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氏家谱源流】中华喻氏规训特点之我见
- 中华喻氏网 2015-11-11 17:25:13 喻汉文
中华喻氏规训特点之我见
喻汉文 撰文
目今,广袤的中华大地,掀起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央文明办提出了“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全国各地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晒家风诵家训”活动。而我们中华喻氏,在这方面同其它姓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能趑趄不前,亦加入了“晒家风诵家训”的行列,并赴诸于实践而开展了各式各样活动。
愚人从2009年起,在机缘巧合下,参加《中华喻氏通谱》编修,承担三部通谱《规训篇》编辑,概览了300余部族谱的规训,令我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今不揣冒昧,忝列门墙,兹将中华喻氏规训特点崖略如下。
一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利在一时不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这是有名的钱氏家训。钱氏从北宋迄今千余年间,名人辈出,仅现代科学界就有“三銭”(航天之父的钱学森、力学之父的钱伟长、原子弹之父的钱三强)。据统计,仅科学院院士达100余人,分布在五十多个国家,家族之盛为世人嗟叹。权威人士分析,就是受家训薰陶的结果。
“教子孙两行正路惟读惟耕,衍祖宗-脉真传克忠克孝”,这是重庆荣昌县喻氏家训。荣昌县喻氏在明朝,被称为望族,从喻茂坚于明武宗正德六年举进士,仕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立了如上家训,激励着族人。到清朝雍正200多年间,文人辈出,其中进士8人,尚书2人,省台知府15人,知县者多人。
从前面两例,说明家规家训对一个家庭(家族)的影响和家风的形成,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认识,什么是家风?所谓家风,它是一个家庭(家族)优良传统的外在形象,故俗称门风,如“笃学修行,不坠门风”(《颜氏家训·风操》)。即是说,家风是以家规家训为载体,以家庭(家族)为阵地,以族谱为传承形式,对家庭(家族)成员进行道德水准的持久薰习,于是形成一个家庭(家族)的道德在内涵和外延上的综合表现。因此,家规家训、家庭教育、姓氏家谱,甚至于“堂号”等,就成为家风构建的要素。如此,连环式的构建,一代又一代传承薰习,遂使这个家庭(家族)的家风作用得以充分彰显。故尔,自古至今,从社会最高层的帝王,到名门望族,乃至普通人家,都十分重视规训。如被宋真宗赞誉为“聚居三千口人间第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的江州义门陈氏的家法中,仅就吃饭的家规就有六条之多,从烧饭到吃饭、从日常吃饭到节日会餐,都有详细的具体规定。还有周公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李世民的《诫皇属》,以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包拯的《包拯家训》等。加之旧时族谱,是30年一修,次次都制定完善规训,所以规训,至今都能流传着影响着姓氏。
其次再认识,规训特点。中华喻氏,自西周祭公谋父受姓,到汉代谕猛公(公元89年)改谕为喻,开宗传代以来,有三千余年历史。虽然说“源远流细” ,人口至今只100万,但自唐迄今,许多地方的喻氏被列为望族,见于典籍的有“荣昌仕宦”、“义乌进士”、“黄梅文学”,谱冊则有“富顺才子,内江的官”之载语 ,官方则有“喻氏文风好” 之讴语,乡间则有 “养女愿为喻家媳,养男愿娶喻家女” 之传赞。由此可见,喻氏规训之底蕴深厚,从而也管窥出喻氏规训,有其独具特点,试剖析于后:
第-、丰富多彩。总的说来,喻氏家规家训,其形式之多、内容之广、涉面之大、层面之深、文藻之丽、特点之显,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从内容上讲,几乎涉及到国家、民族、集体利益的国法、税收,乃至家族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孝亲敬长、和睦乡里、勤耕苦读、勤俭节约、财产继承、婚姻、职业、买卖租赁、祭祖祀宗、家庭教育、日常生活,甚至水源保护、森林保护等内容都规范到;从形式上讲,或以遺言、或以碑铭、或立于祠堂、或书于族谱、或聚会宣布,谆谆告诫,剀切开导,意在令人勿忘;从时空上讲,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有旧有新,从不断代;从范围上讲,有专类的,也有综合性的,有为祠堂立的,有为宗族立的,也有为家教而立的;从文字上讲,言辞恳切,鞭辟入里,渗人心扉,常以脍炙人口的箴言形式写就,读之琅琅上口,易懂易记,既便于遵守,也便于执行,风范后世。
第二、止劝双运。中华喻氏规训,从名称上讲,有族规族训、祠规祠训、家规家训。还有家约、家戒、家法、家规、家议、家典、家范、家训、宗禁、祖训、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诫谕等。尽管名称有异,其旨趣不外乎为“止非”和“劝行”两大类。所谓止者,明确告诉族人,如何对待国家法律、履行权利义务、维护公益私利;如何对待赡养父母、和睦內外亲眷、仁让左邻右舍;如何规范个人起居坐卧、待人接物、言谈举止等,细化到怎样做才对、怎样做不对、怎样做受表彰、怎样做受处罚等。要求十分明确,界定十分清楚,这就是族谱上所标的族规家规,体现在-个“规”字上;所谓劝者,即对那些有违家风和不合符道德标准的言行,采用“小引”等形式,以先贤圣哲之言,祖德懋功,进行恺切开导,循循善诱,并且在一年一度清明会上,宣读其嘉奖或处罚之者,体现在-个“劝”字上;两者综合,故简称之为规训。
第三、举纲张目。喻氏规训,以家风为纲,以律、例为目,而这些又与当时法律基本-致,或成为国法的补充,或成为道德上的法庭,借以匡扶时世之弊端。在这一点上,与其他姓氏相比,乃最大的不同之处。如四川江油《喻氏续修族谱》,不仅有规训而且还有律例,在每-条里,分三个层次表述:第-个层次明理、第二个层次讲律、第三个层次举案例,有理、有律、有案,使人内外明彻,焉能置若罔闻。现将“孝顺父母”一条,全文录后:
“孝顺父母”。首要安父母之心,对祖父祖母而当父母尊者敬之,对兄弟子侄而当父母亲者爱之;次要养父母之身,冬温夏凉,昏定晨省,服劳奉养,无非孝也。韩诗云:“与其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孝父母必须和兄弟,诗云:“兄弟既翕,和乐且耽”,语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天道昭昭,点滴不差。
律:
1、子孙违犯祖父母及父母教令及奉养,有缺者,杖一百。
2、子孙告祖父母、父母,妻妾告夫及告夫之祖父母者,杖一百,徒三年,诬告者绞。
3、子孙骂祖父母、父母,妻妾骂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绞,殴者斩,弑者凌迟。
孝顺之报:
例一、宋南安苏颂知婺州,舟及桐江,水涨几覆,颂以母在哀泣,赴水挽舟,舟正及岸,奉母登岸,舟随覆入,谓孝感所致,后颂官至侍郎,封赵国公,母封赵国夫人。
例二、宋李宗谔,真宗时拜谏议大夫,繼母符氏少礼於谔,及丧父,谔事符氏,以孝闻,爵位通显,子孙富盛。
在收录该规训时,有“三选两扔”的过程,即:初次接触,以其独特而认选,但因几经翻印,字迹模糊不清晰而扔;后在編写时,觉得无有类似规训可用,降格以求而再次入选,可是缺漏太多难于补苴而再扔;物以稀为贵,似此规训仅此一篇,弥足珍贵,遗之太可惜,最后痛下决心,细心考补而定选。同时还应说明一下,该规训中的处罚,与今天法律相悖,权当旧文,只取其义,不究其它,故原文照抄。
第四、国本深蕴。透悉喻氏规训,在指导思想上,体现了三摆正,即就是:摆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家族利益三者关系,先国家民族,而后才是家族家庭。喻氏规训,虽然种类很多,但无论是那种,都先把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条款,放在首位。其次列尊祖敬宗之条款,最后条陈家庭家族个人行为之条款。虽然内容,不外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方面,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不同情况,又着加厘订。举如“家范”,其基本内容约为:“事父母、和兄弟、睦宗族、肃闺门、慎交游、勤诵读、务农桑、戒争讼、崇节仪、隆礼貌、禁赌博、严非为、完国课” ,同时形式也基本类似。类似并不等于相同,不但条款各异,如世仁堂是十六条、湖南宁乡是十三条、澧水流域是十二条,而且在阐发伦理上,各自展现出风采与精神。这些规训,一但成文,务必恪守遵从,清明会上落实,违者决不姑宽。
第五、与时俱进。历史在前进,现今社会已处在全新时期,虽然属于姓氏文化范畴的规训,亦应与时代合拍,新修的规训必须展现新的面貌,以此煥发出新家风。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的精神,落实好中央文明办“厅堂悬挂家训”的要求,因之喻氏规训,在坚持“三不违”和“一不传” 的原则下,制定出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特点的新规训。所谓三不违,即不违国体政体、政策法律、伦理道德;所谓一不传,即不传播低级庸俗的旧道德观念。中华喻氏新规训,不但形式多样,而且文字优美,思想性也非常强。比如重庆《黔江喻氏家训》,按“总训、修身、齐家、睦族、爱 国” 等五方面,仿《弟子规》形式,用三字一句韵文体写成。该规训,不但形式优雅,而且言简意赅,义理深藴,读之琅琅上口,很吸引人。又如重庆涪陵以及《平浏喻氏家训》的“十劝家庭和”,他们选择一个层面,采用韵文形式,深入劝导,其效应非常好。
二
西方哲学家讲:“存在就是合理”。那么,喻姓生存数千年,虽“源远流细”,总是在生存在发展,个中自有其道,这就是喻姓在家风陶冶下,养成了如下的优良品质。
1、忠孝为立姓之本。中华喻氏,从受姓之祖的祭公谋父、始祖猛公、以及历代先贤所树之风范,足可证明喻姓是以忠孝为立姓之本。祭公,随周昭王南征荆楚,回师时与昭王一同溺死于汉水。其子谋父,承袭父职,又作《祈招》诗,因以能“宣上德,达下情,举遣逸,喻德政”而赐姓喻。谋父子相如公,因之而胙土命氏,食邑江夏,故喻姓称之为江夏氏。始祖猛公,他以贤良方正,举任御史,公忠体国,刚直立朝,后任广西苍梧太守,德喻南疆,岛夷皮服,万民景仰,立祠纪志。猛公之后,传到北宋末的从政公,为江陵太守,征兵勤王,有功于社稷,加封为平章政事,授金紫光禄大夫。后奉母乞归,大孝恪天,生子九人,或爵或贾,分居华夏。诗云:“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焉能说,忠孝之后,岂为逆子。再如家喻户晓的“扪膝家风”,許多喻氏祠堂,特別是世仁堂都挂有如是之匾。其事乃北宋礼部员外郎喻汝砺,金兵南侵立张邦昌为帝,百官朝贺,唯汝砺扪膝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而去,后宋高宗为彰汝砺爱国之情怀,便书写“扪膝家风”以赠。于是“扪膝家风”,就像一杆爱国旗帜,标识在喻氏族人脑海里,高高飘扬,敦促族人爱国。所以,明朝御史喻希礼、刑部尚书喻茂坚、兵部尚书喻思恂、都御史喻智等,他们承先启后,忠勇爱国,称扬中外,而名誉当世。
2、恤民为当官之道。喻姓之人,素以高雅清正称著于世,居庙堂之高,直立朝堂,为君主分忧,为社稷安危着想;处江湖之远,以黎民利益为使命,以温饱为己务。举如明朝,前有太子少保刑部尚书喻茂坚,视民之子为己出,在浙江临海任知县时,改变溺女婴陋习,活人越万,被活之女普称为“喻女”。后有茂坚之孙应豸公,任云南寻甸通判摄罗禄二邑时,惠风广被,泽洎幽荒,慈母般地关怀着民生民劳,被时人誉之为“喻母”。故尔喻氏谱书上称道:“清白旧家风,尚书践台斗(台,三台星;斗,北斗。台斗 :比喻宰辅重臣) ;入为纯孝子,出为众人母;假男假女,喻母举之;薛孙薛儿,喻母存之……”。薛孙薛儿,是《龙文鞭影》里讲唐朝状元薛逢任巴州(今四川巴中)知州时,清廉爱民,故谚语曰:“日出而耕,日入而归;吏不到户,夜不掩屝;有孩有童,愿以名垂;何以字之,薛孙薛儿”。喻茂坚一家三代,有二人为官爱民如此,家风之盛,莫能过也。还有喻仲宽洪武年间任顺昌知县,巧施政命,改变溺女婴旧习,事载《太上感应篇》。此类之事,谱载详多,余不赘疣。
3、耕读为传家之宝。喻姓虽然绝大多数居偏僻的山区,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尽管如此,先辈们遵循“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衍祖宗一脉真传克忠克孝”的祖训,智者发愤读书,科場拼搏,十年寒窗,欲求一鸣惊人,而光宗耀祖。力者日不辍劳,勤苦耕耘,积蓄倉廪,过着丰有余,歉有补的自给日子。经查谱书,凡所始迁之祖,都有两个共同发家特点:一是勤奋刻苦,朴素节俭,很快发家致富;二是发家之后,教子课读,文人雀噪,最为典型的是“五子登科”。据《义乌方志》载,宋代喻葆光,先祖从四川迁到义乌,便埋头耕耘,人又忠厚诚实,被当地富家看中,以女黄淨德妻之。夫妇二人,-边勤苦耕耘,-边延师课子。俗话说,“有酒肆,先生馔”,可无钱买酒,于是黄淨德剪发赚钱沽酒,感动老师,立意教他们之子弟成材。后果如其言,五子个个高中:长男良倚,次男良能,同于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及第,而良显、良材、良弼三弟亦相续进登。所以,黄淨德“薙发宴师”之事,南宋吏部尚书虞复称赞道:“千载之上,孟母曰贤;千载之下,喻母继焉……”。
4、利人为处世之法。喻氏之人,受先祖秉性之感化,无论为官还是经商务农,利人之秉性不忘,朝朝代代,都涌现出不少济世活人的典型事例。如宋时喻南强,原名宽,号梅隐先生,又号梅溪翁,少负奇气,当他恩师陈亮,蒙冤入狱,不顾个人安危,邀约堂兄喻侃一同伸冤,经过他们奔走呼号,又得辛弃疾等声援获释。后陈亮高中状元,成为中国思想史上唯一留名的状元。又如湖南平江喻复初公,元朝天顺年间大旱,朝廷号召赈灾,一次他就输粟万斛,元顺帝龙颜大悅,于天顺三年(1329)颁诏奖励。再如明朝内江喻彥斌、喻彦明兄弟,亦捐谷一千一百石,明英宗于正统九年(1445)敕命旌表:斌曰“精义”、明曰“尚义”。还有江西新建石岗乡久驻村喻瀚,字文灏,号恆斋,发愤耕耘,积攒很多谷粟,成化年间大旱,县官求援于他,他平日“粗茶淡饭,布衣草履”过活,当县太爷求救借谷赈济灾民,他翻箱倒柜,全部借出,而条据都不要。正德庚午年,他无疾而终,是时赐进士奉议大夫在《文学恆斋喻先生墓志銘》中评道:“夫朝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天下赖以康宁;原野有悃靜之士,散积而不利其私,閭里赖以全活;若公者其古之至人”。皆因喻氏,秉性利人,故清朝《易》学家喻国人,在《喻氏世仁堂族谱原叙》作堂名歌时道:“堂书世仁意若何,仁为万世子孙常;愿我子孙世守仁,世世守仁世世昌”。
5、澹泊名利为修身之资。喻氏在理性上的又一特性,是淡名寡利,如汉之喻约、晉之喻合、明之喻国人、喻国仕,清之喻朋年等,学识渊博,胸怀韬略,宁可日对清風,夜卧草床,也不愿出仕为官。最典型的喻合,晉武帝时,与徐子孺同征为相,屡召不仕,世称“庐阜高贤”,后赠银青光祿大夫。又如安徽六安人喻仁、喻杰兄弟,蟄居大別深山,埋头六十余年为民医牛马,纂撰医疗牛马经书,连谱书都无名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才被发掘,以其二人之号命名的《元亨疗马牛驼经》传到海外。再如清初医学家喻昌,字嘉言,不愿为官,却愿隐名于巷闾田野间。
曾有人问:为什么喻氏人物品位不高?勿庸讳言,在衡量人的价值时,都不是以品位之高低与财富之拥有,而是在乎他为人类为社会所作贡献之大小。而始祖猛公,处于汉时“党锢之争”的乱世,国家灾难重重,民不堪命,刚正立朝,被排斥作外任,他体恤民瘼,安抚四夷,岛夷皮服,四海来归,当他辞世噩耗传到蒼梧时,郡人塞道,顶香膜拜,并将塑像供奉在“七贤祠”。又如孙中山追赠的“肇造民国大将军”喻培伦公,人称“炸弹大王”,1911年广州起义时,黄兴为了给革命保存学有专长的人才,决定不让喻培伦参加起义,喻斩钉截铁地说道:“倘须人人留为后用,谁与谋今日之事?”,毅然付难。当举事之时,他胸抱、背背、肩挂炸弹,率先带领同盟会员攻打总督衙门。后因敌众我寡,身负重伤,弹尽力竭,不幸被捕,壮烈牺牲。1912年,孙中山先生临时总统行文指令,以肇造民国元勋追赠为“大将军”。
试想:古人有云:“不为良相,愿作良医”,像始祖猛公及培伦公那样,虽然官阶不高,但襟怀天下,气吞山河,如此气魄,我们焉能不翘擘称颂:值!值!值!
试问:喻氏后裔,面对始祖及先辈们的崇高思想,伟烈圣行,我们焉能不应步武先贤:学!学!学!
二零一五年十月五日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