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询——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

    中华苏氏网 2009-5-30 20:45:07 苍南通览


        苏询 (1009—1066),北宋散文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他27岁才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 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五年(1060),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与人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询是有政治抱负的人,他说他作的文章的目的是论述当今政治要略,是为了用到当世。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他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中尽管不免有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苏询“颇喜言兵”。他作的《权书》、《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苏询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说服力。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叙述曲折多变。评议古朴简劲、凝练隽永;时铺张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

        苏洵对文章的见解也很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达”。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苏询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其《游嘉州龙岩》、《九日和韩魏公》、《颜书》、《答二任》、《送吴侍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其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今存有北宋刊《类编增广东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祐集》十五卷。

        苏洵还是族姓宗谱、谱例、谱牒的创始人。他创修苏氏宗谱的格式从北宋至今,在民间得到推广,称“苏式宗谱”。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