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日报----枣农受益,有赖庆兴堂总舵主魏征

    中华魏氏网 2012-5-11 13:07:20 魏氏族人


枣区农民网上卖红枣
■田佳禹 祁 洁 贾金旺
虽然今年的“枣贱伤农”影响了大部分枣农的收入,但有一部分枣农从网络上寻找到商机,从卖自家枣到为别人卖枣,沧州小枣在网上销售有些“火”。沧县崔尔庄的孙大森和魏征就是其中的典型,他们坐在家里点点鼠标,打打电话,一张张订单接踵而来、沧州土特产就从本地“飞”往了全国各地。
网上“赶集”
赶集是一种民间风俗,就是到集市上去做买卖。集市每隔一定日期,在固定地点或邻近的几个地点轮流举行。集市上摆满了种类繁多、价格便宜的各种农贸产品、生活用品、生产用具,来买东西的人们拥挤却有序。对于广大农民来说,赶集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它担负着农村生产和生活资料、农产品收购和交易的职能。
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学会了上网“赶集”,手中的土特产开始被盘活。上网后的农民把生产出来的土特产通过网络平台发布出去,收获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
“去年自小枣从上市到现在,我已经在网上卖了10多吨了。”孙大森家在沧县崔尔庄镇孙崇家坞村,他家种了500棵枣树,每年都能收获5000多公斤枣。之所以想到在网上开店,缘于去年的一次与客户商谈。
孙大森说,他自2000年开始利用烘干房经营干枣。前年小枣欠收,收购价格翻了一番,高价让外地枣商望而却步,家里打下的枣卖不出去了。孙大森开始联系新客户,客户希望他能通过网络发样品过去,看了样品后,这位客户订购了一些。这让孙大森受到了启发,干脆在网上开了一家红枣销售网店。出乎意料的是,他不仅在网上把自家的枣卖了,还捎带帮村里其他种植户卖掉了2000多公斤。
在网上叫卖,不仅成了孙大森这种个体农户解决自家小枣销售的新法子,也成为枣区一些合作社和企业销售农产品的新渠道。去年4月,沧县庆兴堂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征,把合作社放到了阿里巴巴网站上,这是一个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去年合作社2000多亩枣树,已经打下50来万公斤枣,目前通过网络卖了15万多公斤。”像魏征一样,目前在网上注册的沧县涉枣企业,已经达到200多家。
特色带需求
在黄骅工作的一名网友,近日刚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从网上一家小枣专卖店买了两斤免洗红枣,“刚好看到这家店在搞促销,原价一斤10元,那也比超市的20多元便宜不少。”在他看来,网购可以节省不少“银子”,而且产品正宗,只要在网上点几下就直接送到家,非常方便。
网上交易拉近了红枣销售的时空距离。消费者希望买到原汁原味的土特产,但又苦于买不到物美价廉的产品。网店则让生产者和消费者实现直接对接,不但减少流通环节,大大降低购销双方信息搜寻和贸易洽谈的成本,也能有效缓解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农产品结构性、季节性和区域性过剩。“网络销售红枣,资金有保障,而且我们也和网站签订了诚信协议,有诚信担保,消费者买着也放心。自去年经营到现在,一次退货都没发生。”孙大森说。
魏征对网络销售节省成本深有体会,他以前这时基本都在各地跑销路,出趟差就要几千元差旅费,网络销售还能保证货款及时回收,而传统销售渠道一般都是先发货后收款,经常遭遇拖欠。
虽然网络销售的价格较超市便宜不少,但孙大森说,这样的售价比在红枣市场卖每公斤高出3元,并且网上竞争不多。孙大森在网上销售的主打是无公害免洗枣和有机枣。无公害枣最高售价每公斤15元,最低售价每公斤10元,有机枣每公斤40元。每年,他还给网站600元的服务费,由网站工作人员向各大网站发布他的网店信息,并且网站根据客户需求向他推荐。
与孙大森不同,魏征主打的是原生态枣,一级枣售价每公斤8元,三级枣每公斤3.2元,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2元。目前,魏征与孙大森两人的网络销售范围已遍及全国各地。
“宅男”生活
“我现在用句网络上流行语形容就是宅男,每天从早上7点半到晚上9点半,除了吃饭、睡觉,我一直都在网上‘转’。每天的业务量不断增加,坐在家里上网就把钱赚了。”魏征笑着说。
现在,魏征的网店里除了原生态枣外,还有枣粉、脆枣、醉枣等20多个品种。网上有客户订购,他再通知工人加工、装箱、发货。“网店上有的品种不是我自己生产的,挂在网上,帮朋友销售。根据目前形势,到春节前,自己销售加上给周边开网店的村民供货,还能卖出30万斤左右。”魏征说。
魏征以前在外地打工,打工同时,他还在网上销售枣苗。随着业务的增加,销路的拓宽,他辞了职,回家专门经营网上店铺,同时还可以照顾家人。为了扩大影响,魏征的网店还增加了小杂粮和枣树苗。最近,他发现网上杂粮的销售挺火,明年计划在自家枣园里实验枣粮间作。孙大森则是雇佣技术人员专门经营网店,自己腾出时间还经营着线下红枣交易。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