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窦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窦氏论坛 >> 芳 名 录 >> 浏览主题 版主:窦全智
 
 窦氏书画苑   港澳海外   青宁新藏   川渝云贵   黑吉辽蒙   鄂赣湘桂   粤琼闽台   陕甘豫晋   苏浙沪皖   京津冀鲁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周口市(八县二市)窦姓介绍 一、川汇区 已阅:4167 / 回复:0(楼主)

川汇区是周口市委、市政府驻地,2000年周口地区改为周口市后,原来的县级周口市才改名叫川汇区,此区既具有悠久的历史,又是现在和几十年来周口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以,此区窦姓的来源和迁徒情况很复杂。本市其它县市窦姓都有在周口定居的,其中以淮阳、沈丘最多,另外还有来自临颖等外省、外市的窦姓,但因这一类型的窦姓,目前在川汇区人员较少,又居住分散,没有必要在这里分别叙述,下面仅就窦姓在周口的聚居区和来周时间效长、本家族人员较多的几个家族作一介绍。
杨垴是窦姓在川汇区最早的聚居地,属周东开发新区杨垴行政村,原名杨家湾,村内原有条小河,自南向北流入沙颍河,此河把全村分为了河西和河东两部分,村里王姓坟地在该河附近,因不断有老龟从河里游上岸并在该姓坟地活动,被认为很不吉利,后来一个姓王的进土出资把这条小河填平,杨家湾也就因此改为了杨垴。虽然河没有了,但该村仍在习惯上保留原来对河东、河西的住址称谓。现在,该村共有窦姓七十多人,居住在“河东”“河西”两处。明朝中期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下迁来,经过历代祖先的辛勤劳动,窦姓在杨垴一度成为了望族,在村外拥有面积达48亩的单独墓地,周围村庄的群众都称其为“窦坟”。在1860年左右,也就是现年84岁的窦广华的老太爷时期,窦姓最兴旺,还娶了一个大地主家的女儿作妻子。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窦广华的老太爷在麦收时,因家务事打了妻子一顿,该女一气之下上吊自杀,女方娘家有钱有势,为女儿自杀事,向窦家兴师问罪,除了为女儿要多次油漆的柏木棺材,唱六天大戏外,还讹了很多钱,最后才同意埋人。窦姓在这个事件中,不得不卖地筹款,因而元气大伤,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窦姓的族长告知族人,窦家在这里不行了,你们能出去谋生就尽量出去吧。于是,窦姓有一支(属杨垴二门)去了附近的王固桥(属商水县城关乡),在那里给人种地,并落户在那里。不久,又有一支窦姓族人从王固桥去了黄冲(属商水县)。“窦坟”也因窦姓族人的不断外迁和近代的兵荒马乱而日渐缩小,1930年前后,坟墓已剩下不多,1958年,农村大搞平整土地时,窦坟也彻底消失了。
杨垴窦姓没有家谱,据该村窦广华讲,1900年前后,他父亲窦建荣与本村的李喜元去周家口卖粉条,收粉条的船主听见李喜元叫窦建荣的名字时,跟他二人说,我也姓窦,当得知窦建荣住在杨垴后,该窦姓船主说:你们杨垴窦姓和曲龙集的窦姓是一家,你们这里人少,是二门,曲龙集窦姓人多,还有家谱。对于此窦姓船主的藉贯和他为什么知道杨垴窦姓与曲龙集窦姓的关系,甚至那时的曲龙集在哪里,窦光华的父亲当时也没详细询问,加之历史上本村窦氏没有出过名人,甚至文人,所以,杨垴窦氏的迁徒情况只能停留在以上线索上。
解放后,由于各种原因,杨垴从未有因上中专、上大学、参军、选干、当工人而外出的人,只有窦德林在1971年至1974年当过本行政村党支部书记,1974年后抽到乡政府,先后担任乡砖瓦厂、造纸厂、面粉厂、机械厂厂长,后来,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的实施,乡办工厂纷纷倒闭,他也从乡政府回家务农。杨垴从历中上直到今天,窦德林就是最大的“官”了。
家住周口经济开发区新村行政村的窦斌家族,其祖父窦文彩在1925年前后,从西华县李大庄乡的后邓咀村迁到周口,在周口的“黄河咀”码头,即以后被称为“老码头”的地方当搬运工,给来往船只装货卸货,开始时住在西老寨街,后来因为修建周口沙河大闸,搬迁到现在的新村,此家族人丁行兴旺,其祖父有四子,至窦斌这一代,有弟兄十二人,到了窦斌儿子这一代,有弟兄二十四人,从窦文彩算起,目前已传至第五代,八十多人。本村没有窦氏家谱,也不知窦文彩以前的祖上名讳,只知道最早的祖上是在西华县大王庄乡的唐坡村给人种地,然后又迁到西华县李大庄乡的后邓咀村给人种地,在邓咀种了十三年地之后,窦文彩在1925年前后才在周口落户。

作者:全智 (2008/5/12 20:17:13)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0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0)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窦氏论坛  执行时间:152.3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窦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