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姓氏源流 --综 述 2
- 中华喻氏网 2009年5月18日 秘书处
第二节 发展
最早姓氏是一分为二:氏以别贵贱,贵者称氏,如伏羲、神农氏、共工氏、有熊氏等,所以氏指男子为主的氏族部落世系的统称;姓则是氏族成员的个体称谓。氏在传承过程中可变,则姓基本不变。举如黄帝属有熊后代,是有熊国君少典的儿子,本姓公孙(因古时贵族之子称公子,贵族之孙称公孙)。他早期住在轩辕丘,所以黄帝又称轩辕氏,史称轩辕黄帝,因长在姬水边,后来又改姓姬。以长子后稷高辛氏继黄帝之后,赐姓姬氏。至周文王姬昌子武王姬发建周,姬姓为周始祖。黄帝之子昌意,昌意子颛琐称高阳氏,黄帝八代孙帝舜称有虞氏。到春秋时期又按世出郡旺地域命氏,又各自命氏,甘陕姜水一带的神龙氏,甘青一带的太皋氏(伏羲氏),河内(山西河南、河北境内)的有熊氏。
如张姓本有熊氏分支,黄帝之子赐姓,旺出今河北省内,至西汉时置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南)后称张姓清河氏。喻姓本有熊氏分支,黄帝之子赐姓,旺出江夏(今之南昌)故有江夏氏之称。可见氏一传再传而变,其姓虽传千万年基本不变,但也非绝对。如楚庄王庶孙本姓庄,其后裔为避汉明帝讳而改姓严。又如文彦博、文天祥其先祖皆姓敬,至宋初避讳而改为文。还有避仇而改姓者。氏之称,自太始公起混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任随使用。是故现今很少有人既知姓又知氏。只有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人,方知姓氏。如说李姓,便知陇西氏,说喻姓,便知江夏氏。然而同出一氏,却不只一姓。如旺出平阳郡之姓氏,除苟姓之外,有汪、纪、解、邴、巫、仇、柴、步、欧、苟、饶、晋、牟等姓。
在黄帝之前已有氏,但很少有姓,自黄帝起赐姓,诸姓纷纭,以至发展到今天,计约上千。当其时黄帝为其子赐德厚者十二姓,德薄十二姓。之后,由赐姓发展到各种方式受姓,如有:以国为姓的文王子封于卫(国),其后以卫(国名)为氏。文王子毛伯(诸侯邦国)之后,世为周卿士,后以国名命为毛氏,齐、鲁、吴之姓均属以国名命氏。以官为姓的,周有司仓、库、叟、廪之官,世代司其职,遂以官名仓、库、叟、廪为氏(姓)。鲁顷公之孙掌秦符玺(官名)以官命氏为符氏(姓)。复姓“司马”(掌管军旅的官职),司空(周朝管理工程建筑、机械制作的官职)均系以官名命氏。舜的后代虞思为周朝陶正(管理制陶业的官),后代人姓陶。复姓“文武”、“成宣”亦属以谥为氏。黄帝子昌意,昌意子颛琐(高阳氏),高阳氏之后以父王之字“昌”为氏(姓昌)。文王子郕叔武之后去右偏傍为成氏。以爵为氏者,如复姓“公孙、王孙”。以邑为氏者,文王第十七子封于郇,其后去右偏傍为荀氏。以居住地为氏者,伯益裔孙,其父事周穆王,以功封于赵城,子孙为赵氏。复姓“东门”、“北郭”亦属居地为姓。也有以职司为姓,黄帝葬于桥山,其氏族子守陵者为桥氏,后去木为乔氏。
“氏”之含义,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含义。封建帝王制时,男女地位极不平等,男子有姓有名,女子有姓而很少有名。只有王孙贵族的女子才有姓有名,而百姓女子则普称某氏或某君,如张氏、张君,常见于碑记、宗谱。女子未出嫁时仅有乳名(小名),出嫁之后随夫姓,称某某氏。如张姓女子嫁给喻姓男子,起名喻张氏,亡后墓志上称喻宅张氏或喻宅张君。这里的“氏”不仅指姓氏合一,还单指女性。此之现象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妇女方才有姓名。至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男女地位平等了,女性才跟男性一样,有了学名(大名)。
“姓”,指第一个有姓始祖传承下来的那个群体的集合(不分性别)。汉人之“姓”,多数为单姓,也有少数复姓。我国汉人中有数百个姓。黄帝姓姬,传至周武王时,各代姬姓之子在其封国里,又以国、以谥、以地赐姓,如周、冯、郑、王、蒋、沈、韩、杨、孟、饶、毛、鲁、孙、温、荀、武、巩、晁、石、郭、白、颜、贾、鄂等百多个姓氏。还有后代的后代又赐姓,如:文、丁、高、丘、聂、崔、卢、查又都出于姜姓。
第三节 来源
远古的时候,并不是大家都有姓,只因以代表生产力的工具不断发展进步,人口的增加,于是,氏便产生;部族的强大,贵贱有别,进而产生姓氏;氏族社会由母系向父系过渡,国家机器形成,天子开始建德,便又产生赐姓;社会不断演变进化,又因各种原由才形成今天众多姓氏。综合各类文献典籍,主要来源有30余种:
一、以母系姓,如姬、姜、姚、赢等。
二、以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为姓,如风、子、任、伊、易等。
三、以国名为姓,如周、齐、鲁、晋、宋、吴、赵、郑、秦、魏、韩、卫、陈、蔡、许、滕、房、杜、戈、雷、廖、彭、韦等。
四、以邑为姓,如苏、解、上官等。
五、以乡、亭之名为姓,如裴、陆、欧阳、郝等。
六、以居住地名为姓,如东门、西门、东郭、南郭、邱、闾、乡等。
七、以房屋、建筑等为姓,如宫、门、台、阁、座等。
八、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或氏,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子孙以林为姓,齐国大夫可能是坚刁的孙子以刁为氏,宋戴公子充石字皇父,其子孙即以祖父之字为氏,传至汉代改为皇甫等。
九、以次第为姓,如伯、孟、仲、叔、季、第五等。
十、以数字为姓,如伍、万等。
+一、以官职为姓,如司马、司空、司徒、史、监、库、仓、军等。
十二、以技艺或职业为姓,如张、巫、卜、凌、陶、匠、甄、屠等。
十三、以动物名为姓,如牛、羊、马、熊、鹿、燕等。
+四、以植物名为姓,如花、木、李、杨、柳、苗、林、栗、兰等。
十五、以谥号为姓,如庄、康等。
十六、以爵位称号及爵系为姓,如皇、王、公、侯、公孙等。
十七、以德行为姓,如智、信、廉、笃等。
十八、以人伦为姓,如祖、孙、师、徒、仆、伦等。
十九、以声音或语言为姓,如言、呼、哈、句、毋、焉、况等。
二十、以颜色为姓,如颜、青、苍、紫、黑等。
二十二、以动作或行为为姓,如行、步、伏、滕、望、闪等。
二十三、以度量为姓,如巨、厚、宽、广等。
二十四、以天干地支为姓,如甲、丁、庚、辛、丑、申、戌等。
二十五、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前者如刘、王、朱姓的一支,后者如席、盛、严、常、于、尤姓中的一支等。
二十六、为避难、避仇、避事而改姓,如光、苟、荀、束、木等姓中的一支。
二+七、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米、安、慕容、宇文、呼延等。
二十八、也有以方位为姓,如左。
二十九、以用品为姓,如钱、罗、油、盐、酱、醋、茶。
三十、还有以如恶其人而改其姓,如雍正恶庶出八王爷十四王爷,纂夺皇位而敕姓猪狗,意思是说猪狗不如。又如《二十二史札記》云:“恶其人而改名,隋杨元感反,伏诛,炀帝敕其改名为枭氏”。
分享按钮>>第一编 姓氏源流 --综 述 1
>>第一编 姓氏源流 --综 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