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父子卖掉苏泊尔:一笔划算的买卖(二)

    中华苏氏网 2011-10-19 20:24:19 网络


“长子”的烦恼

当一切必要的条件具备后,苏氏父子便不排斥卖掉这个优秀的“儿子”。这个条件来自于两个方面,内因,确有卖出的必要和必须;外因,达到苏氏父子的心理预期和底线。

事实上,从苏增福决心打造一个庞大的新苏泊尔帝国之日起,钱,便成了苏氏父子要时时面临的新问题。

以苏泊尔集团集装箱码头为例,这是苏泊尔集团中投资最大的项目。而开发一个5万吨级码头就需投资5亿~6亿元,而纵观其地产、旅游等产业,无一不是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的长线项目。

资本市场成了苏泊尔集团倚重的渠道。2000年11月,苏泊尔开始改制,由有限责任公司变身为股份公司,开始全力筹备上市事宜。

但苏泊尔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彼时,国内证券市场正临低迷,主板市场审批异常严格,再加上苏泊尔的民营企业身份,上市时间只能一再延后。

事实上,此时的苏泊尔集团,其真实处境可以用“边行走边煎熬”、“内忧外患”来形容。内忧,各项投资业务正如火如荼,大量基础建设投资急需用钱。

外患则体现在,苏泊尔这个“长子”开始遭遇强劲的对手,首当其冲的,便是来自同城的兄弟爱仕达。

爱仕达最初为一家不起眼的箱包五金制品厂,老板陈合林是一个颇富传奇的人物,业内素有“锅痴”的称号,靠着穿街走巷积累起了第一桶金。1990年中国不粘锅市场开始热起来,爱仕达率先投入了先进的不粘锅生产线。1998年爱仕达推出了自主品牌的保险压力锅,在产品中也同样祭出了“安全到家”的卖点,由此与苏泊尔形成竞争之势。

爱仕达采取了一条贴身跟随的战术,一直遵循比对手低几块钱的尖锐价格竞争策略。苏泊尔卖200元一个锅,爱仕达同品质产品卖196;苏泊尔卖196,爱仕达再降价卖190。

爱仕达还少在电视和报刊媒体上做大规模的广告,将有限的市场推广费用集中在销售渠道和零售终端上使用:给予经销商和零售企业及消费者更大优惠,不断地折扣和买赠,对竞争品牌实行终端拦截。凭借强大的价格滚动攻势,爱仕达一再攻城掠地。2003年,苏泊尔的炊具销售额为12亿元,同期的爱仕达也达到了近10亿元。

苏泊尔的压力不仅仅限于此。2004年7月,美国环境保护署表示,杜邦生产特富龙所用的材料可能致癌,这一消息很快引发了国内炊具行业震荡,国内使用特富龙涂层的不粘锅销量开始出现下滑,苏泊尔当然也未能幸免。

唯一庆幸的是,在2004年上半年,几经磕磕绊绊,苏泊尔终于来到了上市的门槛前。然而,人们很快发现,这家优质的企业,此时有一点名不副实。招股书上显示,2004年1月至5月,苏泊尔股份共实现净利润1812万元,同比下降13.28%,仅为2003年度的23.69%。

除了财务费用的增加拖累业绩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便是来自政府补贴与奖励的减少。2004年1~5月,苏泊尔得到的各种奖励款只有67万元,补贴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91.64%,而在2003年,苏泊尔全年获得各种奖励款项2627万元。

在2004年前,来自政府的补贴与奖励一直支撑着苏泊尔的业绩。

招股说明书显示,苏泊尔及下属公司上市前的2001年、2002年、2003年享受的各类财政补贴收入金额合计占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高达24.39%、39.79%、42.48%。

但补贴是有年限规定的,一旦失去这些补贴,苏泊尔业绩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下滑。比如武汉苏泊尔压力锅有限公司政府补贴政策实施年限为2000年至2004年,而苏泊尔本身接受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年限为2001年至2005年。

这些看似有些粉饰的业绩为苏泊尔的前景抹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

2004年8月17日,苏泊尔炊具股份有限公司(002032.SZ)终于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苏泊尔公开发行了3400万流通股,发行价为每股12.21元,但在上市当日,苏泊尔却遭跌破发行价,一路下挫至11.20元/股收盘,一级市场上的中签者瞬间被严重套牢。

但这次踉踉跄跄的上市,从另一个角度看,苏泊尔融资了4亿多元,相对于彼时企业并不算丰厚的利润,上市无疑又让苏泊尔大获丰收。

卖给SEB

犹如“鲤鱼跃龙门”式的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让苏氏父子财富陡增,更为重要的是,上市的经历让苏氏父子尝到了资本运作的甜头,他们开始意识到,与做实业日积月累并备受煎熬相比,资本运作这个神奇的手段,可以让企业的价值出现几何倍数的增长。

经过了最初几年的培育,苏泊尔集团的其他产业逐渐开始呈现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格局。2006年,专注炊具业务的苏泊尔净利润增长率不到50%,但苏泊尔集团其他业务同期却取得了8117%的净利润增长率。

这个时候,关于苏泊尔何处去的问题开始出现。

苏氏家族内部由此有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据悉,苏显泽倾向于立足炊具行业,继续做大;而其妹苏艳则希望逐渐淡出炊具业,用卖掉炊具业务的钱支持苏泊尔集团向旅游、房地产和医药领域发展。

纷争之下,苏增福支持了苏艳的意见。因为苏增福觉得,炊具业务之外其他业务的强劲增长,才是未来苏泊尔集团鹤立鸡群的关键所在。

历史总是由无数个巧合编织成的必然。2006年8月,一个不速之客——SEB出现了。

SEB是全球最大的小型家用电器和炊具生产商之一,在不粘锅、厨房用电器、电熨斗等家用电器领域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与知名产品,拥有TEFAL、Moulinex、Rowenta等世界知名电器和炊具品牌,业务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这个顶着世界级炊具巨头称号的企业却已是强弩之末。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上升,SEB集团在欧洲市场业绩下滑、处境相当惨淡。

SEB在1997年就进入了中国,不过其小家电业务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基本属于被市场忽略的边缘过客。2007年初,SEB拿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小型厨具主要在中国生产制造,同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只有法国的1/50,“通过收购中国企业,将产能、销售中心外迁至中国,就成了SEB突围的重要手段”。

——SEB决定不惜血本地将宝押在中国市场上,在他们看来,这几乎事关SEB的存亡。

这个过程颇费周折而又耐人寻味。SEB先是找到了爱仕达。在许诺可以帮助其做大做强下,双方相见甚欢,由此开始了秘密谈判。在与爱仕达谈判过程中,SEB视苏泊尔为敌手,屡屡透露出欲通过广告战、价格战等非常规手段击垮让其彻底出局的并购后市场战略,这无疑正中爱仕达的下怀。经过了马拉松式的几个月谈判,2006年6月,SEB与爱仕达签订了协议,协议中约定SEB将控股爱仕达50%以上的股份,剩下的只等对外宣布。

然而,在关键的签字程序上,SEB却迟迟不决。

——事后被证明,SEB转向找到了苏泊尔。

SEB为苏泊尔开出了非常丰厚的筹码,不过前提是依旧以控股为条件。SEB计划以18元/股的价格协议先期受让苏泊尔集团及苏氏父子持有的2532.01万股苏泊尔股票。其次,苏泊尔向SEB全资子公司以每股18元的价格定向增发4000万股股份。第三步,SEB启动要约收购,以18元/股的价格要约收购4860.5459万股~6645.2084万股。

这个条件在苏氏父子看来,无疑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每股净资产只有4.14元的苏泊尔而言,以18元/股的价格向SEB出售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另一方面,苏氏父子还发现自己又别无选择。如果不与SEB合作,反过来则会成全执著、专一、且虎视眈眈的对手爱仕达,因为那些已经透露所谓的市场手段,一旦用来对付自己,对于苏泊尔而言,无论如何都难以承受。

而就在2006年,国内股市气势正盛,无疑是出售的大好时机。SEB还承诺,一旦合资,还将提供行业核心技术,并通过SEB全球网络,将苏泊尔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品牌。这些在苏氏父子看来,都是足以接受并能够给大众交代的体面的理由。

对于苏氏父子而言,他们曾经尝到过资本运作带来的甜头,此时适时的“出卖”,比起先前的上市获益而言,无疑更会获益数倍。他们更清楚,在合适的时机卖出,比拖到最后企业不值钱时的卖出更具性价比,由此,他们不再矜持,于是一切豁然开朗,SEB控股苏泊尔。

 


分享按钮