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必阔作品亮相苍南夹纻漆器艺术陈列展持续到3月25日

    中华何氏网 2017年1月6日 苍南新闻网


天下谅无双   人间疑独绝

浙江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何必阔作品亮相苍南夹纻漆器艺术陈列展持续到3月25日

为喜迎2017年元旦春节双节,1月3日,苍南县博物馆携手苍南夹纻漆器博物馆在一楼临展厅举办华彩漆韵——苍南夹纻漆器艺术陈列展。苍南何氏夹纻漆器第五代传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纻漆器”代表性传承人——何必阔收藏和创作的百余件漆器精品悉数亮相,带您共同见证夹纻技艺发展之路,领略夹纻漆器传世之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森森,副县长张小敏到场观展。

据悉,此次夹纻漆器艺术陈列展由县文广新局主办,县博物馆、县博物馆理事会承办,展览时间从1月3日持续到3月25日。夹纻漆器,是我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其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极具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历史上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新中国成立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先生给予其“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之美誉。温州漆艺,自宋代便已名闻遐迩,自古便有“漆都”之称,漆器制作技艺也一直在温州民间传承。创派于清光绪初年的苍南龙港“何氏脱胎夹纻漆器”制作工艺更是温州漆艺的独门绝技之一,2009年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展览共分“纻”和“匠”两个单元,分别对夹纻技艺起源、发展和苍南龙港何氏“夹纻漆器”的产生、传承、创新进行展示,带领广大市民一同追根溯源,见证漆器发展历史,走进“一生择一事,一事忠一生”的匠人生活,细品草根传奇史诗。据了解,夹纻技艺,传统漆工艺中内胎骨架构成方式之一,可以说是最早的翻模技术。其先用泥塑成胎,后以麻布与漆互相层层相迭,利用麻布的张力结构与漆的粘性,等所塑的器形干固后,最后把泥胎取空,因此民间又有“脱空像”之称。此技艺源于春秋战国,兴于西汉,魏晋时期走向成熟,隋唐时处于鼎盛时期,宋代之后元代亦有,明清两代逐渐衰落。夹纻漆器成品具有重量轻,造型美,色泽鲜,耐酸碱高温,防腐防潮,坚固结实等特点,属国之重宝,在世界范围内更享有“珍贵的黑宝石”“东方难得的珍品”“髹饰之光”等美誉。

苍南苍山灵秀,东海壮阔,物产丰饶,而苍南人历来勤谋业、善工巧,以生漆、纻麻、蛎灰、桐油、香樟木为主原料的髹饰技艺早在隋唐五代前在民间广为流传,艺人们各擅专长,百花齐放。清光绪初期,师承古法的龙港何氏“夹纻漆器”应运而生,从第一代匠人何盛瀛学艺创派,历经三代子承父业,一代代匠人口传心授,擅长生漆夹纻和桐油夹纻,用心演绎苍南夹纻漆器百年历程,兴衰沉浮。时至今日,苍南何氏夹纻漆器第五代传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夹纻漆器”代表性传承人——何必阔凭借执着的工匠精神和不落时代的创意追求,于继承中不断创新,在熟练运用传统制胎和髹漆技法的基础上,创新了石膏制胎法、硅胶制胎法和分模复合模型制胎法及多种色漆的配研方法和漆面装饰方法,并灵活运用堆漆、镶嵌、戗金等工艺,书写自我匠心独特的“漆”彩人生,谱写苍南夹纻漆器新的篇章!(记者 陈君)

2017年01月04日  来源:苍南新闻网

中华何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作品欣赏:织布声声忆母亲
>>中国湖南籍学子何江入选福布斯官网30岁以下30位俊杰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