又缺医少药,请求中央将医院留下。经中央同意后,只抽调了少部分医护人员随军南下,医院由河北又迁回长治。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山西省的解放需要大批干部接管医疗机构。经过3年的准备和培训,医院的干部已经成熟,何穆同志也奉调去太原接收卫生厅和医学院。直至1952年,何穆告别工作了7年的太行山区,来到北京。他在垂暮之年回忆起革命经历时,总是充满深情地说:“延安是我的第一革命故乡,太行是我的第二革命故乡。”

C小型X光机见证光辉历程

现年80多岁的陈鹤祥老人,是当年何穆的老同事。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陈列室,他指着摆放的一台小型X光机对记者说,它可是和平医院的镇院之宝,它见证了和平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我与这台X光机有着深深的情怀,它也维系着我和老院长深深的情谊。

陈鹤祥说,1948年年底,和平医院正式成立了X光室,当时我被安排到X光室工作。当时X光室只有一台50毫安X光机,还有一个是何穆院长带来的小皮箱。在工作中,院长亲自管理X光室,亲自操作、授课、为病人透视看病。1949年,太原解放以后,何穆院长受命带领部分医务骨干去太原接收各个医疗机构,随后又担任了山西省第一任卫生厅厅长。临行前,何穆院长把那个小皮箱交给我,并深情地说:“我要走了,这个小皮箱里装的是一台小型X光机,送给你留作纪念吧!希望你要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放射诊断技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位领导、一位革命前辈对我的信任、对我的教诲、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期盼和鞭策。

D塑立老院长铜像激励后辈

10月26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举行的何穆铜像揭幕仪式上,65岁的何穆之子何帆在父亲铜像前三鞠躬。他说:“1945年9月初,我的父亲和母亲还有中央医院的4位医护人员离开延安赴晋冀鲁豫军区筹建和平医院。在父亲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不仅成为太行、太岳地区的医疗卫生中心,而且也成为部队和解放区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基地。1949年8月,父亲离开和平医院,调任山西省卫生厅厅长、山西医学院院长。父亲虽然离开了和平医院,却一刻也没有忘记太行山区的劳苦百姓,没有忘记和平医院。”

何帆说,1990年4月11日,父亲离开了我们,去世前父亲留下遗言:恳求卫生部批准,不要进行无意义的抢救或延长生命,不举行告别等仪式,遗体不火化,献给北京医科大学,供科研和解剖实习之用。去世之后,1990年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卫生系统向何穆学习。通知说:我们要学习何穆同志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不谋取私利的革命精神;学习他勤奋工作,拼搏进取,艰苦奋斗的坚强毅力;学习他襟怀坦白,诚恳待人,诲人不倦的高尚风格;学习他公私分明,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高贵品质。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党委书记苗群生说,我们为老院长塑立铜像,不仅为了表达崇敬之情,将何穆精神发扬光大,而且是结合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的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和廉政教育。希望广大干部职工能弘扬何穆院长的崇高精神,传承何穆的先进思想,发展他开创的红色事业,学习他忠贞为民、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学习他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不屈精神;学习他率先垂范、大医精诚的高尚医德;学习他精益求精、严谨求实的创新精神;学习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育人思想。

何穆(1905-1990),上海市人。留法医学博士,我国著名肺科专家。1938年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延安陕甘宁边区医院肺科医生。1940年12月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兼肺科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院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卫生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卫生厅厅长兼山西医学院院长。1951年8月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55年5月任中央结核病研究所所长,1978年8月任中央卫生部顾问(副部级),中央卫生部结核病咨询组长。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委员会委员。1990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记者张文举通讯员王广泽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何穆之子缅怀父亲:曾留遗言捐献遗体

中新网山西长治10月26日电 题:何穆之子缅怀父亲:曾留遗言捐献遗体

“1938年父亲在重庆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介绍下,带着吴玉章(中国人民大学创始人)的亲笔信,赴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90年父亲去世前留下遗言,将遗体捐出供科研和解剖实习之用。”26日,山西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内,何帆在父亲何穆的铜像前三鞠躬后,回忆起其父往昔。作为中国著名医学科学家,何穆被称为“烽火硝烟中的白衣战士”。

当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建院70周年暨何穆院长铜像揭幕仪式在该院举行,医务人员在何穆铜像前宣誓,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何穆精神;维护医学圣洁,服务老区人民。

90年前,刚满21岁的何穆远赴法国留学,在图卢兹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博士学位;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兼肺科主任。抗战胜利后,何穆临危受命,带领5位医护人员在河北邢台的40多个窑洞和一排平房里,筹建了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前身),并担任院长。

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南下后,鉴于太行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而当时又缺医少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商议,决定将医院留在老区。1948年5月,医院迁到山西长治。

“70年前父亲为晋冀鲁豫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挂牌揭幕,今天,我有幸参加父亲铜像揭幕仪式,非常激动。”何帆讲起父亲的从医之路称,1929年5月,父亲在法国留学期间患肺结核,被送到邻近瑞士的高城疗养,“高城法国公立肺结核疗养院院长采用人工气胸术为父亲精心治疗,同时还允许他在该院实习,这也促成父亲选择以结核病防治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何穆院长对待工作精益求精,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当时医院的手术化脓率控制在4%以下,这种成绩在当时大城市的大医院中也是罕见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党委书记苗群生介绍,何穆院长是新中国结核病防治事业的奠基人,创办了全国唯一一所从事结核病全方位系统的研究机构。

70年间,这所诞生于战火纷飞年代的医院,从一所简陋的战地医院发展成为综合性医院,一直被外界关注。记者看到,该院院史陈列室挂满了杨尚昆、李德生、徐向前、陈锡联、吴阶平、彭佩云等人的题词,苗群生称,“这在全国都是少见的。”

当日,该院为何穆的青铜塑像揭牌,1946只和平鸽腾空而起。长治医学院党委书记李华荣勉励医务人员,要传承红色基因,学习何穆院长“对病人极端负责,救死扶伤、大仁大爱的敬业进取精神”。

公开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何穆担任山西省卫生厅厅长,成为山西省人民卫生事业的开创者;1951年8月调至北京,担任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1978年8月被任命为卫生部顾问;1990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作者范丽芳)

2016年10月26日    中新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侨胞何氏|法国中法服装实业商会常务副会长何建兴在湖南长沙捐资助学
>>广州砖雕大师何世良成功入选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