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邻水苏氏源流…………………………

    中华苏氏网 2011-3-8 20:01:49 网络


 

 

      发迹眉山,公居泰和;出仕吴县,狱降武冈;

      落籍贯堡,徙民邻西;一脉万状,矢志不忘。

 

邻水苏氏系眉山之裔,祖传家谱详记。

    邻水光绪谱、民国谱,湖南石门靖州祖谱、广东怀集苏氏谱以及湖南绥宁《武功郡苏氏宗谱》、武冈《苏氏家乘》中均有记载。尤其是湖南绥宁民国7年编《武功郡苏氏宗谱》及武冈民国38年编《苏氏家乘》中详细记载了自眉山以来,历经南宋、元、明至清各代苏氏世系及齿录。

    洵公《苏氏族谱》、《族谱后录上篇》记,苏氏的先辈出自高阳。高阳的后裔昆吾之后才有苏姓。到汉顺帝时,章在冀州、并州作官。因对当地人有功,章的子孙便在赵郡安家。唐武则天时,章的后代味道外出任眉州刺史,其一子便居家眉山。从此,眉山就有了苏氏家族。

  “苏氏自迁于眉而家于眉山,自高祖泾则已不详,自曾祖釿而后稍可记”。三苏博物馆原馆长胡惠芬《眉山苏氏世系略考》引用江西庐山清乾隆四年江浩所做《苏氏源流老谱序》,眉山苏氏世系为:味道—→份—→瑗—→诜(shen)—→汝集—→泾—→釿—→祜(hu)—→宗杲(gao)—→序”。但味道公后份至泾公世系中瑗、诜、汝集三公,尚需进一步考证。

    眉山始祖味道公,赵州栾城人(今属河北省石家庄市),为章十六世孙,为建二十三世孙。公少有文才,九岁能属辞。与乡人李峤同以文辞知名,被时人称为“苏李。”成人后,被州里举为进士。及第后,累迁咸阳尉。延载初年(694年),历迁凤阁舍人,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元配裴氏,继配刘氏。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因亲附武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之罪,被贬为眉州刺史。不久,又迁为益州大都府长史,未行而卒,年五十八岁,归葬河北滦城县苏邱村。有文集流行于当世,为眉山苏氏始祖。其二子:份,配卢氏,留四川眉山。份公后釿,配黄氏,以侠气闻于乡闾。生五子,长子祈,次子福,三子礼,四子祐,五子祜。祜,配李氏,严毅,居家肃然,多才略,犹有窦太后、柴氏主之遗烈。祜与李氏同葬眉山修文镇。生六子。长子宗善,次子宗宴,三子宗昇,四子宗杲,五子宗德,六子宗晁。宗杲公,好善,事父母极于孝,与兄弟笃于爱,与朋友笃于信,乡闾之人,无亲疏皆敬爱之;娶宋氏夫人,事上甚孝谨,而御下甚严,生子序。序,字仲先,其事迹详见于苏轼《苏评廷行状》、曾巩《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等文献。配史氏,简易朴实,与人交往,不择贵贱、摆架子,与乡邻相处融洽,无神主义者。据《东坡先生墓志铭》(宋·苏辙):“公讳轼,姓苏氏,字子瞻,一字和仲。…大父讳序,赠太子太傅。妣史氏,追封嘉国太夫人。”序与史氏合葬眉山安道里。序生子洵,字明允,有《嘉佑集》传世。曾多次试进士不中。嘉祐二年(1057),携二子轼、辙进京赶考,二子同登进士。“三苏”名动京师,广为人知,皆为“唐宋八大家”。

    据绥宁民国7年编《武功郡苏氏宗谱》记,“轼子迨,字群望,号松江,由进士为江西吉安府尹,复任江南廬州府太守,落籍江西泰和县”(迨公字及官署与史书不符。据邻水君用公墓志记,祖系豫章。古时豫章为今江西南昌等地区。君用公墓志作于乾隆1795年间)。迨生筌,字珍,号席聘,由明经任四川成都府知府(筌公字号及官署史书上无记载)。筌生居广、庆广、心广(重庆江北苏氏,系筌公后裔,由湖北填川。据苏广发、苏德元介绍,08年到湖北寻宗,当地相传祖上传承五副东坡公书法作品,并见到遗存的 “初到黄州”及“后赤壁赋”两幅,湖北黄石及眉山博物馆亦知此事。本人亦求证过眉山博物馆杨馆长。此重大事件突破史学界对筌公的疑虑。另安徽安庆苏氏谱,记载了筌公下一世世系,但祖名讳不同)。广生启达,字道五;达生临,字立壮,官授河南节度使。临生天宝,字爱道,为兵备签事。宝生子兴,字兆祥,任湖北武昌府通山县县令。兴生敬吉,字伏智,由孝廉擢用江左苏州吴县县尹,任满落籍东门外卧龙街。吉生元圭,圭生庚天,天生子守,守生知时,字动所。时生昌裕,字天目,号有容,别号宽斋。原籍江南苏州吴县东门外卧龙街乡七里滩吴家岗人。由明经出仕初任原北京通判、主簿,大元延佑七年(1320)改调湖广靖州主簿(改调原因为:元代栋梁、狱降江左),通考道经武昌,归谒湖北大冶县祖墓故址(指子兴公墓),意欲携子旋回。因元末陈友谅、韩山童、刘福通等作乱,长沙、九江诸路阻滞难归,遂携眷由武岗越枫门岭至高坪而卜居。此我苏氏由江左迁楚南第一世祖。

   据《邵阳市志.民族篇》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一册第531页记载:有不少苗族,因战乱从外地迁居境内,今绥宁、城步苏姓苗族先祖苏昌裕,系此时携眷越枫门岭至高坪定居。另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版《邵阳市志.姓氏源流与分布》第六册第13页记载:绥宁、城步苏姓,始迁祖苏昌裕,元仁宗延佑七年任武冈主薄,任满适逢兵乱,遂携眷定居绥宁高坪。

   昌裕公生五子,长才旃居插柳,其后裔居湖南武冈;次才旂居扦李,其后裔分居于绥宁、靖州以及湖北利川、四川邻水、蓬溪等地;三才旌居桑枝;四才旆居荆竹;五才施居桥渡,其后裔居江西太和。

次才旂生茂昌、茂元,昌生光田、光斡、光秀,田生延训、延诗。延训字云益,明永乐二年(1404)由绥宁插柳麦子园移居靖州贯宝渡沙洲上落籍,训生益仁、益斌,斌生应宣、应会、应云、应文,宣生再高、再隆、再衡,高生政有、政富、政荣,有生昌政、昌瑜,政生才旺、才俭,旺生茂福、茂隆、茂兴、茂总,福生光齐、光澄、光禄、光俸、光源,源生元德、元行 、元後(音同厚,湖南绥宁民国谱记载元後公后往外),厚生万璋、万信。万璋留湖南靖州已不详,万信公迁邻水。邻水光绪谱、民国谱均记载有未入川别支列祖:光澄妣赵、光俸妣陈、光禄妣陈、元泗妣唐、元衡妣夏、元德妣杨、元祥妣龙、元禄妣赵、元金妣黄,万璋系万信祖胞兄妣杨,万贺妣侯、万程妣夏、万高妣黄、万魁妣龙。考、妣均系湖南靖州市贯堡乡岩脚籍,其生卒年月日时因墓誌磨灭不可详考.以上列祖均在湖南绥宁民国7年编《武功郡苏氏宗谱》有详记,个别名字音同,如:元泗同元仕、万贺同万合、万程同万臣、万魁同万国,但“墓誌磨灭不可详考”等几字不实。

    因此,邻水苏氏源于靖州,靖州苏氏乃绥宁一脉,绥宁苏氏为东坡公之后。故今绥宁苏氏仍称三苏堂,同宗昌裕公的湖南石门忞公后裔称眉山堂、湖南武冈景牒公后裔又称东坡堂、湖南靖州延训公后裔称武功堂,但都同源眉山、宗武功郡。另据颜其中、管成学等1994年编《新编苏氏大族谱》引用《苏氏源流与广州武功书院之递嬗考略》,该文述及:“迨,字仲豫,家阳羡,承务郎,娶欧阳氏,生三子,曰箕、曰筹、曰筌。今湖南武冈州,平原太冲邵阳等地,系迨公之后裔也。”武冈州即今武冈县、绥宁县一带。

    清初,四川因战祸长久,瘟疫、灾祸不断,人口锐减,土地荒旷。清廷政府允许湖广地区向四川大量移民垦荒。据湖南绥宁民国7年编《武功郡苏氏宗谱》记载,仅靖州苏氏先祖移居四川几十人。今四川蓬溪、重庆永川等地还有同宗苏氏(绥宁始祖),但其他苏氏先祖亦不知散居何处。靖州至今流传:贯宝渡移居外省的苏氏有两支,一支迁住四川,一支迁往贵州。为了作历史根据和历史纪念,先祖们便将一杆秤化整为零分三处存放和保管,即到四川的保存秤杆,到贵州的保存秤盘,仍住在贯宝渡的保存秤砣。这秤砣是铜质,至今仍完好如初。但仍不知四川苏氏保存的秤杆和贵州苏氏保存秤盘是否尚在。

    当时为子孙计(即后代子孙发展),万信公随同大批填川先民来到当时四川顺郡邻西戴家庙。顺郡,指清朝时顺庆府,今南充;邻西即邻水县西槽地区。万信公生于顺治十八年(1661)辛丑冬月十四戍时湖南靖州贯堡乡,1690-1711年间从靖州贯堡岩脚迁湖南桃源县,其间“鬰鬰居此”,并于康熙六十年(1721)携祖孙三代十余人,历尽间关险阻、风雨饥寒,从湖南桃源县正江驿(音同郑家驿)车家冲、王家坪(或黄草坪),移邻水县合流镇戴家庙。当时,也仅在邻水西槽峰峦叠起之地、御临河之畔有荒闲之地,其他地形相对平坦之地已被先到之先民占去。但我万信公却慧眼相识,相斯地之阴阳,观其流泉,可以安庐吉而长子孙,遂落业于戴家庙,故其为入川邻之始迁祖。经过几十年几代先祖(万、仁、君辈诸公)惨淡经营,至君用公时,境况才有所好转,置田畝,创栋宇,居然称望族。

    万信公旧宗派:昌才茂光延,益应再政昌,才茂光元,万仁君同,秀世明宗,大义乾坤(世…坤等七字,大约于君用公墓誌即乾隆乙卯1795年之后编)。民国11年宗藩公(字国华)、明照公(字绍武)、宗裕公(字国英)等编苏氏宗谱,与加禄公一支合派。

    加禄公,原籍北京顺天府紫金山脚下桂花村。明洪武时,徒湖广荆州府监利县朱力院。前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迁川北顺庆府岳池县东月里司马乡阳合场墙巷子,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始迁乔于邻水复兴乡龙桥子余家坡。其旧宗派:尚应加成,世胤友良,发万代兴。

    两支合订新续字派:大义乾坤,武功为藩,祖泽余庆,笃生哲贤,广昭帝德,永锡周官,汉封节显,唐选尤宣,麟阁焕美,凤昭增欢,侯伯爵列,少保禄颁,平林重任,南阳久安,笔珍许国,文著眉山,清高志远,刚直履端,善行积福,奇术登仙,纯孝可表,道学相传,谟谋克绍,统绪长延,天佑启后,炳耀千年。

    随万信公等先民的入蜀, 同时带来传统的先进农耕文化及重教育的好风气,积极倡导耕读传家、办私塾等,鼓励苏家子弟读书上进。据邻水合流圣神台杨氏族谱记载“苏氏子弟清朝读书人很多,杨氏子弟都愿与苏氏子弟交往,当时的苏氏确实为书香门第之家”。据光绪15年明钟公等编苏氏宗谱记载,仅秀学公一支读国学(今古汉语文学专业)多达二十余人。民国11年宗藩公、明照公、宗裕公等编苏氏宗谱记载,世刚公一支习文、练武、经商等十余人,人人俊秀、个个良才。只因当时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尚日趋腐败,缺乏社会背景的子弟,难有出头之日。但苏氏族内识字有文化的不少,家境较好的,有些人通过刻苦攻读、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人才。清末,苏氏子弟中有明照公、宗裕公、宗藩公中武举。民国年间,时局变化,社会急剧变革,苏氏子弟读书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但由于早期马列思想的传入,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爱国青年学生,毅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此时,幼农公、燕秋公成为了早期中共党员,并由此带动苏家洞子多人参加了中共地下党。苏家洞子也曾一时成为了邻水中共地下党活动地。特别是到了现代,社会逐步重视教育,风气所开,苏氏也出了一些人才,或投身民主革命进程,或参予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或参于国家及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都曾作出自己应有的奉献,杰出的代表有:幼农公任前国家邮政总局局长、燕秋公为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教师、苏季孟任重庆市民众教育馆馆长、邻水三青团团长,为苏绿野任国家科委人事局局长、苏军为抗美援朝志愿军和重庆邮政职工大学中文系教师、苏义云为鞍山钢铁公司第一炼钢厂总工程师以及苏羽、苏义岷等以处级干部离休。

    同时,居于邻水的苏氏族人顺应当时形势,将自己的土地及房屋捐献出来,共同组建合作社、公社,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思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苏氏涌现出一批勤劳致富的代头人。近年来,苏氏人为蔚起,数十人考上研究生、本科、大专,他们在各自行业上正努力的工作。

   聚族修谱,乃族内大事。追溯自己的祖先,会发现一些可歌可泣的事实,有的显焕一些,有的暗淡一些。每念先祖为自由而奋斗、为发展而拼搏、为生存而流血的勇气与执著,无不激励着我们秉承先祖高远之志向,发扬先辈优良之作风,继往开来,为国、为家谱写更加辉煌的乐章。

 

                                         坛同陡水坡裔孙苏建国

                                       戊子年中秋于重庆南坪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