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施氏家庙---来源晋台宗祠及其姓氏源流
- 中华施氏网 2012年1月7日 施建明转编
钱江施氏是晋江一大族姓,其开族时间远溯于唐末,迄今已历千载,后裔分布国内外,在台湾颇有影响。钱江施氏家庙始建亦早在南宋嘉定年间,已有800年历史。
钱江施氏家庙中书有长联:“统绪肇大唐,建于启疆,允为晋水名族;簪缨进有宋,经文纬武,依然秘阁巨家。”“衍渠阁家学,教议并宣,经述远承邹鲁;朔中秘贻谋,簪缨继美,科甲丕振钱江”。如家庙中综叙其家族历史的长联所表达,钱江施氏源溯于鲁惠公后人施父。“父生顺伯.顺伯生谦.谦生损.损生孝叔,孝叔生恺,恺生直及端,端生之常……”自周代于东晋,世代历历有绪。尤其自孔子门人施之常(宋代封为临濮侯)而后,十世皆为阁朝大夫,“十世簪缨”成为家族的荣耀。
至唐昭宗时(880—904),钱江施氏始祖施典,官秘书丞(主掌艺文图籍),为避中原战乱,由祖籍光州固始南迁福建。时王潮、王审知兄弟据闽地,招贤纳士,多有善政,公卿每避乱来依。施典善堪舆,因择“关山之南,龙湖之北”的钱江建基。施典娶许氏,生两子,长日敬敷,官宣教郎;次日敬承,官宣义郎。分长、二两房。迨至宋代,施氏第八世施实德,号瑶林,考中乾道二年 (1166)进士,官左佥判,文苑有名。其弟施梦说,字云卿,亦登开禧元年(1205)进士,授官司理参军。梦说之子施沅,又于咸淳四年(1268)登进士,授通直郎。一时可称赫奕贵盛。施梦说于嘉定十四年辛巳(1221),念始租秘书丞与其妻许氏经画肇建之功,与兄实德、从兄襄及弟启议立祠堂,以祀始祖之像。并塑其父大法、伯父淑二像作为配享。又修族谱以序源流,以编世次。
历年既久,人事更迁,宋元兴替之际,施氏族裔有远迁至福清龙田、玉井、惠安的。而在钱江居住者,因“爰居海滨,恃蕃衍而逞豪强,倚富厚而轻诗书”,读书仕进之人“寥寥未有闻睹焉”。时有不肖子孙,竟将祠堂占为私室,祖宗四像被挪置于仓埕秽地。族人无法举行祀典,只得将祖像暂置在乡村东面水尾宫内。至明嘉靖庚戌年(1550),施氏族人合议重建新祠,卜地于下埕之地,集资百余两银,动工兴建。不料正当墙堵次第筑就,尚欠盖顶铺瓦之时,晋江发生倭乱,不但祠堂未能完工,还造成施氏家族惨重的损失。其二十世施黎爱《修谱志》对这段经历有过惊心动魄的记述:“嘉靖庚戌(1550),予主祀事,宗戚来与祭者,蕃衍难稽。始祖子孙老幼,计有八百余人。不意嘉靖戊午(1558)倭寇入闽,初犯蚶江,人不安生,辽望烟火惊惧。丁巳庚申岁 (1557—1560),则屡侵吾地,然犹逃遁边城,性命多获保全。至新厝派二十二世施世清,字应天,以平台功加都司佥书、浙江金华府管守备,授明威将军。石厦派二十六世施延勋,字赓唐,号朴园,以军功授御前侍卫、世袭拖沙喇哈番。上厝派二十三世施曜,字恒士,号立峰,以明经铨选州同知。其弟国宝,字楚士,以中式明经第一名,任福州府连江县教谕。侄万玉,字温卿,乾隆戊午乡贡进士,即用知县。一时可称经文纬武,簪缨继美。
时任四川建昌总兵官左都督的施应元,因“念为子孙者,当祖庙倾圯之后,欲收拾祖考之精神,以培本根……有志兴复”。遂捐百金为倡,得举族响应,于是清复祠址,敛赀庀材,鸠工重建祠堂,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三月兴工,康熙三十九年十月告成。以“秘书丞公暨妣许宜人及大经公、大法公神主,仍四像旧制”奉祀。
早在宋代,施梦说建祠堂时,曾购置祭田一处,“在本都吴厝溪大岸北,受种子八斗,载租八石”,由族中轮流掌管,承祭者每年收取地租,并准备“猪一只重四十斤,酒半瓮、俎醢、蔬果约二十枚”上祭。与祭分胙者各出钱三文助祭。及倭寇作乱之后,沿海百姓被掳杀几尽,田园荒芜,祭田无人承租,族中祭礼只能草草从事,不得如旧规。及至清初祠堂重建,家族财力比前雄厚,除了保有宋代以来的祀田外,再建“蒸尝租五千三百五十六斤”,长二房各得其半,轮流供祭。按规定每年举行春冬二祭,祭品须备:大饼二盘、龟二盘、桃二盘、大糁二盘、柑二盘、蓼花二盘、猪一只重一百二十斤,羊一只重四十斤,金银香烛各有定份,午夜戏一台。同时,族中还明文规定:祠堂应保持安静洁静,尤其祭祀之前必先焚香洒扫。正月初一黎明,族长及众子孙同到祠堂拜祖,然后团拜。每月初一、十五在祠堂供茶果,由族中长老宣明条约,训诫子弟谨修礼法。足见当时祠堂在施氏族人心目中神圣庄重的地位。
钱江施氏家庙自康熙三十九年建成以来,屡有修茸,而原貌一直得到保存。该祠宇坐西北向东南,是一座砖木石结构五开间二进带一列左厢房的闽南古建筑。但比较其他祠堂,它在建筑上有不少特色:一是施氏家庙山墙特高,几达10米,相当于3 层楼的高度。故当地有“钱江高、衙口大”俗语。二是祠堂前落屋盖为三川脊,造型富有特色,在门路位置之上起造一重略高的屋顶,使整体成“凸”字形。又在其前片,即两门柱位置之上又起造一个歇山式屋顶,远处看来如同屋前拜亭。
几个顶盖各造高脊,立燕尾,乌革晕飞,错落有致。三是祠堂空间布局合宜,本应是五开间的格局,布置成三大间,即把左右明问的大部分空间并入厅堂,小部分并人次间,使用作祭典场所的厅堂分外豁然宽敞,且与两侧次间配比均衡。四是祠堂砖石杂砌的北面的墙上嵌着一颗径约30厘米的青卵石,并留下一段神奇的传说。据说钱江施氏八世孙名哲,早年剃度为僧,释名法超,善行法术,人称施祖师。曾于三坪除妖护民,指示漳人建造江东虎跳桥。当时施氏家庙初建,几次砌到山墙高处就崩塌下来。法超闻知赶到,从袖中取出一卵石,向上掷去,嵌在墙上,该墙遂顺利砌成,安然无恙。 2002年,因祠堂历久未修.施氏家族再度醵赀重新。按原址原规制拆卸重建,砖墙改为石墙,木柱易作石柱。面墙悉以雕花堵石砌就。虽然华丽有加,可惜失却旧时古朴自然之况味。
相传当年钱江始祖施典曾自择墓地于青石山,且谓该穴“进前三宰相,退后万人丁”。施典逝世后,其妻许氏操办丧事,特选择将墓穴退后,俾使子孙繁荣昌炽。故钱江施氏传衍众多。分居本地的有前港、石厦、后宅、桥头、西岑、埔头、坑尾、洋霞、南庄、钞厝、炉灶、苏坑、杏坑、福田、东厝、前港新村、山尾、内坑、杨林、林蒲内、安海、石狮、永宁、浯沙等支派;徙省内的有泉州后坂、惠安施厝、厦门、同安、南安、安溪、永春、德化、长汀、尤溪、大田、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仙游、福清、长乐、福鼎等支派;还有徙居广东、香港、澳门、台湾彰化、鹿港、台南、高雄、嘉义、台中、桃园、台北、台东等地的;侨居菲、澳、星、马、欧、美等围的;几乎遍及五大洲。至今其人丁概估有数十万之众。
钱江施氏可以说是闽南诸族姓迁台最早的一家。《台湾府志•艺文志》开章载有唐人施肩吾的诗:“腥臊海地多鬼市.岛彝居处无乡里;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咸水。”《台湾通史》称施肩吾为汾水人,元和间举进士,隐居不仕,率其族迁居澎湖。而施氏谱牒却记载这位最早迁台的施肩吾,是与其始祖同时南迁的族叔。
《温陵钱江施氏族谱》还记载其元代迁福清的族人施华,娶何氏,生三子日泰、春、秦。明洪武九年(1376)征戌边兵,三丁抽一。里甲欺何氏孤寡,强迫刚成年的施泰去当兵,何氏惧其子孱弱不堪远戍,让其避匿,结果何氏被官府抓去,施以“十针埋指” 苦刑。施泰当时“逃之北港,附人养育”。北港即今台湾云林县西,亦谓魍港,早时为台湾与大陆互市之口。施泰去台的记录,当为最早见载于谱牒者。
钱江施氏大量迁台始于清初。据清乾隆初年所修族谱记载,住台的族人有:
二十世协腾、协尾(洋霞);二十一世孟慨(洋霞)、届凤 (上厝)、曙守(东坂);二十二世仲庆、仲福、仲殿(洋霞)、隆奎(上厝);二十三世妈承、妈养(后新厝)。季汉(洋霞)、浚紫(上厝)、浚祉、浚熟(东坂)、维位(埭北);二十四世枢统 (上厝);二十五世肇恺(石厦)、肇为、肇光、肇治(上厝)等多人。而据台湾方面资料,钱江施氏于康熙中、末叶有施仕风、施仕美徙居今台南市,施路成人垦今北港,施光建入垦今彰化埔盐。雍正年问,施善轩、施增轩徙居今台南市,施枢人垦今鹿港。乾隆年间,施衍盾入垦今高雄市,施国爽、施国标、施国坛、施国廉、施国坯、施国壤、施国达、施文载、施文协、施国宝等,后来迁居今台南市。施闹人垦今嘉义义竹,施枢壹携孙拔翠人垦今北港,施补、施枢长、施店、施士洽、施国盘及施文鼎、文经、文穆兄弟等,先后人垦今鹿港;施文肯入垦今鹿港,后迁台南;施良方、良让兄弟人垦今台北市。嘉庆年间,施阁砌、施妈光人垦今高雄市左营区;施泰岩徙居今台南市,其子琼芳、孙士洁为台湾仅有的父子进士;施莺、施渠华人垦今嘉义县;施门人垦今北港;施世意及施阁君、阁雾、阁灿、阁剡兄弟,施渠简、施衍税、施仙程等先后人垦今鹿港。道光年间,施泰生人垦今屏东万丹;施埕迁居今台南市;施阁巢迁居今嘉义市。咸丰年间,施参入垦今台中市。此外,还有众多钱江施氏分支同安、安溪复迁居台湾的,难以一一计数。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钱江施氏族人迁往台湾鹿港时,自祖庙奉玄天上帝木雕像一尊,在住居地建小庙崇祀。咸丰元年 (1851)又将小庙扩大,改建新庙。1964年重修。现庙中尚存咸丰元年由施氏二房份弟子所立的“真如法界”匾,还有1964年重修时由浔海树德堂所立的“福我宗族”匾,以及由高雄市施姓宗亲会赠的“真如殿”庙号匾。
钱江施氏还与浔江施氏在台南建立施氏宗祠。以“临濮堂” 作为凝聚宗谊的标识。该祠建于1927年,坐落于台南平西区海安路。门前古榕参天,修竹摇曳,小桥流水,祠右还有一座清咸丰年间从晋江南沙岗大房头分香的六姓王府庙。日据时期,日本人不准台湾人民建筑祠堂,该祠是以扩建六姓王府为由申请建造的。祠中神龛内挂的祖先画像,上首为鲁惠公,下首为浔江施氏始祖炳、四世祖菊斋及钱江始祖施典。神龛两旁供奉钱江、浔江往台祖先神位,还有历代施氏先贤及献地建祠有功的族人神位。宗祠设有管理委员会,设立奖学金、养老基金,负责救助族人,联络宗谊。每年举行春秋二祭,不仅台湾各地施氏,海外施姓华侨也常往祭拜。
早在日本据台期间,居住台南南投的施学贤就不畏艰险,毅然返祖里稽察谱牒,编印《临濮堂谱》分发海内外。自上世纪80 年代,海峡两岸开始通往,钱江施氏家庙就成为众多台湾施氏宗亲谒祖的圣地。
分享按钮>>硕士研究生导师侯会教授
>>剧头铺施氏源流初探----施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