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网新闻】编修族谱的十大作用

    中华喻氏网 2014-4-18 9:57:08 喻刚伦


编修族谱的十大作用


   编者按:四月十四日江津电视台记者,来中华喻氏文化展览馆采访,中华喻氏族史研究会会长、《中华喻氏通谱》总编喻贵祥陪同。记者在采访、摄影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基本围绕:为什么要修谱?修谱有什么作用?喻贵祥会长都作了回答。现根据回答,整理成文,特此说明。


   人们作事总考虑该事的作用,我们编修《中华喻氏通谱》也是如此。我们对编修族谱作用的认识,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这样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2009年编修通谱以前,对修谱作用认识不充分,只认为有两个作用:一是想找到我们喻氏的根,即最早始祖是谁?比如我这-支只知入川始祖是喻芝茂,父亲和爷爷讲,芝茂公先祖又是从江西迀湖南再迁四川,就想把这个根的来龙去脉找到;二是全国有多少支喻氏?又是怎样的关系?实际概括起来是“尊祖睦族” 四个字。“尊祖睦族” 是华夏民族的传统习俗,也是人的本性自然反映,故那时在行动上是跟着感觉走,如出资修先祖墓碑、慰问寿星、到郴州寻根访族等等;

   第二阶段,即2009年编修通谱起,随着修谱活动广泛深入,政府发了修谱文件,修谱成果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认可,修谱理论不断扩充深化,修谱作用逐渐显露,修谱活动就走向了自觉。比如《中华喻氏通谱》第一部,可以说是处女之作,2010年12月,送到中华大族谱第二届国际会上,竟荣获优秀谱牒奖第二名,并有两篇文章被录入大会文集。这既是对我们修谱的鼓励,更表明修谱具有重要作用。

   有作用就有意义,修谱又有哪些作用呢?因为谱牒起源很早,据考起源于周朝,距今三千多年,兴盛于汉唐,定型于宋代,明清很盛行,民国时期修谱也未中断。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很重视,天子有玉牒,诸侯有世家,士大夫有谱牒,几乎是三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整个社会普遍重视修谱,究其原因,就是谱牒具有很重要作用。因之谱牒作用又分历史作用与现实作用。

   历史作用,简单讲有四点:-是尊祖睦族,这是基本作用;二是入科考,供选官,古代学子参加考试,士子要当官,必须凭谱牒,如明朝刑部尚书喻茂坚,因先祖是江西,便到江西丰城梧冈去索族谱,取谱之时答应了修碑条件;三是别婚姻,古人早就提出“同姓不婚”;四是为修史志提供资料,司马迁修《史记》,大量资料釆辑于族谱;还可举出-些。

   关于现实作用,我们从修通谱过程中,直接和间接体会到编修族谱对国家、对社会有着不可估量作用:

   第一、编修族谱是爱国的具体体现。一是“盛世修谱,谱载盛世” ,表明修谱是对祖国强盛和成就的歌颂;二是谱牒收藏和应用,国內与国外形成反差,比如有的姓氏老谱还要从国外进口,而此次修谱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所以说是爱国行动;三是族谱中收集了大量的爱国的人、事、物等。如2002年,在上海申办世博会的关键时期,新华社发了一条消息:在1851年伦敦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曾以自己的“荣记湖丝”参展,并获金银大奖。这就将中国参加世博会时间提前了16年,而这个发现是来自于上海图书馆收藏的一套家谱。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徐希曾在上图翻寻找自家的北岭徐氏宗谱时,看到了关于其曾祖父徐荣村参加世博会的原始记载。谱内传记中详细描述了徐荣村的参会过程,并载有获奖奖牌、荣记湖丝商标及牌匾等实物及画像。

   第二、族谱起到全民族大团结的促进作用。这一点孙中山讲得很透彻,他说:“族谱记述着由宗族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应妥加利用” 。众所周知,編修族谱目的之-就是睦族,如果一万三千个姓氏都团结了,必然汇成大团结,团结就是力量,中华必然强盛。

   第三、编修族谱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族谱中含有大量礼仪、行谊的人和事,除了孝道之外,大力弘扬忠主、睦邻、节烈、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并要求人们“喜相庆、哀相吊、弱相扶、贫相助、孤相恤、病相救” ,如是人与人之间协调了,邻里之间和睦了,社会自然十分和谐,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就能达到。

   第四、对祖国和平统一产生着重要影响。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形成分割,尽管如此,无论土居或客居,台湾同胞的根在大陆,两岸人民,同族同祖,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永远连接着血缘与亲情。这种血缘与亲情,是溶在两岸人民血液中,铸在文化里,即便被那浅浅的海峡阻隔,但却隔不断连着的根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台湾同胞特别是高层人士,如连战、宋楚瑜等,回大陆观光、访问、拜袓墓、查族谱。2005年5月,宋楚瑜访问大陆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瀛台宴请时,赠送的礼物中就包括一套宋氏家谱,宋楚瑜表示这是“最好的礼物”。在接见时,胡锦涛总书记讲道:“家谱续写着家族的繁衍史,许多人从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根”。国图方志馆藏有一套《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族谱》,该谱清晰地记载:湘潭昭山宋氏原世居安徽,至元代,始迁祖宋文学携三子移居湘潭,从此世代相传。胡锦涛总书记送的这套家谱,是国家图书馆工作人员,以《湖南湘潭昭山宋氏石潭房七修族谱》为原本,按照1∶1比例重新印制的。谱载,宋楚瑜曾祖父宋增阅生有宋声显、宋声顺和宋声颚三子。其祖父宋声显生有宋扬晖(册名宋达,宋楚瑜父)、宋扬曜、宋扬曙三子和宋扬映一女。该谱修订时,宋楚瑜尚未出生,所以其名字不在谱中。这就使台湾同胞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从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对于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曾报道台独死硬分子吕秀莲,当初也曾回福建访问故居,查阅家谱。

   第五、弘传人伦道德,牢固国家根本。古人云:“春秋作,乱臣贼子惧”,强调史书的警世作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族谱核心是宣扬孝道,昔人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之本在民,民之本在家,家之本在孝,大凡行孝之家,上敬下和,邻里相安。故历代君王都奉行“取忠臣于孝子之门”的用人之道,而这一切的完成,重要的场所是家庭,最原始最多的渠道是家教,重要的载体是谱牒;二是族谱有不入谱的规定,比如包氏有“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之规定。再如孔氏族谱,在清康熙谱中规定:凡不孝、不悌、犯义、僧道、邪巫、优卒、贱役等,都被认为是“辱祖玷宗,丧名败节,皆不准入谱”。人们为要入谱,必守族规和家训,如是家有孝子,国有忠臣,何愁国基不固。

   第六、族谱可以补充法律制度所涉及不到的内容。众所周知,无论是旧时或现今族谱,记载着许多族规、族训,家规、家训,都规定了各种处亊与交往的原则,如对国家、社会、邻里,对家庭中的长幼、妯娌、兄弟等,如何相处才对,如何相处不对,有规有劝、有行有禁,实质是一种家族制度的规范,这实际是对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当然旧时族规中,有极少数规制与现行法规相违,那是时代所限,另当別论。所以中国姓氏文化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于丽黎说:“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

   第七、族谱可补史之不足,可纠史之偏。修史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隔代修史”,由于年代久远,有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已不能窥其全貌,给编史、修志带来极大困难,而家谱档案中的有关记载,往往成为解开历史之谜的关键。1992年,举行全国第六届诸葛亮学术研讨会,家住浙江的诸葛亮第49(编者认为:此世次有误,需待查考)世孙诸葛方成向大会提供《诸葛氏家谱》,解决了长期困扰史学界的问题,即诸葛亮后嗣2000年间的生存情况。又如河北省邯郸市档案局,在编写辛亥革命烈士张廷辅著作时,由于史料缺乏,工作陷于停顿,后来通过查阅《张氏家谱》,搞清了许多疑问,终于将该书按时编辑完成。

   第八、族谱可增强与海外的联系和沟通。编修族谱为港、澳、台同胞和广大华侨、华人寻根认祖,追根溯源,搭建了平台,促进内外往来,这样以姓氏文化为纽帶,使洪荒地球变为村落。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在游子眼中,族谱就是根的象征。在浙江温州等地,华侨回乡首要之事,就是寻访族谱,如浙江东阳赵氏家族,当重修族谱的消息传到台湾,27位赵氏后人立刻捐助了21万元新台币。同时,通过编修家谱,把祖国文化、建设成就、繁荣富強,传达给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使他们由衷认识到祖国强大。进而通过他们,又把我国各方面建设成就,传递到世界各国,这样现身说法,有力地增强与海外的联系与沟通,推动我国四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第九、族谱的学术研究作用也很大。族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族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料。编修和研究族谱,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比如宁都,客家姓氏族谱,曾为研究社会历史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其中孙中山先生的先祖孙誗,是赣、闽、粤及海内外客家孙氏的始祖,其传代世次、源流轨迹就是依据《宁都富春孙氏伯房族谱》,再结合考证《孙誗墓》而得到证实的。又如宁都古代县治雪竹坪(今梅江镇)开始建村的年代为南朝元嘉间(424—453年),是以《宁都松阳赖氏族谱》为线索,再查勘《赖仲方墓》获得的,与《宁都直隶州志》“祠庙志”相吻合,证实雪竹坪得名的历史有1500多年,比设县治的时间早500多年。

   第十、族谱在经济上的作用不可忽视。这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利用姓氏文化开发成文化产品,除谱书而外,编著谱牒研究文献,家谱编修等著述的出版;二可利用姓氏网络和家谱,宣传与推介产品,促进企业发展;三可开发姓氏文化产品,如姓氏器物、祭祀、供奉产品。对此有的姓氏制作族徽、始祖塑像或陶制纪念茶盅等,举如我们喻氏就特制始祖猛公玻璃钢塑像,在本姓氏中广泛发行;四可开发姓氏文化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寻根旅游和会议经济等。比如“华夏祠堂”,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该镇皆因明建文皇帝朱允炇避难于此,同时文化底蕴深厚,2005年国家建设部和文物局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一条街保留许多祠堂,如包氏、刘氏、江氏、明氏等,其中规模较大,內容丰富,管理完备,令人向往的是“华夏宗祠”。该祠现已供奉175个姓氏始祖塑像,每个始祖都勒碑撰文,纪述该姓的源流、始祖业绩、该姓概况,并陈列各姓氏谱书,致令不少姓氏族人观瞻拜谒,促进该镇经济发展。

   最后还要说明一点,《中华喻氏通谱》内容丰富,资料宝贵,它的出版,为各地喻氏编修族谱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減少考证、外调,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同时,在现实形势下如何修谱又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依据,为修好族谱起了指导作用。

   正因为作用大,所以十余年来,我和家人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和时间。今后我还要做两件事:一是扩建喻氏文化展览馆,预计100万;二是第三部通谱完成之后,立即编纂《中华喻氏总谱》,宣纸印制,赠送各大图书馆、档案馆、重点大学,预计投资120万。我之所以这样做,觉得个人富裕了,应当回报社会,孟子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尽心上》),按圣人讲的去作,是不会错的。

                             二零一四年四月十六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