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氏古代名人】对云从龙公的研究

    中华云氏网 2013年5月27日 云氏宗亲网


云从龙、云氏后裔及其族籍初探

  崖州八景之一的落笔洞,座洞在海南岛三亚市东北面15公里的荔枝沟良坑落笔村境内的一座山峰上。洞壁由白石堆起,岩间树木傲立,百鸟栖息,早在七百多年前,落笔洞已是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

  落笔洞摩崖石刻很多,“洞左壁刻‘落笔洞'三字,字大尺余,未知何人题。旁只有‘维山'二字,余模糊莫辨。”①“落笔洞”三字的题刻者是谁,刻于何时,遂成了历史悬案。1984年1月,三亚市开展文物普查,市文物普查队的同志,多次登悬踏危对落笔洞的石刻进行认真考察与精心拓片,现已探明,落笔洞三个大字的右旁,镌刻有“至元癸未”四字,左旁为“维山云从龙”“云从龙”三字的刻划依稀可辨。②这次成功的考察,填补了崖州地方史的这段空白。

  由于元癸未(1283年)落笔洞的题刻,引出了云从龙这位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那么云从龙究竟何许人也?他给海南岛及广东省曾经留下什么影响呢?笔者拟依据搜罗之有关史料,试以揭示之。

一、云从龙小传

  关于云从龙生平事迹,海南岛一些地方史志,曾有廖廖数语的提及,惜为辗转引述,尚不能构成完整的形象。今笔者觅得云氏后裔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编纂之《进士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出将入相维山公传略》(以下简称《传略》,以及《重建元征南大将军参政维山公祠碑记》(以下简称《碑记》),并参照《元史》、《明一统志》、《正德琼台志》等海南岛地方史志,对云从龙生平作一番简述。

  云从龙,字无心,号维山,(南)宋末元初人,出生于今甘肃省陇西县(元时属巩昌府),(南宋)景定壬戌年(1262年)取进士,授湖广邕州安抚。“咸淳三年(1267年),土贼陈明甫、陈公发等,据(崖州)临川镇称三巴大王。十年(1275年)琼州府事马成旺,遣其子抚机、应麟总制军马,申命钤辖云从龙协赞平之。”③“云从龙,宋咸淳间钤辖入元,为海北海南道宣慰使,至元十六年(1279年)按琼,抚绥有方,兵民悦服,十七年(1280年)调军至崖收黎,累功至行中书省参知政事。”④“落笔洞”题字,即是此时期的作品。

  至元二十年(1286年),授昭勇大将军,任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授昭毅大将军,任福建闽海肃政廉访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授中奉大夫广东宣慰使。至元三十年(1293年),授资善大夫湖广安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是年,“廷臣以日尊(安南王)终不入朝,又议征之。……命刘国杰与诸侯王亦吉里得同征安南,……云从龙等亦令共事。三十一年五月,成宗即位,命罢征。⑤十二月十五日授以相职。元贞二年(1296年)赠陇昌公,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是年二月初七日终世,”京都一品命赠正一品,遣礼官谕祭“,葬广东省番禺县(今广州市)白云山。⑥

  云从龙,以进士出身,出将入相,三十年间,在治岛与治黎上,忠实秉承元皇朝旨意,故官运享通,连连加官升爵,是元初疏理中央对海南岛统辖关系的关键人物。

二、云氏后裔

  《传略》记载,云从龙逝世后,“子孙遂籍粤,一居顺德,一居海南,而文昌一邑尤为蕃衍焉。”云姓在广东的上述分布,一直沿袭于今。

  云从龙生有四男,长子落籍顺德县,次子定居于文昌县。现广东云姓,主要聚居于二地:

  1、海南岛文县是广东云姓的主要聚居地区。《正德琼台志》载,云从龙“先葬母荀氏于琼山那衍地,子鉴,因家琼那之文昌安知乡,今后裔繁衍。”

  文昌县云姓人口有四、五万,占全县的十分之一。除聚居于县内头苑(大宗)与新村(小宗)外,还散居于石盘村、园村、云山村、朝圭村、湖心村(内有十五个自然村)等三十余个村子内。

  2、佛山市顺德县的陈村、罗亨村有云姓,人口近千人。

  该两地云姓的生活习俗跟当地汉族无异,自来都奉祀云从龙为共同始祖。

  广州市云从龙墓茔所在之白云山麓,曾建有“维山公祠”与“云家庄”,为护守陵园者之后裔所居住。“维山公祠”年年有云姓后裔远道来穗祭祀与朝拜。清光绪年间,还曾在广州榨粉街建试馆一幢,专供“旅省兄弟”会考、攻读之食宿使用,以鼓励、培养本宗族的栋梁之才。现广州市内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亦有不少云姓。

  广东《云氏派序表》的字辈共五十一字,累至当今已达二十四、五代,约当七百余年,这跟云从龙在广东的活动年代正相吻合。现云姓族裔多昌、大惟、天、永字辈。

  台湾省亦有广东籍云姓族裔,其中有二名现役军人,在国民党部队中任高级将领。

  近、现代以来,殖民主义用枪炮敲开我国南大门后,大批劳工流到海外。文昌县是我国著名侨乡,在外流浪潮中,大量云姓亦有向东南亚诸国流迁。据云氏宗祠1935年统计,东南亚云姓主要散居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之暹逻埠、安顺埠、吉隆坡、安南埠、吉礁埠、南京埠… …其中多数居住在泰国境内。

  留居泰国的云姓,其政治地位显要,经济实力雄厚,有些已成为当地的豪富、名绅,以至国家的显贵重臣。泰国云姓内聚力极强,内部有云氏宗祠等社会团体以维系全泰云姓族人。泰国云姓对其先祖的诞生与归葬地十分怀念,并掀起了灼烈的“寻根热”,近几年来,年年有认亲组织来粤之文昌、广州、顺德,跟国内云姓共聚骨肉情谊,并商议筹资重新修缮二世祖(云从龙)、文昌云母墓茔,以及资助祖籍、家乡的开发等计划。

三、云从龙是蒙古族人

依据云从龙一生的事迹,初步可以断定其民族成份是蒙古族籍,其理由于下:

1、元时,开科取士分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两榜,南榜(汉人和南人)进士之仕宦者,以御史台官及六部尚书等文职官衔为最高阶,至此而 已,不能担负更高级之官职。这种充满民族歧视与不平等的官僚制度与用人政策,在元初尤其严重,以至中央及地方行政与军队的实权,皆由蒙古及色目之上层所垄断。云从龙官阶高达“行中书省参知政事”,“出将入相,统领军马,以使相职,掌兵民之寄”,并屡屡委以重任,讨平边乱。这是任何一名汉族籍官吏不敢奢望的。由此足见,对云的信任,首先取决于其是蒙古族籍。

2、据《碑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云从龙任福建闽海肃政廉访使期间,“尔时,百司郡县多蒙古人,最为难制,(从龙)乃以信义威怀之,……蕃汉诸人始知勤勉。”这里记叙了云从龙制服、约束闽海道地区蒙古兵民之事迹。元朝中央政府为强国统治,籍以削弱汉民族的力量,把当时中国境内的居民分为四等,云从龙能够平息处于统治地位,倨傲不驯的蒙古兵民,除身居要职,有较高权威外,无疑本人便是蒙古族人,任何异族身份者即使负有一定官职,对这些“天之骄子”亦是无力慑服与治理的。

3、《碑记》称谓云从龙为二世祖,但对其父(一世祖)的史迹,却又缺佚无所述,唯一的线索是云从龙碑铭上,镌刻有“父云海,任陇西总管。”这容易使人产生云从龙的祖籍,可能是甘肃陇西的推测,惜目前尚缺乏陇西云姓的可信资料,尚不易妄加探评。

  云姓在中华民族中,人口颇少,同姓间以近亲与宗族关系相互聚居的特征十分显著。在全国各省、区中,历史最悠久,人口最多,影响最深广的云姓聚居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土默特旗,当地蒙古族多云姓,现国家副主席乌兰夫,汉名云泽,即是该旗籍人,各地云姓都渊源于土默特旗。内蒙古云姓与陇西云姓是否存在着承继关系,需要进一步考证。

  近几年来,我省顺德县云姓群众,纷纷向省、 县民委机构提出要求重新鉴别民族成份的要求,并提供了一些可资研究的历史与文化证据,正在引起有关部门的关切与重视(限于篇幅,对此问题,笔者拟另文专述)。

  蒙古民族是世居我国北方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强悍民族,其鼎盛之世的十三世纪,曾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元帝国,使蒙古民族的足迹横跨亚欧大陆。随着疆域的开拓,大量蒙古族及其后裔,以仕宦、镇戍、经商而留驻各地,在历史发展中跟所在地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乃至通婚上频繁接触、交融相合。现已查明,国内所有省区(尤其是南方省区),都有元时遗留的蒙古族后裔,且有些地区所保留的蒙古族特征十分明显,一些省区,通过民族识别的科学研究,已使相当一部分蒙古族后裔实现了“返本还源”、“认祖归宗”、恢复民族成份的愿望。

  广东在元时,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宣慰司管辖,而雷州半岛、海南岛又属湖广等处行中书省海北海南道宣慰司管辖,宣慰司下设路、府、州、县、凡地方军政大权,无不由蒙古族(以及回回)之达鲁花赤掌管并督察之。广东为南疆边陲,南人居住区,广州、海南诸口岸历来是中外海上交通的枢纽,元皇朝为箝制南人、戍守南大门与发展海运贸易,曾驻留大批蒙古兵民于粤境各地,元以后 ,这些蒙古族及其后裔遂就地定居,生齿繁衍,投入共同开发岭南的伟大事业之中。因故,在广东能出现云从龙这样一位蒙古族的代表人物,也是很自然。⑧

上述史实,抛砖引玉,供广东地方史与民族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广东民族学院云博先生的帮助,云先生并提供了许多材料,顺致谢意。(摘自《广东史志》1987年第一期 作者:姜永兴)

注:① 《崖州志·金石》;②黄怀兴《落笔洞调查记》,见《海南文博》 1985 年第一期。


中华姓氏网--弘扬姓氏文化,传承先祖精神;寻根联谊互助,激励子孙奋发!


分享按钮>>【云氏网新闻】云姓分布在哪最多(汉族)
>>【云氏古代名人】海南云姓始祖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