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粤孟春公裔孙成立何氏燕泉堂成立记及背景和意义

    中华何氏网 2016年11月11日 何书仲


滇黔粤孟春公裔孙成立何氏燕泉堂成立记及背景和意义

云南罗平燕泉堂孟春公十二世孙 何显

海内外何氏宗亲,通过吾滇黔粤湘四省宗亲的不懈努力,吾滇黔粤三省何氏家族终于查证清楚始迁祖孟春公之源流世系,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特予通告!由于吾族先辈谱书遗失,另立行辈,而先祖辈姓名繁多无法全部准确记忆,致使我族祖源信息缺失,仅知吾族世祀“燕泉流芳”,先祖乃南京江阴籍人氏(现查证为湖南郴州籍),于明末平定云南十八寨,游宦来滇,后因罪子孙定居云南曲靖军民府所辖之南宁府南城潇湘,复迁居沾益交水后街,继迁沾益城坊桥,四世时迁居云南罗平州窝银厂犀牛塘村。后犀牛塘二世祖弟兄四人以牛皮筒靴盛银分家,分迁各地,吾下菜园一世祖迁居豹子洞(今罗平富乐下菜园村),子孙繁衍,枝繁叶茂,已达十五世。数十年来族人一直四处寻访,查证祖源世系,鲜有成果。至二零一四年得贵州盘县珠东乡十里坪何明建宗亲不辞辛苦由贵州红果驱车远来云南寻亲,依据十里坪八世祖汝梅公墓碑内容、《云南通志》及族中长老口传始初步确认吾滇黔粤何氏系大明吏部左侍郎、云南巡抚何孟春之后。又根据家族传说于罗平富乐包包上王德荣老人家查到其外曾祖何曰康和外祖父何名山神主,该神主上明确写有何道高生何曰康,何曰康生何若桂、何若芳,何若桂生何名山,上下数代字辈和郴州大塘字辈全部吻合无误。是故二零一六年公历八月二十一日,吾携侄子雄雁远赴郴州,历时一周,经实地考证,最终确定湖南郴州之明礼部尚书何公讳孟春者确是我滇黔粤三省何氏始迁祖。《明史?何孟春传》:何孟春(1474年—1536年),字子元,号燕泉先生,谥“文简”,皇赠“礼部尚书”,郴州人,明朝文学家。洪武十三庚申年(1380年),六世祖重二十五公何仁海戍偏桥卫,留下父亲万十九公何德翁和长子福十公何义荣在老家。次年,何仁海在卫生次子福十三公何义坚。曾祖父何义坚,字仲节,在贵州施秉县积功升偏桥卫指挥,登永乐丁酉科乡试,后官四川垫江县令、旋升合州同知,卒以子贵赠户部主事。祖父何友俊,字廷彦, 顺天壬午举人,成化己丑张升榜进士,历官主事郎中,成化十七年官云南按察司佥事兼督云贵学政、提调学校,随俗导化,济之以严,凡所陶铸俱中器使,卒以孙贵赠吏部右侍郎。父亲何礼说,字商臣,成化十六年庚子科乡举解元,中辛丑王华榜进士,官刑部主事郎中,卒以子贵赠吏部右侍郎。孟春公生于大明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正月初十日午时,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十八岁乡试举亚元,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中毛澄榜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升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历任河南参政、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署部事(代理吏部尚书)、南京工部左侍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庚辰于巴盘间平定云南十八寨,奏准设立永昌府,增设五所长官司,五处防御所。后因长达十七年的“议大礼”案被贬,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五月初一申时于郴州家中逝世,葬本村仙岗岭,年六十二岁。隆庆初年,朝廷为“议大礼”案诸臣平反,追赠为礼部尚书,谥文简。居官期间,以提拔人才为己任,凡有真才实学、品德优良者,提拔推荐不遗余力。为人正派公正,为官廉洁奉公、嫉恶如仇、直言敢谏、兴利除弊、革除陋规,凡朝廷的苛政陋规,均奏请改革,确实做了不少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事。孟春公一生著作等身,作品多收入《四库全书》。经显慎重考虑,为了后辈子孙不再错认祖先,不再因谱书之遗失而有同宗见面不相识、尊卑莫能辨者。在不才显倡议下,特据先祖之名号“燕泉先生”、遗著诗稿名《燕泉集》、居住地名郴阳燕泉而于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云南俗谓“十月朝”追思荐亡送寒衣之际,祭祖告天,成立中华何氏“燕泉堂”,全称“庐江郡上滇黔粤何氏燕泉堂”,俾吾滇黔粤一支何氏子孙,闻“燕泉”之名而辩亲疏,听“庐江”之号而别宗祖。同时议定族人供奉的天地上均统一粘贴相同的对联,其联为“(左)祖籍庐江家声远,(右)宗源吏部世泽长”,天地横额为“燕泉流芳”,写入滇黔粤《燕泉何氏族谱》,传诸后世子孙,使吾支子孙世代以生长于“燕泉堂”而倍感荣耀,仰祖荣光、弘扬祖德、敦宗睦族,不懈进取,不忘先祖遗志,认真研究先祖遗著和历代先祖历史,挖掘燕泉文化核心内涵,传承燕泉精神,发扬光大燕泉文化,习以致用,为国为民为家,兢兢业业,廉洁奉公,待人接物,公平公正,为苍生造福,为祖宗光,为子孙计,裔孙是续!则我先祖必含笑九泉矣!是为之记!

公元二零一六年十月十日孟春公十二世孙  儒生谨撰

滇黔粤孟春公裔孙成立何氏燕泉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一、历史背景

吾滇黔粤始祖大明礼部尚书何孟春的事迹流传甚广,在儒林中尤为深远,《明史?正德实录》、《明史?何孟春传》、《明经世文编》、《万历郴州志》、《郴州地区志》、《湖南通志》、《云南通志》、云南《永昌府志》、《昆明府志》、《弥勒县志》、清康熙《贵州通志》、《施秉县志》、《历代名人辞典》、《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南国郴州》、《郴州史话》等各种史志书籍上都可见到他的名字。《明史?何孟春传》:何孟春(1474年—1536年),字子元,号燕泉先生,谥“文简”,皇赠“礼部尚书”,郴州人,明朝文学家。洪武十三庚申年(1380年),六世祖重二十五公何仁海戍偏桥卫,留下父亲万十九公何德翁和长子福十公何义荣在老家。次年,何仁海在卫生次子福十三公何义坚。曾祖父何义坚,字仲节,在贵州施秉县积功升偏桥卫指挥,登永乐丁酉科乡试,后官四川垫江县令、旋升合州同知,卒以子贵赠户部主事。祖父何友俊,字廷彦, 顺天壬午举人,成化己丑张升榜进士,历官主事郎中,成化十七年官云南按察司佥事兼督云贵学政、提调学校,随俗导化济之以严,凡所陶铸俱中器使,卒以孙贵赠吏部右侍郎。父亲何礼说,字商臣,成化十六年庚子科乡举解元,辛丑中王华榜进士,官刑部主事郎中,卒以子贵赠吏部右侍郎。孟春公字子元,生于大明成化十年(1474年)甲午正月初十日午时,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年)壬子十八岁乡试举亚元,弘治六年(1493年)癸丑中毛澄榜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历任河南参政、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署部事(代理吏部尚书)、南京工部左侍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庚辰于巴盘间平定云南十八寨,后因长达十七年的“议大礼案”被贬,嘉靖十五年(1536年)丙申五月初一申时于郴州家中逝世,葬本村仙岗岭,年六十二岁。隆庆初年,朝廷为“议大礼案”诸臣平反,追赠为礼部尚书,谥文简。何孟春居官期间,以提拔人才为己任,凡有真才实学、品德优良者,提拔推荐不遗余力。为人正派公正,为官廉洁奉公、嫉恶如仇、直言敢谏、兴利除弊、革除陋规,凡朝廷的苛政陋规,均奏请改革,确实做了不少有利于朝廷和百姓的事。明世宗嘉靖帝即位后,何孟春就谁是嘉靖帝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亲的皇统问题,上书嘉靖帝。但因与之看法不同,后被贬官,任南京工部左侍郎。此后何孟春屡次上书称病告老,直至嘉靖六年(1527年)春天,才得到批准。等到《明伦大典》编成以后,辞去了他的官职。嘉靖十五年(1536年)于家中逝世,年六十二岁,谥文简。隆庆初年,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孟春公去世后共设有疑冢(假坟)多处,对外公开的明墓是村头村仙岗岭处的衣冠冢。据《万历郴州志》载,他的坟墓由朝廷专门派了一名墓丁看守,直至明朝亡国为止。他的墓葬处,原有三十米高的大牌坊拱卫墓地,有墓庐、墓道、华表、碑石、石人,石狮、石像等。可惜历经岁月沧桑,石人、石狮、石像,在清代即已破坏。解放后只存墓石、华表,其字刻多出自明朝书法家之手,艺术价值很高,是一些珍贵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中,继续遭到破坏。20世纪八十年代因山林划归私人代管,因为互争山界,墓葬被原看墓人烟村陈姓后裔全部毁坏,不仅原有的华表、碑记、石墓尽行打碎或搬走,即其坟堆亦被挖刨,夷为平地,一个具有重要历史考古价值的文化遗存,就在一群蠢夫的刻意毁坏下被湮没在杂草丛中日晒雨淋,只流下荒草凄凄,满目残垣。可告慰孟春公在天之灵的是,坟墓现已重修。何孟春的住处有一个泉,因为燕去水干、燕来水满而得名燕泉,他就被人称为燕泉先生。现今湖南郴州城燕泉路、燕泉河、燕泉广场等地名都是因其名号而命名。及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之名亦是如此,村头村原名大塘坊,后来改名村头村是因为皇帝封孟春公一门“湖南第一”而取万村之头之意而命名村头村。

何孟春生平以气节自许,学问赅博,他对上下古今、时事得失均喜评议,论说性散文较多。作品多被收入《四库全书》,其中计有:

经部:

1、《五经晰疑》,2、《河图洛书解》,3、《易疑初筮告蒙约》,4、《明史文艺志》,5、《大戴礼注》,6、《卢文弓家语注序》。

史部:

1、《何文简疏议》,2、《抚滇条约》,3、《平夷录》,4、《备荒书》,5、《何文简行述》,6、《名臣琬炎续建文备遗》。

子部:

1、《孔子家语注》,2、《余冬叙录》,3、《贾太傅新书注》,4、《先民遗言》,5、《恤刑书》,6、《军务集录》,7、《闲日分义》,8、《中耳学》,9、《万花谷》,10、《群方续钞》,11、《子元案垢》,12、《论衡均石》。

集部:

1、《孟春文集》,2、《讷斋稿》,3、《李东阳墓志文》,4、《燕泉旧稿》,5、《燕泉查稿》,6、《批点李太白集》,7、《燕泉诗集》,8、《陶靖节集》,9、《燕泉遗稿》,10、《李西涯拟古乐府注》。

其他:

1、《孔子集注》,2、《怀道集》,3、《史记评林操》,4、《马政元章兵部著为例》,5、《续群书抄方》。

二、现实状况

吾祖孟春公娶妻五房,欧氏生子仲方,四世后有裔孙子珍;张氏生仲平,四世后有裔孙子班;刘氏生子仲斯,迁居建水曲江坝杨旗村,生何海,海公生子允曦,允曦公生子继尧,继尧公携子耀龙等七子迁居弥勒十八寨;崔氏生子何满,满公生子世春,其后裔迁居贵州省盘县平关镇;董氏生子仲棋,定居云南省曲靖南宁府南城廖廓山之潇湘,后移居沾益交水后街,生子何汇,迁居沾益城坊桥,汇公共生五子,允执、允恭、允承、允郴、允泉,其中四子允郴公迁居广东饶平邑水口巷犁耕棚,其子舜发公又迁居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桂岭镇健豪村。允执、允恭、允承、允泉四祖公于明朝万历十七年先迁居曲靖府罗平州卑浙厂(也叫窝银厂)犀牛塘村,后允执、允恭二公携家眷迁居贵州省之黄草坝、纳秧,最后定居盘县十里坪。允泉公迁居贵州省盘县旧营。允承公仍居犀牛塘,后长子国熙公迁居罗平州窝银厂豹子洞村(今富乐下菜园村),次子国□公迁居平彝县(今富源县)迤西田村,后裔搬迁富乐镇定居。三子国□公迁居罗平州窝银厂沙锅寨村定居。四子国□公因为和几个哥哥赌气,和一黄姓朋友迁往地名黑山的地方以养羊为生,后裔不知下落(另外一种说法是据往来商贸同乡传说此公迁居罗平,生子三,时、祖、寿,不卜真假)。五百年来,代远年湮,我滇黔粤孟春公后裔原家谱在沾益城坊桥时因历史原因焚毁,后乾隆年间崇厚祖根据父辈传说重修补全家谱,传至民国三十九年因朝代更迭,家谱又在云南陆良双箐口失落,致使家族信息无法查清,祖上堂口、祖辈姓名字号模糊失记。

吸取历史的教训,为了后代子孙不在因家谱失落而再次分散,让同宗叔侄弟兄旅途相遇不再互不相识,形同陌路,在此次修谱时除了修订字派,约定子孙取名规则外,何显不才,查阅各种史册,研究历史上成立堂口的条件和郡望命名办法,特与贵州宗亲明见、明光、光坤等商议,以先祖字号“燕泉”成立吾滇黔粤何氏孟春公裔孙堂口“燕泉堂”,并约定从此之后吾滇黔粤何氏孟春公裔孙供奉的天地上均统一粘贴相同的对联,其联为“(左)祖籍庐江家声远,(右)宗源吏部世泽长”,天地横额为“燕泉流芳”,上联“祖籍庐江家声远”指明祖先来源庐江郡何氏,下联“宗源吏部世泽长”指明是从吏部侍郎孟春公发派繁衍递传而来,天地的横额统一为“燕泉流芳”,则表明我们的来源的同时暗含了对子孙后世的期冀。将来吾支系子孙相遇时只要报出“燕泉堂”三字即知是同宗,佐以字派即知为祖孙、为叔伯、为弟兄,使世系不再紊乱也。

三、成立滇黔粤何氏“燕泉堂”的现实意义

①、几百年来,吾族素有“三代侍郎,五代科甲”之称,这里的“三代侍郎”分别指友俊公、礼说公、孟春公祖孙三代均为吏部侍郎,“五代科甲”分别指义坚公任偏桥卫指挥、后中进士任四川垫江知县、合州同知,卒以子贵赠户部主事,友俊公乡试中解元后中进士任云南按察司佥事兼督云贵学政、提调学校,卒以孙贵赠吏部右侍郎,礼说公中进士任刑部郎中,卒以子贵赠吏部右侍郎,孟春公中进士初任兵部主事,后升任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后历任河南参政、太仆少卿、太仆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云南巡抚、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代理吏部尚书、工部左侍郎、隆庆初追赠礼部尚书,仲方公中举人(据记载仲方公曾经任过县令),祖孙五代读书成名。据《万历郴州志》记载明朝廷曾于正德年间在郴州城隍庙西关圣祠侧为为云南提学何友俊和指挥佥事何铨立“文武齐荣”牌坊,弘治年间在郴州城内飞仙桥为何礼说、何孟春父子立“父子元魁”牌坊(一说在郴州城南门外官街即四牌坊处),在城隍庙西关圣祠侧为何义坚、何友俊、何礼说、何孟春、何仲方祖孙五代立“累世名科”牌坊与“湖南第一”牌坊,隆庆二年在郴州城中何公祠前为何孟春建祠堂并立“尚书第”牌坊和 “圣旨旌荣”牌坊, 孟春公一族可谓星耀湘郴、代有闻人。为了纪念老祖宗的伟德丰功 ,成立“燕泉堂”堂口是无可厚非的。

②、孟春公是大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茶陵诗派著名诗人,一生为官数职,声名显赫,带兵平定云南十八寨阿勿阿寺少数民族叛乱,安疆拓土,著作等身,数百卷文章编入四库全书,历史影响深远。成立“燕泉堂”以彰显孟春公之功名业绩是恰如其分的。

③、“燕泉”既是孟春公的名号,也是孟春公祖籍地旧宅前之泉水之名,还是孟春公遗著《燕泉集》的书名,以“燕泉”二字命名我孟春公裔孙堂口以纪念孟春公,同时指明吾滇黔粤何氏子孙之水源木本是符合古代郡望堂号的命名规则的。

④、成立“燕泉堂”的目的,除了继承我支系庐江世系的传统之外,更是为了孟春公支系裔孙今后的发展考虑,正本敦源,敬宗收族,和睦宗亲,共谋发展,使宗祧不再紊乱,使裔孙得其所归,这是符合历史和现实的上好做法。

⑤、新堂号和约定内容本是吾祖当年传家诗文,和广东健豪宗亲一直传承的宗祠对联也是相符合的,承上启下,既指明吾支系祖籍庐江郡,又指明吾等源出吏部左侍郎何孟春之后,“燕泉流芳”既是对先祖的追思和尊崇,亦是对后世子孙的鞭策和展望,理应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第三届宗亲会联谱委员会工作报告
>>湖南郴阳大塘何氏坚裔会理事会邀请滇黔粤燕泉堂何氏宗亲回乡谒祖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